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88397674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全国高考作文综述:稳中有变 贴近生活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张传权2022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 纵观2022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稳中有变,贴近生活,走向新课标“来概括。详细说来,有如下特点:1命题形式上,以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仍旧占肯定比例,半命题作文走进高考试题在全国18道作文试题中,新材料作文8道,占44.44%,分别是全国卷、全国卷、宁夏海南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西卷、辽宁卷、安徽卷。命题作文6道,占33.33%,它们分别是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江苏卷“品尝时尚“、山东卷“见证“、四川卷“熟识“、湖南卷“踮

2、起脚尖“。话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天津卷“我说90后“,广东卷“常识“。半命题作文2道,占11.11%,它们分别是湖北卷“站在_的门口“,福建卷“这也是一种_“。从以上统计来看,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2022年作文命题的主旋律,话题作文仍有一席之地,半命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以全国卷、全国卷和宁夏海南卷为代表的新材料作文题与往年的高考题相比,在构造上没有变化,仍旧由材料和写作要求两局部组成,但是在写作要求的语言表达方面,全国卷、全国卷和宁夏海南卷略有变化,2022年表达为“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今年的表达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

3、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将“选择一个角度“改为“选准角度“,将“自主确定立意“改为“明确立意“,要求更加严格,各省市在评卷过程中都在选材和立意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更加严格的评分标准,这也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复习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卷今年一反过去的命题作文方式,走进了新材料作文的行列,这说明新材料作文或许将成为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式而连续存在下去。命题作文由去年的8道题下降为今年的6道。题型和去年根本相像,仍旧是两种形式。一是由材料、题目和写作要求三局部组成,如北京卷、重庆卷、江苏卷和山东卷。二是湖南卷和四川卷,由题目和写作要求两局部组成。这两种题型都仍旧带有话题作文的痕迹

4、。其中湖南卷由去年的材料作文转换为命题作文,四川卷由去年的话题作文转换为命题作文。由此可见,命题方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详细到某个省市,命题方式就岁岁年年有不同。天津卷和广东卷都由去年的命题作文转换为话题作文。好玩的是去年命题方式为话题作文的四川卷和山东卷,今年都转换成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正好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你方唱罢他又登场“,说明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命题方式,仍旧没有淡出高考试题。作为一种命题方式,它还会连续存在下去。值得留意的是今年的湖北卷和福建卷都不约而同地采纳了半命题作文方式。半命题作文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作文之间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由已经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考生填充的横线两局部组

5、成,考生必需首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半命题作文的特点是既有限制又无限制,已经命好的半个题目是限制,考生不能改动,要求填充的局部却没有限制,考生可以依据作文材料和提示以及自己的实际状况填充,有很大的敏捷性。补充题目的过程,实际上是作文构思和选择材料的过程。半命题作文的填充局部,指示着文章的写作方向。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平常的积存,选择自己熟识的生活来填写相应的词语。这种有限制而又无限制的命题方式正好与高考的考察目的相契合,这种题型进入到高考试题中来是情理之中的事。2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注意理性思辨,凸显文化底蕴,表达了新课标精神历年来,高考作文试题都力争回避社会热点,一方面,可

6、以有效地避开猜题押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说假话、空话、套话。但是,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局部,考生的生活也离不开社会热点,即使作文题回避社会热点,考生的作文也不行能离开社会热点。因此,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如2022年的全国卷的作文题就取材于2022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今年江西卷的作文材料是发生在考试前两个月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国宝兔首和鼠首铜像一事,这是2022年的一个社会热点。再如今年的天津卷“我说90后“的话题,也曾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命题都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切中时代跳

7、动的脉搏,考生应当关怀国家大事,不断把握新近的材料,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歌手,使自己的文章成为时代的史诗。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毫无疑问,中学生的文章应当反映中学生熟识的生活。今年的高考题非常切近学生生活,表达了命题的人文关心。如天津卷“我说90后“的话题,社会的关注,人们对90后的不同看法,这些所涉及的正是这一*生。再如“站在_的门口“,考生完全应当写自己熟识的生活,或者依据自己的生活写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即使像全国卷这样的寓言故事,其寓意也与中学生的生活关系非常严密,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说话的三个角度的寓意都与中学生的生活特别切近,考生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都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思

8、辨力量,就是要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用全面、联系、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是现代中学生应当具有的素养,也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标准。今年高考作文题,就非常注意对考生思辨力量的考察,如广东卷对“常识“的看法,江苏卷“品尝时尚“,江西卷对拍卖我国圆明园国宝兽首的看法,都需要考生具有肯定的思辨力量。尤其是宁夏海南卷,材料是几个高中生围绕一个乞讨者绽开争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最终形成了全都的看法。这则材料本身就是新课标精神的产物。考题的关键词具有本义和引申义、比方义等多种义项,考生能够从引申义和比方义的角度去构思作文,也是一种思辨力量,如湖南卷的“

