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正确认识民族自决与高度自治论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0KB
约10页
文档ID:287804524
正确认识民族自决与高度自治论_第1页
1/10

正确认识民族自决与高度自治论“民族自决”论和“高度自治”论是民族政治理论的重要问题,更是当今世 界的现实政治问题近日,西班牙加泰罗西亚民族分裂分子,不满足于西班牙给 予相当优越的自治权益,公然以民族自决为旗号通过所谓的“公投”,悍然宣布 加泰罗西亚脱离西班牙独立,其分裂行径不仅遭到西班牙政府和人民的坚决抵 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事实上,“民族自决”论和“高度自治”论, 一直是民族分裂势力经常打的两张牌这两论以所谓的尊重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 为掩护,有较大的迷惑性在理论上弄清这两论的实质和实际危害,对于当前意 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一、关于“民族自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冋顾了我国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指出这一制度是对苏联模式、任何形式民族自决的 摒弃,是我们党探索创新和深思熟虑的伟大创举因此,坚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决摒弃任何形式的民族自决)民族自决思想:西方人权领域的组成部分人权思想源于17〜18世纪西方古典自然法学说和“天赋人权”思想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就是在上述学说和思想指导下,论证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摆脱 英国殖民统治并实现民族独立的止义性和合法性。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宣 布了民族自决的权利从这一点看,民族自决权从提出之始,就大体属于人权范 畴19世纪末,民族自决成了欧洲建立民族国家的指导原则但是欧洲列强在 高喊民族自决的同时,在世界范圉内推行殖民制度,那时的民族自决是口人的自 决、殖民者的自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努力,民族自决曾 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在处理战后的一些问题中得到运用,但是巴黎和约仍将战败国 德国的一些殖民权益转赠给战胜的列强国家,如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权益就被 指认转让给日本因此,威尔逊鼓吹的民族自决只是帝国主义列强虚伪的政治原 则民族自决被确认为国际人权原则,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宪章》o 此后联合国大会多次重申了民族自决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1960年联合国大会 1514 (XV)号决议,即《非殖民化宣言》1966年国际人权两《公约》、1970 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及一系列国际人权文件,都把民族自决权确认为人权基本 原则国际人权领域的“民族自决权”的基本内涵是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即非殖民化如《非姑民化宣言》称“庄严宣布需要迅速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 的殖民主义”;“所有的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 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联合国建立之初,在51 个创始会员国中,亚洲国家只有13个,当时儿乎占世界人口 1/3的人民还处 于殖民统治之下在《非殖民化宣言》颁布的1960年,摆脱殖民主义新独立的 国家就达17个1988年43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关于非殖民化的三项 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家年198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就 残存的16处殖民地的非殖民化问题通过决议,这16处殖民地为:直布罗陀、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西撒哈拉、托克劳、开曼群岛、皮特凯恩、百慕大、特克斯 和凯克斯群岛、圣赫勒哥、安圭拉、英属维尔京群岛、蒙特塞拉特、英属萨摩亚、 关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及在太平洋托管地显然,在《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的 政治视野下,确立民族自决原则的冃的和功能,就是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统 治可以说,至20世纪70年代,殖民体系基本瓦解,殖民主义统治基本结束, 这是民族自决的非殖民化进程在全球的胜利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非殖民化“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的文章有 五、六十篇之多系统考查、研究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不同时期的不同提法 和解释,大致可以认定: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的种种论述是有鲜明针对性的, 即针对沙俄那样的殖民主义统治及其政策。

1.1903年:对“无条件”和“并不一定”的最初解释1896年国际社会主义工党和工会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主 张一切民族有完全的自决权据此,俄国社会民主党通过了党纲承认民族自决权, 列宁对此作了说明:我们无条件地承认争取民族自决自由的斗争,但是并不一定要支持任何的民 族自决的要求这是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的最初的经典解释,又是“无条件地”,又是“并 不一定”,在党内引起广泛争论列宁为此争辩道:“承认”与“支持”不是一 码事列宁雄辩地批驳了 “抽象化”、“笼统化”、“无条件地”支持“全民利 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空话”,强调指出:支持民族自决的要求“应该是 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但是毕竟说过“无条件”承认,虽然是力求争取异 民族广大群众,无论如何却给自己的论敌提供了口实,列宁不得不为澄清这一问 题奋斗了十几年2.1913年:“独立权”观点的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俄国革命再度高涨,民族问题被提到显著地位,关于 民族自决权的争论空前激化列宁在论战中发展了自己的民族自决权思想1913 年7月列宁在瑞士作民族问题学术讲演,对民族自决权作了进一步阐述:对我们纲领中关于民族自决权的那一条,除了从政治自决,即分离和成立独 立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而外,我们决不能作别的解释。

这是列宁关于民族自决权意味着独立权的第一次解释最应该关注的是,列 宁在讨论这一问题时,特别强调社会民主党人“首先是而且主要是无产阶级争取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沙俄君主政权“是欧洲和亚洲的野蛮、残暴、反 动的主要堡垒只有俄国各民族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推翻这个君主政权” 由此看来,独立权的提岀,意在打倒、摧毁沙皇的国家机器,但与民族分立(离) 主义完全划清界线是有一定困难的,尽管列宁后来不断地进行了解释我们看到, 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之后,列宁修正了这一提法3.1914年:民族分离直至独立成立民族国家1914年2〜5月,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列宁撰写了长篇专论《论 民族自决权》,这是列宁对此前关于民族自决权争论的系统总结,这时列宁给出 的定义是: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体的国家分离,就是组织独立的民族国 家归纳起来,列宁为支撑自己结论的主要根据是:一是为了说明一般民主的基木原则二是由于在俄国境内,尤其是在它的边疆有许多民族,这些民族在经济、生 活习惯等方面的条件差别很大,而且这些民族(除了大俄罗斯人外)都受到沙皇 君主政体的难以置信的压迫”最应该关注的是,列宁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始终把它与俄国乃至世界范围的 民族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始终把它置于服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要求。

