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832490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资料(长沙市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教育学部分3二、教育心理学部分5三、普通心理学部分7四、法律法规部分8五、主观题部分10一、教育学部分v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一书。v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者,教的主体)、受教育者(学的主体)、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v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v 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奴隶社会教育内容】v 宋代: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特别是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注:封建社会教育内容】v

2、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v 启发式教学: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第 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v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包括: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3、”循序渐进;(5)“教学相长”。v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对学年制、 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夸美纽斯提出 。v 赫尔巴特:一本书: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两基础:哲 学伦理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记忆技巧:教师拿着书本在课堂上讲课】;四阶 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v 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记忆技巧:学生在活动中活得经

4、验】。v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80%以上),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v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v 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的精神文 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v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具有能动作用。体现:不平衡性与继承性。v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 尔成熟机制。【记忆技巧:内服(弗洛伊德

5、)威(威尔逊)力大、格(格塞尔)外爱做梦(孟子)】v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强调教育的价值。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观点。 【记忆技巧:外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v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 主要矛盾;(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长善救失。v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代表人物有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子等人。教育目的的社

6、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 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v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v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 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v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7、。v 学生的权利: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人身自由权(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 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人格尊严权(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 为)、隐私权(教师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名誉权(不得毁谤、侮辱学生)、荣誉权(体现在评奖 评优方面)。2、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得开除)。v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常规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管理 者角色;4、示范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记忆技巧:后四个角色各提取一个字,研友管饭】v

8、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与学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与教学,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 师与课程,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与社会,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v 教师劳动的特点:(1)示范性(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典型体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者,人之模范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创造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复杂性;(四)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v 师生关系的构成: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v 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1)放任型(2)专制型(3)民主型。v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1、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学

9、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3、个人活动。v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v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也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v 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v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v 德育的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教育);3、道德教育(审美情操教育,传统美德教 育,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思维能力及道德信念教育,良好行为习

10、惯的培养等);4、心理健康教育;5、法制教育。v 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各科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v 说服法:(1)语言文字说服。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指导阅读等。(2)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榜样 法【典型体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冶法【典型体现:春风化雨;让走廊两边的墙会说话】v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v 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课程的三因素。v 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指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教科书)。v 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

11、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v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 。v 现代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创新。4v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v 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v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二、教育心理学部分v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v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部分。包括学习过程(核心研究内容)、教

12、学 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四内容五要素】v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v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 -50 年代末)、成熟(20 世 纪 60 年代 -70 年代末)、完善(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四个阶段。v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v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

13、代克被称为“(西方/现代/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v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v 2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 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小学三年级、初二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v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物体恒存/客体永久性。(二)前运算阶段(2-7 岁):泛灵论;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守恒(集中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思维可逆;思维守恒;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上):抽象逻辑思维,假设演绎推理。v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

14、水平与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v 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自我观念上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发展顺序:生理-社会-心理自我。v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童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青少年期)。v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IQ 超 130 的人属智商超常;超过 140 的人天才,低于 70 的智力低下。v 场独立型(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他人的判断)与场依存型(依赖于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判断)v 沉思型:对问题反应较

15、慢,但错误较少。冲动型:对问题反应较快,但错误较多v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是什么)、智慧技能(做什么、怎么做)、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v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v 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如区分近义词)v 正强化: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消退:有机体在做出 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 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解题技巧,看事物将来发生概率】v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替代性强化是看到榜样受到强化感觉到自己受到强化。如杀鸡儆猴等。v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