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28812020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练习题及答案(第9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01月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本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什么时间发布?模拟卷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100题姓名:_ 学号:_ 成绩:_一.单选题(共50题)1.尼山静卧在山东曲阜城外约30公里处,朴素得像真理一样。虽然奇不过三山,险不过五岳,高不过340多米,却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因为尼山,诞生了孔子。尼山脚下,默默地淌着古老的泗水。波澜不兴,却声震长河,因为孔子的临川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古希腊先哲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深邃,使潺潺小河泛起了哲学的波光。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_。A: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B: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 尼山与孔子D: 思想之山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文段先说尼山非常朴素,不奇、不险、不高,接着指出这样朴素的尼山“却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景观的制高点”,因为这里诞生了孔子。B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准确地诠释了尼山的特点,相较于C项“尼山与孔子”的平淡,更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此而论_。A: 思想的交换是认识的源泉之一B: 交往不能推动物质文明,却能推动精神文明C: 交往是学习间接经验的重

3、要途径D: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A之所以为排除项,C之所以为应选项,是因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实践。思想的交换(即思维交往)可以使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是“流”(途径)而不是“源”(源泉),因为任何间接经验都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B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情神文明的发展。D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才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故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幼儿喜欢给小凳子穿上鞋以免它脚疼,给自己的布娃娃打针治病。这种现象体现了幼儿思维具有_。 A: 具体性 B

4、: 形象性C: 固定性D: 拟人性 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幼儿具有“泛灵论”思想,往往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当作是有生命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拟人性。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4.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购买股票后,股东成为_。A: 公司的所有者B: 公司的债主C: 企业的经营者D: 企业法人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股票作为股东向公司人股,获取收益的所有者凭证,持有它就拥有公司的一份资本所有权,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下列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的是_。A: 行政诉讼中,证明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

5、系B: 民事诉讼中,对原告提出建筑物发生倒塌致人损害的侵权事实,被告给予否认的C: 政赔偿诉讼中,证明所受损害的事实D: 行政复议中,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证明曾经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该机关未履行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应由被告(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B项正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原告对下列问题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

6、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ACD项均在原告举证的范围之内。故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_。A: 国务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国务院各部、委、局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立法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故本题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关于中国文化典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 本草纲目是中

7、国最早的医学著作B: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C: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内经。内经因假托是黄帝所作,故又称黄帝内经。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化解通货膨胀的有力举措是_。A: 降低存款利率B: 提高贷款利率C: 增发国债D: 调整汇率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债券,提高利率;要减少国债以避免投资增多、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故本题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私人

8、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差别是_。A: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只具有排他性的特点B: 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公共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C: 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只具有竞争性的特点D: 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而私人物品不具有这两个特点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私人物品是由个人消费的物品,其特征是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故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组织目标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现代组织学表明:组织管理效果_。A: 目标方向X工作效果B: 目标方向X工作效益C:

9、 目标方向X工作效能D: 目标方向X工作效率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解析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与目标方向和工作效率成正比,因此D项正确。11.R市住宅小区近年来发生的人室盗窃案件,90%以上都发生在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的住户。这说明,民用自动报警装置对于防止人室盗窃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以下哪项最能反驳上述的论证?_I.R市住宅小区内的自动报警装置具有良好的性能:一方面,它反应准确而灵敏;另一方面,它不易被发现.R市住宅小区内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的住户不到10%.R市住宅小区近年来接近10%的人室盗窃案件的破获,是依靠自动报警装置A: 只有IB: 只有IIC: 只有I和IIID: 只有II和111参考答案

10、: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由90%以上的入室盗窃案件都发生在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的住户,推出自动报警装置对防止入室盗窃起到了有效作用。I加强了题干论证;若为真则表明题干数据不能证明防盗装置有效,反驳了论证;案件破获与案发没有直接关系,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在一周长为50m的圆形花坛周围种树,如果每隔5m种一颗,共要种( )棵树。_A: 9B: 10C: 11D: 12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计数模型问题解析根据圆周植树计算模型,始端与终端重合,故一共需种505=10棵树,正确答案为B。标签公式应用13.“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

11、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说明_。A: “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B: 只要生逢盛世,人人可以梦想成真C: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D: 社会对个人理想、价值的重视和尊重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C【解析】从题干的“共同共同共同”可以看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即凝聚中国力量。故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江河上游造纸厂排放污水,造成下游农作物欠收、农业减产,但农户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在经济学上被称为_。A: 生产的外部经济B: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 消费的外部经济D: 消费

12、的外部不经济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首先该相信是由生产活动导致的故排除CD,其次该现象给农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故是外部不经济,而外部经济是指给无关第三方带来有利的影响。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甲、乙、丙分别居住在平海市的A区、B区和C区,甲收到乙的一张支票,票面金额10万元,付款行是平海市D区的市商业银行D区分行,甲于6月1日收到支票,6月3日以背书方式将支票转给丙,6月5日丙带支票到银行兑现,结果在路上遗失。丙找了几天未找到,不得已于6月9日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法院于6月10日受理此案后,指定审判员王某独任审理此案。同时通知市商业银行D区分行停止支付,并于6月15日发

13、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由人民法院决定从6月16日到8月15日。丙遗失的支票被李某拾到,李某假造背书于6月12日到平海市E区百货商场骗取了价值9万余元的商品。商场收到支票后于6月22日到银行交票发现此票是别人遗失的,赶紧到法院申报。请回答下列13题:1.丙应向哪个法院起诉?_A: B区法院B: A区法院C: C区法院D: D区法院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D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93条的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和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所以丙应向D区法院申请。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人们对同一客

14、观事物进行观察,既可能做出歪曲的反映,也能够形成如实的反映,区别是_。A: 歪曲的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实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 不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什么性质的反映,而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C: 不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什么性质的反映D: 歪曲的反映是对事物简单的反映,正确的反映是对事物复杂的反映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歪曲的反映”和“如实的反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性质不同,“歪曲的反映”事实上是错误的意识,“如实的反映”事实上是正确的意识。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_。A: 法律权利B: 法律义务C: 法律后果D: 法律事实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解析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r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