9、踮起脚尖“,湖北卷的“站在_的门口“,安徽卷的“弯道“,北京卷的“隐形的翅膀“,假如能从比方义和引申义的角度构思,和只谈本义的考生的文章,是不行同日而语的。表达人文精神,开掘情感体验,凸显文化底蕴,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根本思路。上海卷的材料讲的是“板桥表达象“,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板桥表达象“说明,艺术在于制造,一味地仿照只会使自己失却共性。书法如此,其他亦然。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题。再如辽宁卷以网络上的明星代言的调查资料为材料,指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背后的诸多问题,考生应当就其一点谈自己的看法。明星代言是人们熟知的文化现象,

10、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2022年的作文试题中,北京卷和浙江卷也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文题,它们都涉及了歌词。北京卷以张韶涵演唱的隐形的翅膀中的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盼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为材料,要求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作文。“隐形的翅膀“是借喻的喻体,本体没有消失,本体可以是抱负、盼望、追求、幻想、精神、文化等,有了它,就有了盼望,就能够飞向远方。这个题目的奇妙之处在于只消失了喻体,没有消失本体,给考生很大的想象和制造的空间。浙江卷的材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关键是要精确理解歌词中的“我“和“你“两个概念,并由此绽开联想和想象。歌词中的

11、“我“指“绿叶“,“你“指“根“。“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绿叶是属于根的,绿叶的蓊郁茂密是由于有根给它供应了充分的养分。歌词表现了绿叶对根的感谢之情。作文的时候,要从这一角度构思,可以写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游子对家乡的感谢之情。对于这些以文化底蕴深厚的歌词为材料的作文题,首先应当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鉴赏歌词,然后依据题目要求绽开联想,构思作文。新的课程标准对文学鉴赏和审美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考题中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是可以预料的,在以后的高考作文题中,类似北京卷和浙江卷的作文题还会不断消失。3情感上,强调写亲身经受,抒发真情实感最动人的是真情实感,它不需要任何修饰,只要情到真

12、处,就可以感动读者。同理,高考作文假如能够抒发真情实感,也会是优秀之作。今年许多省市的作文试题在这些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安徽卷“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广东卷“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受或你对”常识”的看法“,浙江卷“可以写自己的经受、感受和见解,也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有的要求考生由“弯道“引发联想或感悟,有的要求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受或对“常识“的看法,有的要求依据歌词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存选择材料写作,总之,都强调了 写自己的亲身经受,抒发真情实感。这类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重庆卷:生活中有许多故事,你或许是故事的亲历者,或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

13、动,故事给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索,在故事中成长。请以“我与故事“为题作文。这是一道关系型的作文题,不仅要写出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写出这个故事对自己的启迪,写出故事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没有“我“的“故事“是离题的,与“我“的成长无关的“故事“是偏题的,只有写“我“在“故事“中的成长,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写真事,抒真情,才是切题的。4文体上,有许多省市都有限制,多数试题已开“诗禁“在文体选择上,自从话题作文诞生以来,以全国卷为代表的高考作文试题早已没有限制。但当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话题作文向材料作文方面转换后,许多自主命题的省市都增加了对文体的限制。今年除全国卷、重庆卷、安徽卷、广东卷、湖北卷、辽宁卷

14、、四川卷没有文体限制外,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苏卷、山东卷仍有“诗歌除外“的诗禁。这些对文体没有限制的,除了广东卷去年有“除诗歌之外“的限制外,全国卷、重庆卷、四川卷、安徽卷去年都没有对文体的限制,可见在文体要求方面,全国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是稳定的。值得关注的是,湖南卷今年仍旧规定只能写谈论文或记叙文,江西省继2022年规定书信的体裁后,今年又规定“必需写谈论文“,几年来,湖南卷和江西卷对文体始终有严格的要求。应当说,话题作文的“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对考生的约束较少,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更简单在作文形式上进展创新。限定文体,束缚较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但考察的目标明确,对加强高中生的文体意识,特殊是订正高中生作文文体“四不像“的不良现象有乐观作用。和前几年特殊是2022年的18道作文题相比,2022年的18道高考作文试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稳“是最根本的特点,但“稳“中又有变化。“贴近生活“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不二法门,从2022年18道试题来看,“贴近生活“包括贴近国家大事,贴近社会热点,贴近考生自身实际。走向新课标,是大势所趋,2022年,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新课标教材,因此,2022年高考作文题所表达的新课标精神,无疑是课程改革的先声和春雷,将会对新一轮课改带来非常乐观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