这无疑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创造和发展,但在涉及一些具体理论问题时,仍 有讨论的余地然而问题的全部并不仅仅如此这里有一个经常令人疑惑的问题;列宁为何 对维护民族自决权抱有如此高涨的激情?如果撇开他的有关学术论文和公开政 治讲演,去读一读列宁的私人通信或许还会发现一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1913 年12月6日列宁在给邵武勉同志的一封信中说:“您怎么不想了解一下那种在 民族问题上显得特别重要的心理状态呢?只要稍有强迫,这种心理状态就会沾污 和损害集中制、大国制和统一语言的无可争辩的进步作用,并将这种进步作用化 为乌有”列宁正是如此苦口婆心地开导自己的同志列宁的思维是超人的,并 十分实际,但却经常难以为自己的同志理解,他为此伤心、难过,争论时会怒不 可遏,如此等等此后,列宁继续坚持承认民族自决权这一口号,并根据当吋的需要不断作新 的解释他始终坚持的原则是把这一问题从属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并以此展 开反对、摧毁沙皇国家机器的斗争尽管常常不为一些同志所理解,但正因为他 抓住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利益这个最根本的东西,终究在这一斗争中把同志们团 结在自己的周围俄罗斯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仍然还有很大的封建性。

一方面,它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拥 有殖民地那个时候,在俄罗斯周围的一些民族,都是被俄罗斯沙皇政权统治着, 仍然实行殖民统治而且,当时俄国的各民族多数都是一个一个地各自聚居在一 块为了把各民族反对沙皇压迫的斗争同无产阶级和农民反对资产阶级、地主的 斗争联合起来,列宁当吋强调民族自决权这个口号,并且承认各民族有分立的权 利,其目的就是要砸烂沙皇政权统治下的俄罗斯殖民帝国4.1918年:革命胜利后的调整十月革命后,特别是苏联成立后,情况变了,提法也必须调整列宁指岀: “自决”一词曾多次引起了曲解,因此我改用了一个十分确切的概念:“自由分 离的权利” O俄国革命无产阶级的政党,用大俄罗斯语言进行工作的政党,必须 承认分离权,这一点在有了 1917年这半年來的革命经验以后,未必再会引起争 论了我们夺得政权之后,会无条件地立刻承认芬兰、乌克兰、亚美尼亚以及任 何一个受沙皇制度(和大俄罗斯资产阶级)压迫的民族都享有这种权利但是从 我们方面来说,我们决不希望分离我们希望有一个尽可能大的国家,尽可能紧 密的联盟,希望有尽可能多的民族同人俄罗斯人毗邻而居;我们这样希望是为了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利益,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不同民族的劳动者來参加无产阶 级的斗争。

我们希望的是革命无产阶级的团结和联合,而不是分离1920年斯大林撰文说:“边疆各地与俄罗斯分立的要求”“是反革命的企 图”,“因为这种情形下的分立是表示让边疆各地去受帝国主义奴役”总之,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苏联的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列宁反复强调把殖民 地人民的“民族自决”的要求,与民族主义的“民族分立”、“民族分裂”的要 求区别开来列宁、斯大林在各个时期有过“政治自决”、“独立权”、“自由 分离权”、“反革命企图”等不同的解释、提法,这些或许都不是最重要的,最 重要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如列宁提出、斯大林强调的“民族问题中的 自决权这个要点……已成为整个民主运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o简言之,列宁、 斯大林的“自决”基本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利益和非殖民化非殖民化(Decolonization),又称去殖民化、解除殖民统治,即指一个地 方因外国殖民统治,造成政治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关系,转而进行独立及自治的过 程有人认为,这个概念最早是1932年莫里茨•尤里乌斯•波恩(Moritz Julius Bonn)提出的但我以为列宁虽然没有提到“非殖民化”这样的概念,但如前 所述,他的“民族自决”思想,决不是民族主义,而是非殖民化,认识这一点在 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三) 苏联说教:民族自决权苏联时期,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之时,民族自决权成为苏联针对新疆问题的 基本说教自1963年至1982年的20年间,设在阿拉木图、塔什干电台,每天 以四至六个小时交替使用维吾尔、哈萨克语,集中对新疆展开宣传攻势广播文 章、讲话、谈话等各类文章共约2万余篇,3000万字之巨内容涉及到新疆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民族、宗教、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特 别着重宣传“厥斯坦共和国”的伟绩,说什么“维吾尔的祖国是厥斯坦”, 新疆“要像苏联那样建立民族共和国”,应该给维吾尔人民“民族自决权”所有这些,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四)当今世界:民族自决走到底,就是民族分裂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此之前所建立的、为 世界各国大多数人民所认可的国际关系的准则、原则受到怀疑,由此产生激烈的 争论民族自决权、人权和主权的关系则是这些争论的焦点之一西方提出民族自决权是高于主权的分裂权,是西方霸权主义的“新干涉主义” 的注解一位西方学者安东尼奥•卡塞斯(Antonio Cassese)鼓吹:“组成多 民族国家的人民,包括联邦制国家内的人民,有自决权因此,可以推出,如统 治当局拒绝人民合法的自决权利,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