【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8426493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试训练】《唐诗五首》同步习题第二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五首测试习题第二课时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以下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 的。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 “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 和抑郁。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 的不满。(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 细品读颈联,完成下

2、面的题目。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 .古诗赏析黄鹤楼崔景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细

3、读全诗, 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4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以下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 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 赏析。参考答案第二课时1 .答案:(1) D(2)例如: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 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 景色苍凉雄浑

4、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 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 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 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有误,“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

5、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应选:D(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 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 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要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此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 “圆”的分析可以得 出答案。此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作答时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分析。此题可从多 角度考虑作答。可从所写景物体会图画美;可从“大”、“孤”、“长”、“圆”几个 形容词体会线条美;可通过想象,联想景物的色彩,体会色彩美;更可整体所写 景物,考虑诗歌的

6、意境美。这两句诗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 烟,从茫茫大漠到地下的河流,空间广阔,层次丰富;这两句诗有画一样讲究的 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能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 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 土,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点评】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 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 笔两到,贴切自然。2 .答案:

7、(1)例如: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 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假设 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 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译文: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 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 在山冈!【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是

8、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 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 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 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 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解答】(1)此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意: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注意抓住“牧 人” “犊” “猎马”“禽”的特点描述。(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 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

9、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 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的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黄昏时分, 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 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这里诗人借伯夷、叔 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 望。【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 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 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

10、真分析、品味,理解 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 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 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 确理解诗歌的主旨。3 .答案:(1)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2)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 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 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 “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本诗 写景层次清楚

11、,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分析】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颍题诗在上头”之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 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那么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 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解答】(1)此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 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 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 “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

12、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 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概括即可。(2)此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写作手法赏析。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 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崂缥缈之形势;颔联 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 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 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 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 衬的那么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 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

13、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在感情表达上, 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诗人愁而 不怨的思乡之情。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 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 “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 生情,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 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 不去的思乡之情。任选角度对其稍作阐述即可。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 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

14、鹦鹉洲上,草长得极 为茂盛。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点评】解答此题,先要读诗理解诗歌意思,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要 联系诗句内容,解读出词语在写景的特点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4 .答案:(1)叙事;思乡。(2) “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分析】此题考查了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 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诗词的主题思想。诗歌一般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

15、合。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明显是叙事。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中的“怜” “故乡水”,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2)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地方,这类字一般是动 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 处,表达作者的情感。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 仔细阅读诗歌,从参照物的角度分析“山随平野尽”的“随”字。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 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 握,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 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