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8273919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科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科建设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未病科建设方案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治未病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思 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率的重要动力,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健康 意识的重要途径。2016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 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 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 力。意见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 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

2、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 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 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 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国家中管局2016年01月28日发布中医医院“治未 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国家中管局2016年11月13日 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国家中管 局2016年09月24日发布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 南建设基层“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的思考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 了巨大变化,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关心人的健康?现代医学2“治未病”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 值得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医“治

3、未病”中心建设方案设计部署图屏幕档案柜宣传栏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模式4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产品体系5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 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 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治 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 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 “治未病”

4、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 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 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 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 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 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痙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 定位。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 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 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 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 长远效果。第五条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

5、医院治未 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 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 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 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二、科室名称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 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 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 “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 “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 称。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治未病科一一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 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

6、、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健康管理中心一一整合体检部门,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 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 医预防保健科一一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 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 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三、服务对象第七条“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 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 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 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

7、符合现代 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涉及的 范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机体或精神、心理上的不适感或表现,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或易感冒、冃肠功能失调、睡眠质量下降等;二是与年龄不相符的组织结构或生理 功能的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三是病前状态人群:病前状态是指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 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常见 病前状态有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 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 等。四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 疾病的诊断标准,处

8、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 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 病向愈的人群。五是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男性、老 年人等。四、科室构架与管理模式第八条“治未病”科应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 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 可涵盖或设置体检、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 健康宣教等部门。 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 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纳入“治未病”科 范畴。第九条“治未病”科可具有以下管理职能:一是统筹并整合资源,构建“治未病”服务链。充分利 用医院现有资源,实现健康评估、干预、追踪管理等一条龙

9、服务。相关科室独立存在,但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链,或 为“治未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协调各相关专科介入疾病病前管理。协助各专科选 择合适的优势病种,推进疾病管理,并前移到病前状态管理。三是基层辐射。通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 构培养“治未病”人才、支持开展治未病”相关业务,延 伸拓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提高基层“治未病”服务水平。五、科室区域划分第十条 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 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 各区域布局合理,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区域 设置只需体现相关功能即可,不要求对各区域对应挂牌命 名。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

10、估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分析健康状态 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检查/体检区域应 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也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健康信息采集与健康状态评估应涵盖中、西医学指标,从躯 体到心理,体现局部与整体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宏观与 微观结合、功能与结构结合的特征,从而实现多维、综合、 连续性、个性化的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主要用于根 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 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服务对象的健康 咨询,为服务对象量身打造一整套个性化的调养方案,包括 膳食食疗、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养生功法、保健技术等。

11、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件限制,也可与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足 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预方案为服务对象 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如针刺、灸法、拔罐、 推拿、药浴、刮疝、膏方、贴敷、放血等。健康干预区域应 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种 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能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 隐私。健康宣教等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休息,开 展健康宣教等,包括影像播放、宣传手册及宣传栏等设施, 使服务对象更深入地了解治未病相关知识,开展服务管理 等。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第十一

12、条有 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健康管理区,完善健康追踪与管理功能。 基层单位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满足上述服务功能要求 及开展业务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相关服务区域可以整合,但 至少应分为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 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等有关文件, 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

13、医医院 “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第三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 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采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进行健 康服务,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 健康状态风险,实现未病先防”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 康长寿目的的科室。第四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 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 范化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保证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基本条件第五条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规模、 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治 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六条中医医院“治未病”

14、科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 集与管理区域、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 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各区域布局合理, 工作流程便捷,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 管理区域主要用于采集和录入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健 康检查区域应当满足设备与功能需要,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 相关资源;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主要用于分析服 务对象的健康状态信息并进行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应当 相对独立,每间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健康咨询与指导区 域主要用于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 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接受 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应当相对独立,若因条

15、件限制,也可 与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合用,但区域面积应当满 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健康干预区域主要用于根据健康干 预方案,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中医特色的健康干预服务,应 当相对独立,区域面积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各种 干预方法的服务区域应当相互隔开,服务环境的私密性能有 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辅助区域主要用于服务对象的等候 休息,开展健康宣教、服务管理以及特需服务等,区域面积 应当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第七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规 模、科室功能相适应,其设备应配备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 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健 康干预设备等。常规的

16、理化、影像等辅助检查设备可整合本 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同时,根据本单位开展中医预防保健 服务需要,可配置其他相关的设备、设施。第八条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按照相关要求,建立 有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 三、人员队伍第九条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包括中医执业医 师、“治未病”服务职业技能人员、医技人员、中药师、护 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医护人员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 类别人员不低于70%,其中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 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第十条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 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