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简介一、基本情况:神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佳县佳芦镇神泉村,是在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基础上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设立的,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率领党的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佳县生活,战斗过100个日日夜夜,期间在神泉堡度过57天驻地旧址建在半山腰是大地主高继荣家的老宅,由上、中、下三院组成,上院都是封闭的四合院,院子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正窑是明五孔、暗两孔,每孔宽4米,深8米,高4米,东西两侧是六厢房,东边三孔、西边三孔,是当时陕北地区高等级的“明五暗二六厢房”式窑洞落 ,穿廊抱夏,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正窑房檐是砖木结构,伸出窑面1.2米,目的是遮风挡雨正窑西边暗窑是当时的仓库,用来藏放一些贵重的东西;东边暗室设有暗道和密室,如遇紧急情况,主人就进入暗室转移或躲藏起来下院当时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窑洞面积252平方米,南接公路1947年9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的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来到佳县神泉堡,住进了这个宽敞整齐的高家大院毛泽东住在上院北窑右起第三孔窑洞,周恩来住第四孔,任弼时住第二孔、江青住第五孔、汪东兴住第六孔,卫士长李银桥和秘书等住在两侧窑洞,中央办公厅各科室分别设在中、下院15孔窑洞里。
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等重要文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战争形势,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给全党全军指明了新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公布前,周恩来在下院向中央的干部、战士作了战略反攻的动员报告也就在这里,党中央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通过文件、广播、电报等媒体迅速传播给全国解放区的党、政、军领导,传播给全国人民11月16日,毛泽东的社论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飞出神泉堡,飞向全国,此后又发表于11月9日《人民日报》11月14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神泉堡为了切实保护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遗产,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管理保护,建立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根据陕办发(1998)25号文件精神,在征得省文物管理局的重视、支持后,在毛泽东、党中央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期间生活、战斗时间长,发表文献、政令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建立了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1999年开始筹建,2001年8月16日正式建成开馆,面向社会开放,由原神泉堡政府工作人员兼管2005年1月纪念馆划归为佳县文化事业局的下属单位,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纪念馆占地面积14000m2,其中旧址面积3500m2,展馆面积600m2,2009年实行免费开放二、陈列介绍1、陈列主线及特点:本馆是一个近现代革命史纪念馆,从旧址实物遗存展览和展览室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现了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的光荣历史该旧址、旧居是极为典型的陕北窑院,建筑物坚固、宽敞、耐用、原貌、原状保存基本完好,纪念馆内有关毛泽东及党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各类资料充实、丰富,实物遗存状况良好(包括窑洞门窗、桌椅、床柜等若干实物均属原件馆内革命文物荟萃,为研究党史、解放战争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主要陈列及重要展品(1)毛泽东旧居现存太师椅两把、方案一张、展柜一个、躺椅一把、炕桌一个、煤油灯一盏、机一部、平面柜一个、三斗地床一支、脸盆架一个、砚台三个、茶缸一个、肥皂盒一个、室内陈设简陋,体现了一个伟人简朴的生活作风2)周恩来旧居现存大方案一张,风箱一个、铺柜一个、平面柜一个、炕桌一张、木凳一个。
3)任弼时旧居现存太师椅两把,半圆桌一张、煤油灯一盏、炕桌一张、门箱一个、竖柜一个、地柜一个、条桌一张、炕毯一条4)江青旧居现存木条凳子一张、太师椅一把、条床一支、平面柜一个、方炕桌一张、煤油灯一盏、纺车一架、脸盆架一个5)汪东兴、叶子龙旧居现存大方桌(八仙桌)一张、煤油灯一盏、铺柜一个水缸三个、平面柜一个、门箱一对、太师椅两把6)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科旧址现陈列有一张炕桌、一张条形桌、一张床、两把太师椅、一盏煤油灯、一部手摇7)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旧址现陈列有大方桌一张,煤油灯一盏,大平柜一顶,太师椅两把、铺柜一个、穿衣镜一个、铜茶壶一把、皮箱两只、门箱一对、油印机一台8)中共中央办公厅广播电台现陈列有炕桌一张、条形桌一张、太师椅两把、太平柜一顶、铺柜一个、穿衣镜一个、电报机一台、一部、煤油灯一盏9)展览室陈列以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以“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部分展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光辉历程扭转乾坤: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7月,党中央在靖边小河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如何实现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
