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5页
文档ID:288290453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_第1页
1/5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更新时间2008-11-28 20:34:12打印此文 点击数256公添加到百度搜藏|摘 要: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资本弱化及滥用优惠政策等手段避税,给我国带來巨大 的税收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本文分析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原因和主要形式,提 出防范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対策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对策针对外商投资中避税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反避税对策,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巫要意义一、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避税手段(一)通过转移定价逃避税收一些外商利用我国沿海的优惠政策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沿海 地区,设立“两头在外”的制造加工梨企业这些企业没有独立的购销网络,其购销活动须依赖于 境外关联企业,而其与境外关联企业的交易多采用内部定价策略,此办法主要表现为人为捉高设 备、原材料、零部件、劳务费用、无形资产的价格等,从而压低产(商)品的出口价等1.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抬高定价转移收入实现避税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 其低税负的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有意抬高进货价格,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降低出口价格, 造成虚假亏损以逃避税收这样,既可增加本企业増值税扌II税额,减轻增值税负,乂可减轻所得 税负。

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各类避税手法都 有表现,其中尤以利用中方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采取“高进低出”的形式最为突出表现为:通 过境外关联企业高价进口原辅材料;压低企业销往境外关联企业产品的价格2. 提髙设备价格,虚增投资成本我国税法规定,作为投资的进口设备可不纳税外商常 利用我们不了解设备和技术真实价格的情况,从中抬高设备价格,压低技术价格,把技术转讣款 隐藏在设备价款里也有些外商利用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有利条件,将投资设备的报价提高 超出国际市场价格的几倍,甚至把淘汰的设备当作新设备报价通过提高设备价格,不但使外商 增加了在合资企业中占的股份,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多的股息和红利,而且通过扩大设备折旧数 额,增加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从而逃避我国税收3. 金业通过打境外关联公司间相互服务时多付劳务费及支付巨额的技术指导费和服务费等 办法转移利润外商投资企业的关联企业间劳务采取不计报酬或不合常规计算报酬的方式,转移 收入避税如,外商投资企业在向其境外关联金业提供销售、管理或其他劳务时,不按常规计收 报酬,采取耍么不收、耍么多收、要么少收的策略,相互转移收入进行避税。

二) 通过缩小股份融资,扩大贷款融资来避税跨国企业内部贷款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一定 条件下可获得避税好处为达到在东道国少缴税的冃的,跨国公司可按较髙的利率向子公司收取 利息,子公司偿还给母公司的贷款利息不仅可作为子公司的费用而在税金中扌II除,而n可免缴汇 兑税而如果跨国公司注入的是股本金,则向境外关联金业分配的股息、红利就无法使应纳税所 得额得到冲减从东道国角度看,资本弱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是资本结构不合理高比 例的借贷资本导致投资公司出资不到位,以贷款方式注入资本金,在今后的还贷付息时,减少在 我国的应缴税款,轻而易举地将利润转移岀境;二是利益与责任不相称投资公司在获取高比例 债权收益和股权收益的同时,却以低比例的股本承扭着所冇的经济及社会责任;三是税收权益流 失高比例的境外利息扌II除,减少了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损害了东道国应有的税收权益 从投资国角度看,由于各国対境外投资所得的征税及抵免规能有所不同,监管力度有限,口投资 公司通过设在避税港的关联公司进行投资或融资的情况越來越普遍,资本弱化不仅易导致投资国 的资金外流,而且会对其税收权益产生较大冲击三) 利用我国税制的差别进行避税。

税法不完善是纳税人町避税的先决条件,国家有关部门 特别是税务部门对外商管理不力,客观上对外商的避税行为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我国涉外税务 人员力量薄弱,征管手段落后,缺乏信息交流,而且涉外税收征、管、查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 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征管工作存在漏洞,也是容易被外商避税的原因z—1. 滥用税收减免优惠一是利用“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我国税法规定,对牛产 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亨受连续五年向后结 转亏损的税收优恵些外商便人为的调整利润來逃避税收如,在开业当年获利的企业尽可能 的推迟获利年度,将利润的实现安排在“两免”的年度里;从获利第三年开始后的“两免三减”的五 年内,尽可能将利润提前在“两免”的年度内实现;从开业之日起两年未获利,后五年享受“两免三 减”,从第八年开始停止,乂开始新的合资企业生涯,实际上乂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 为追求更多的利益,有的外商在亨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后,或是更换厂名,或是搬迁厂址, 或是将其主要车间划出,把一个旧厂变成几个新厂,而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等均未改变,却要求 再次获得“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

