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28834578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她的眼神澄澈透明,让欺骗她的人心生愧疚之感。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安路,大路平顺。C网友戏虐地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舌尖上的博览会”。D纽约证券交易所隆重推出中国乳业概念股。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项是( )A炽痛(ch) 圈(qun)养 味同嚼蜡(jio)B摇曳(y) 恪守(k)

2、 头晕目眩(yn)C栈桥(zhn) 拾(sh)级 顶礼膜拜(m)D褴褛(l) 剽悍(pio) 潜心贯注(qin)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4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沙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

3、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A涨潮,是历史的峰巅;落潮,是历史的中断B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峰巅5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文学中很早就出现了月亮意象,可谓意蕴丰富。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更是妇孺皆知。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鳞次栉比。如:与月亮相关的诗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联“仲秋赏月名泉畔,元夜吟风古寺前”;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等数不胜数。A意蕴丰富B妇孺皆知C鳞次栉比D数不胜数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多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

4、。闲暇之余,有人喜欢去大地山川,感受自然之美;有人善于在街头巷尾,发掘被人忽略的社会之美;有人更爱步入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欣赏艺术之美。然而其中,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不在少数,刻字留念、高声喧哗等不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可见,不少人还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2016年,上海成为首批和教育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省市之一,市政府把“提升美育和人文素养”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重大任务。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准备开展美育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活动目的,下列

5、最适合作为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慧眼识美在我心B四季书香满校园C勤俭节约我做主D昆曲名家进校园2春天,校园里的樱花又开了,树下有不少赏花留影的人。可有一位同学拍照时,使劲儿地拽着樱花的枝条,弄得花瓣纷纷飘落。请结合材料,对其进行规劝。3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在作家笔下,充满灵动的自然美,更不乏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展现的人性美。请结合初中语文书中学过的一篇课文,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7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古诗文默写在横线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高峰入云,_。两岸石壁,_。春望一诗中,杜甫借“_,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处于战局中的家人

6、的担忧,直接抒发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过零丁洋一诗中,文天祥在“_,_”两句诗中巧妙地借助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8名著阅读。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打那儿来的星球就是B612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仅仅在一九九年被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看见过一回。在国际天文会议上,他为他的发现做了雄辩的论证,但没有人相信他的报告。因为他穿的是土耳其人的服装。大人们就这个德性:以衣冠取人。下面的A、B两幅图中,为选文中的土耳其天文学家出席国际天文会议时配图,_(填字母)图最符合。穿插土耳其科学家的故事,嘲讽了_。 图A 图B图C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_(填篇名)塑造的人物形象。图C下

7、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_)(_)A即使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保尔也从未失去生活信心,他决定以写作去实现人生价值,把小说寄给柯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征求意见,原稿丢失后,他继续创作,最终获得成功。B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设计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的双鞭呼延灼最后使用钩镰枪破了连环马;浪里白跳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破海鳅船,大破高俅水军。C小人国内务大臣告诉格列佛:国家受到来自不来夫斯库国的入侵,敌方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准备向小人国发起进攻。格列佛向皇帝贡献了如何夺取敌人整个舰队的方案。D狗猫鼠一文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追忆童年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

8、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E.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牛魔王,从罗刹女那里借出芭蕉扇,熄灭了大火。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塞下曲(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笛中闻折柳”一句中的“折柳”有什么含义?2体会颈联中的“晓”和“宵”表达作用。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关羽传三国志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

9、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观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生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亡

10、命奔涿郡 亡:_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策:_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表:_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辽以羽言报曹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C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羽尝为流矢所中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能表现关羽“义”的一组是(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生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

11、乃去。ABCD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5关羽去世后,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从本文看,关羽被尊为“武圣”的原因是什么?并举例说明。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读书之“见”赵 畅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须有“见”,亦即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读书之

12、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它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即使在微博、微信、网页、文摘等信息随时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 也不能放弃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将前人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识见”。但是读书时也应注意,浅显庸俗的所谓的“新潮”书、“畅销”书永远替代不了经典书。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果读书范围过于狭小,也不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记得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

13、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轮廓。在此基础上,我们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也才有意义。读书亦须有“灼见”。也就是说对于所读之书要有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说要有一种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古书上读到的“开卷有益”,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开卷”,就未必有益。像这样在读书时能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利于消化读书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

14、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是非好恶。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轨迹。想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论衡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读到了论衡,从中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见,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此为预见之功。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4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2现代文阅读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