经过会议讨论同意了毛主席提出的由陈庚纵队南渡黄河,到鄂豫陕边区开辟新战场,从外协同彭德怀消灭胡宗南,又可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方案会议还决定成立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局前委小河会议后,中央机关于8月1日离开小河,开始了连续19天的长途行军,中共机关的代号“三支队”改名为“九支队”,毛主席的代号称“李德胜”,周恩来叫“胡必成”任弼时叫“史林”,陆定一叫“ 郑位”,汪青代号叫“郭玉”行军的头几天还比较轻松,白天行军,敌行我行,敌停我停,同敌人保持一两天的路程8月8日以后,情况开始紧张,敌人一路紧追,敌机跟踪轰炸、投弹扫射九支队”不得不改为白天休息,夜间行军过绥德时,形势尤为紧张这是因为彭德怀攻打榆林,已扫清了外圈,歼敌8000多人8月7日,蒋介石飞到延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由钟松36师北上榆林解围,由董钊、刘戡率九个半旅北上绥德,企图将我党中央消灭或赶过黄河8月9日,彭德怀电告中央,说榆林城防坚固,最快也要15天才能攻克,他决定先打36师,后再攻城,毛主席当日回电同意狡猾的钟松,率36师从横山出长城,沿沙漠急行军,绕过我军伏击圈,三天赶到榆林,使我军打援落空,攻城不下,只好撤出榆林战斗,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8月13日夜毛主席率“九支队”急行军,赶在敌人之前过了绥德这时,敌36师由榆林南下,刘戡29军绥德北上,十万大军齐头压来,我中央机关处于黄河以西,无定河以东,南北三四十里,东西五六十里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危险8月16日,毛主席率领“九支队”由米脂县陈家岔 经乌龙铺进入佳县境内当晚上天下大雨,“九支队”距神泉堡不远的曹庄村宿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研究第二天行军路线,毛主席明确表态不过黄河,最后决定向佳县以北转移第二天黎明,“九支队”到了佳芦河畔,因河水暴涨无法通过,最后决定沿佳芦河西北方向行进这时,炮声隆隆,敌人从乌龙铺追来,相距仅二三十里,敌人追到黄河边扑了个空九支队”已翻过一座山于17日下午到了白龙庙住下休息8月18日早饭后,“九支队”从白龙庙出发,下山后到了五女河川,因河水瀑涨,挡住去路,只得搭起一座浮桥通过,原计划当天赶到梁家岔宿营,因搭桥误了时间,主席临时决定住在了杨家园则宿营19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到了梁家岔,19日晚11时,彭德怀电告中央军委,决定20日拂晓在沙家店地区向敌发起攻击,20日凌晨3时,毛主席在梁家岔复电彭总,同意对敌36师作战计划沙家店战役从20日早晨打到傍晚,歼敌36师共6000多人。
西北战场我军从此由防御转入进攻运筹帷幄:沙家店战役后,毛主席于8月23日移住朱官寨,9月23日移住神泉堡1947年8月,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时间最危险最紧张的一个月说危险,从小河到梁家岔的19天长途行军,敌十万大军夹击,最后以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经于转危为安说紧张,在这期间,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部署和实施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这一个月,毛主席起草的电报多达90多份,平均每天起草三份电报,指挥各路大军建国后,毛主席曾说:“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主席说的两窑洞就是指佳县的朱官寨窑洞鱼水情深:1947年8月,敌我双方十多万大军挤在佳县,米脂和榆林相接的狭小地区,粮食问题是最大的困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和干部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样以黑豆、秕糖、野菜充饥为保证部队供给,夺取战争胜利,佳县人民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贡献在沙家店战役期间,毛主席找来时任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了解佳县情况,说到粮食问题,张俊贤向主席汇报说,大部分粮食打榆林时就支援前线了,现在只有车会粮站还有20担粮食主席说,这是杯水车薪,张俊贤说,没有粮食就杀羊杀牛,再不行的话,把山上快成熟的庄稼弄来也能吃,主席听了非常感动。
张俊贤走后,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陕北的老乡真好!”中央机关移驻到神泉堡后,毛主席曾进了一次佳县城10月17日下午,毛主席一行十几人来到佳县城的大街上,看到敌人退后店铺都开了张,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原来,主席来到县城并没有让人通知县上的领导,只是走了半条街后被群众认出,这一下满城人都知道了县委书记张俊贤在主持召开战后第一次区委书记和区长联席会,听到消息后赶忙散了会,到大街上迎接主席并陪同毛主席到东门外浏览了香炉寺天快黑了,毛主席回到县委机关的住地,一路上,他和县上的领导边走边谈,询问敌人对佳县城的破坏情况,战后群众生活和生产恢复情况,以及开展土地改革的情况第二天,毛主席应县委书记张俊贤的请求,为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题词是写在一块白布上,原件现保存在国家军事博物馆中央机关在神泉堡居住时,8月18日和22日毛主席曾两次去了白云山22日农历九月初九,正逢白云山有庙会,人特别多,主席和群众一起挤在正殿的院子观看了晋剧《反徐州》,并以亚州部的名义为晋剧团题词“与时并进”毛主席在白云山上还仔细观看了庙里的建筑、塑雕、绘画、匾额、石刻等古迹,对陪同的县上领导和庙里老道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不要把它毁坏了”。
中央机关在神泉堡居住期间,毛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陆定一等一起到闫家峁去看望了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给战士们讲了话,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搞好训练,做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走向胜利:中央机关在神泉堡居住期间,由于陕北和全国战局都大为好转,毛主席有了比较安全的环境,因此,他在考虑局势发生转折后面临的情况和新问题,以便作出重大的决策10月上旬,毛主席工作特别紧张,短短的10天,他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修改并审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还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里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指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此,土地制度改革是“完成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土地法大纲》公布后,各解放区都召开了农民代表会议,发动分配土地,斗争地主的群众运动10月中旬,毛主席去了佳县县城、南河底、谭家坪、吕家坪各地进行了社会调查周恩来、任弼时在神泉堡为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做筹备工作。
为了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中央机关于11月14日离开神泉堡,移住米脂县杨家沟,由于杨家沟是一个较大的山村,这是不通大道,偏僻安静,容易保密,窑房又多,是中央召开扩大会议的好地方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也为中央书记处几位书记能及时的在一起共同研究和决定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