二是利用再投资优惠政策避税将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立接再投 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木,或者作为资木投资来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大于尢年,经 投资若申请和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即便在投资退税后, 经税务机关发现再投资不满五年撤出的,缴回40%的退税,对投资者來说仍是一种利益,因为 它利用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三是利用保税区优惠政策避税我国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税 收优惠政策,外商将企业的经营地点设在保税区,将生产场地设在原材料、人力相对集中的高税 区,依法可亨受低税区的税收优惠 2.利用国际税收协定的一些条款进行避税一是利用 常设机构避税由于我国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设机构,从我国取得的与上述机构没有联系的 收入,不计入常设机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一些在我国设立常设机构的外资金业,或绕过常设 机构直接采购原材料、销售商品;或虽通过代表处代购原材料,但期间发牛的费用不进行分摊, 全部由代表处负担,以冲减其营业利润,从而逃避税收二是机构设在避税地总机构是否在境 内,目前批界各国主耍有两种判定准则,看注册地或是看决策地在中国境内主耍是看注册地, 因此,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避免在中国境内注册总机构,进而享有避税的好处。

三是中断其他所得 与外商投资企业Z间的联系其他所得抬发牛在中国境内外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实际联系的股息、 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果以上各项其他所得与外商投资金业不发生实际联系, 那么至少境外部分的其他所得就不必巾报纳税另外,作为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也比外商投资企业 和外国金业所得税税率低13个百分点二、 外一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危害件 3.消费者协会缺乏独立性国际消费者运动是从20世纪 60年代兴起的,我国则从1985年开始建立消费者协会组织,挂靠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下, 这种体制使消协在初期可以借助行政力量,迅速成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也阻碍了消协作为 民间纽织的进-步发展,使其难以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秤作用4. 中介机构发育不良食品的牛产、销售乃至消费的知识越來越复杂,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來鉴别食品的安全性,最便捷的 方法是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来保障H己的安全消费我国建国后长达30余年的计划体制, 使政府成为包办一切、包管一切的全能型政府,社会的自治能力完全退化,其表现就是中介机构 的全面消失改革开放以來,这种局面得到根木改变,但依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需 求。

三、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基本描施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耍保证目询的食 品安全管理体制,存在部门众多,职责不清等问题食品监管部门有十儿家:工商行政管理、质 量技术监督、卫生、粮管、物价、药品食品监督、酒类专卖、烟草专卖、盐业、农业、畜牧、出 入境检疫等一旦出了事故,似乎与所有部门都有关,又似乎谁都没有玄接责任食品安全的监 管体制不顺问题突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预警机制,发现机制,及时反应机制,到密后奖惩机制,应该是一个 既封闭乂开放的系统所谓封闭,即该机制互相衔接,环环紧扌II,层层落实所谓开放,即上述 机制应该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执法的结果应该向人民群众公开2. 尽快完善我国仓品安全标准H前,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项,这只是世界卫生组 织食品法典姿员会制泄食品卫生标准数量的1/8我国对允许使用的136种农药制泄了相应食品 中的残留量标准,而壯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和欧盟制定的相关标准分别为395、489 和1176个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很低,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1961年召开 的第十一届粮农组织大会和1963年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卫牛大会均通过了创建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的决议,现今食品法典已成为全球消费者、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各国食品管理机构和 国际食品贸易唯一的和域帝要的基本参照标准。

虽然我国1986年就已止式成为CAC成员国, 但対食品法典的研究、评估与应用工作开展的并不十分理想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 出来的,如能在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通过参照遵循这些 标准,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2. 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冃前,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普遍 比较落后,如在集贸市场上,检测一例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通常需要半个小时商贩等着卖菜, 顾客等着买菜,都着急得很像米粉这类速食品,也没法做到即时检验另外,基层检测人员的 数量不够,素质也有待提高,都成为当前制约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3.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冃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 为完善的仓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口发主了仓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 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建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麻的应 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 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牛部门Z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食 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冃前,我国制定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 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泄的积极作用但是, 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它们的主耍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 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 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 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 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在全国统一执行4. 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來越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 己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 度,运用市场规律,把負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一个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为保障。

通过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可以用国家的意志 强制赋予食晶安全信用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 力、明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5.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教冇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觑 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社会营造食骷安全氛圉的基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