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8324886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系十三五规划-整合-(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汽车系十三五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根据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系发展现状,特制订本规划。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

2、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按照“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创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区域产业振兴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国内一流的专业,初步形成以特色精品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的格局。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对接区域经

3、济,创新专业建设1、建设内容主动适应许昌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针对许昌及周边区域现代制造业、电力装备业、汽车制造及后市场服务业,重点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打造成国内一流特色专业,使特色专业覆盖我系每个专业群,实现所有专业群都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办学整体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2、工作措施(1)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许昌区域经济发展,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优化现代制造类、电气类和汽车类三个专业群,拓展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如

4、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对连续三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进行改造或退出。(2)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学院发展的名片,是系部发展的名片,下一步,将以我系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省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建设为抓手,狠抓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力争到2020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大专业打造成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形成我院职业教育的优势品牌,走出富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办学之路;(3)三是及早谋划升本工作,力争一到两个专业早日跨入本科行列。

5、3、工作进度2015年底,成功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6年底以前,对现有专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建设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力争联办1个本科专业;2017-2020年,再根据学院专业发展状况以及许昌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新建1-2个专业,申报建设2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建设内容一是配合学院积极谋划成立由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立体化的办学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对接”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从而形成人才共育、

6、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抢占为许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制高点;二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尤其是与校内合作企业在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产学研等方面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三是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更多的订单班、企业冠名的专业学院等,谋划好中德诺浩汽车学院的筹建工作,力争在与企业联合办学上取得新突破。四是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

7、任务。2、工作措施(1)加强对许昌周边区域重点企业和许昌市政府支持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研,优选15家左右企业吸纳为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成立企业冠名的专业学院,力争在产学研、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有深度合作。(2)依托许昌市机电应用研究中心,继续加强与许昌市烟草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烟草农机研发,提升教师工程研发能力。(3)认真总结富士康自动化专班、机器人专班、SMT专班、模具专班办学经验,尝试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3、工作进度到2016年6月,完成机、电、汽3大工程服务中心或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工

8、作,并有实质性推进。与企业合作完成12门工学结合教材开发,部分教材投入使用;到2016年底,完成机、电、汽三个专业群校企合作分理事会建设工作。与企业联合建立富士康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森源电气学院、恒力汽车学院。组建三个订单班;力争到2020年我系订单培养学生数占系总人数的40%以上,初步实现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三)强化职业素养,优化师资结构。1、建设内容根据我系机、电、汽三大专业群学生结构,构建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造就一批学生喜欢、行

9、业认可、德艺双磬的教学高手;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操作水平高、具备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的技术能手;孕育一批能承担国家、省、市、企业委托科研课题的创新强手;优选一批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最终形成一支在国内同行中有声誉、有成果、有影响力的一流专兼职教师队伍。2、建设措施(1)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坚持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促使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一位教师牢记宣誓誓词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牢记自己的伟大使命,培育树立良好师德风尚。

10、健全师德考核标准,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持续推进党员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六个禁止”和针对高校教师提出的“七个禁行”,坚定不移地执行学院教师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提高师德践行能力。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2)坚持“引、聘、送、下、带”并重,构建一流师资队伍。针对我系目前师资队伍现状,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采取“引、聘、送、下、带”和教师与企业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真正具备 “双师素质”的一流师资队伍。“引”是从生产一线引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核心课、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提高教

11、学团队的整体实践教学实力。“聘”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聘请企业、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把脉问诊。 “送”是在注重短期学习培训的同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或国外进行学习深造,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 。“下”是让专业教师下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且与校内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同时重点抓好校内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到实训室学习、参与校内企业项目研发等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互相听课、优秀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等途径,促进中青年

12、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3、工作进度2016年底优化教学团队,对担任公共平台课程的任课教师实行竞聘上岗,引进专业教师3名,新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聘请客座教授4名;2017年底“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5%,新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1名河南省教学名师; 2020年底,聘请的客座教授达15名,每个专业的专业带头人达2名以上(专业带头人必须达到许昌市行业公认技术权威,重点专业力争达到河南省行业公认技术权威),“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85%以上,力争建设省级教学教学团队1个。(四)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实岗育人”环境1、建设内容依据我系三大专业群对学生技能培养发展的要

13、求,完善产教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建教学做一体化、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具有真实职场氛围或仿真的教学工场;加大“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力度和深度,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与企业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推动实践教学改革。2、建设措施(1)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强化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硬件建设,根据三大专业群专业特点,细分实训项目,

14、按照工厂化、车间式重新进行布局、规划,对现有实训室和机加工中心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升级改造,并制定新的项目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建设资金,重点建设2-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到2020年,争取2个以上基地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水平。二是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力度;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纳入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来,提高教师、学生的企业管理理念,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2)加强校中厂管理,深化“校中厂”建设,实现校企深度

15、融通,努力营造”实岗育人“环境。一是加强校中厂管理,保障教学实训主功能。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通过不断的更新拓展功能,实现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二是继续探索教学和生产深度融通机制。校企双方在原来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开发、优化实训项目,继续做好师傅带徒弟的生产性实训,实现在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化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教材开发)、产学研等方面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在校中厂建设方面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名片。(3)深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要巩固好原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根据我系专业群建设需求,通过对许昌周边区域

16、重点企业和许昌市政府支持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研,优选15家左右企业成为我系新的实习实训基地;三是通过完善一系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双方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员工培训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3、工作进度2015年底,对所有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进行环境建设改造,营造真实职场氛围;规划好学生在校内合作企业的生产性实训项目,编写一套实习实训指导书;改造PLC-200实训室1个、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1个、扩建新能源实训室1个、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1个、机电一体化实训室1个。2016年7月之前对所有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造,50%车间或实训室具有生产性特征,基本能够满足现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需要;课程团队拿出所有专业课程与实训室对接方案。2017年底之前,新建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