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288324873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家长学校问卷调查报告 马奇中学教师 李麟华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为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本次家长会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情况、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对学校的教学看法及建议等。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初中家长学校的一些问题,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结论和工作设想,以便更有针对性的与家长共建家长学校,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家长

2、,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率约94%。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家庭占1%。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有固定工作的约占1%,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25%,剩余为农民。3、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现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从亲子沟通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亲子沟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338个核心家庭为例,父母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占其总数的3%;关注品德的占其总数的15%;其他更少。其中49%的家长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朋友圈等了解;有 25%的家长知道一些;而

3、有大约26%的家长一点都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朋友圈等。在和孩子的沟通时间方面,每天都有的只占12%;几天一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8%;一星期一次的约占29%;有11%的家长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在和孩子交流时,家长多数用正式谈话的方式,这种方式占调查中总交流方式的48%;在闲聊时与孩子交流占总数的32%;而在游戏和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的分别占总数的3%和17%。从调查结果来看,父母普遍与孩子的交流和相处的时间与机会变少了。说话的机会少了,由于住校的原因,孩子在家呆的时间也少了,加上初中生性格开始叛逆,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变得更少了,从而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淡薄,甚至敌对。调查中9

4、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孩子的学习情况来看: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总体素质中的学习最为关注。然而,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辅导的,尤其是在农村。所以,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从家庭作业、学习的状态、学习习惯及表现等等来看。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家长认为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很认真的占总调查问卷的32%;一定要父母监督的占47%;马虎完成作业的占15%;而做作业只是借口的占6%。家长认为孩子精力难以集中的占67%。有49%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状况及表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有31%的家长认为

5、孩子的学习不太快乐;16%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厌学的现象。而针对这些问题,62%的家长有孩子学习带来的困扰。因此,有23%的家长想为孩子请家教。调查表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情况时不容乐观的,因此,很多家长建议学校应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一些动向,以便于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着手,力争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0%, “当国家公务员”的占20%,“参军或当警察”的占15%, “当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

6、0%,“听其自然”的占8%,其他17%。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100元以上,每月50100元的占27%,每月2050元的占20%,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所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

7、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85%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2%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4%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6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20%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

8、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参加娱乐等活动上,占80%,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比较严重。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85%,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13%,其他2%。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

9、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 90%的家庭通过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0%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

10、学习的占绝大多数,并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二种及二种以上的也有。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8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10%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进行了解,经常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5%,有3%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

11、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六)家长的建议:1、学校和家长应加强联系;2、愿意经常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工作;3、希望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相处。由此可见,家长还是非常愿意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积极配合开展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1、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2、受传统观

12、念影响,家庭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条件方面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教育。3、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4、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溺爱型、权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的扭曲。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2、建立典型后进生的个别教育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

13、 3、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拟采取的形式有: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引导教育消费、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学习型家庭创建、家庭教育调查等等。5、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