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得神经生理基础第三章心理得发生与发展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兴奋产生的原理理解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元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第四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的活动来实现的 结构与功能返回章目录第一节神经元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 按照神经元的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神经元的类型第一节神经元二、神经兴奋的传导(一)神经兴奋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安静状态转为较为活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兴奋 第一节神经元二、神经兴奋及其传导(二)神经兴奋的传导兴奋部分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兴奋的传导也叫电传导,即生物电的传导 特点:1.遵守“全或无”法则2.兴奋在单个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在神经系统内是单向传导3.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性4.多条神经纤维同时传导不同兴奋,互不干扰,具有绝缘性,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二、神经兴奋及其传导(二)神经兴奋的传导第一节神经元三、突触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靠彼此接触的部位突触 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广泛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第一节神经元四、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神经系统协调反射活动的基础,其基本联系方式主要有三种:辐射式聚合式环式四、神经回路第一节神经元大量神经元通过突触联系在一起,形成神经网络,进而构成复杂的机能系统,即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脑脊髓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12对大多由脑干发出,除迷走神经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其他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第二节神经系统2.脊神经31对从脊髓发出,由脊髓前根、后根神经纤维混合而成 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它们在椎间孔处混合外出 从机能看,脊神经分4种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骨骼肌、皮肤、关节感受器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执行躯体运动功能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第二节神经系统3.植物性神经由分布于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纤维构成,又叫内脏神经 因这种神经所控制的心跳、呼吸等活动往往不受个人意志支配,也称其为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作用副交感神经:在松弛状态下发挥作用,抑制体内器官过度兴奋功能上的“拮抗性质”使个体有张有弛维持体内生理变化均衡第二节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由许多神经元聚集而成的柱状结构,上接延髓,下端变为细丝 其功能如下:1)传导功能,是脑与周围神经系统联系的桥梁 2)反射功能,完成简单反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第二节神经系统2.脑脑大脑两半球小脑间脑脑干丘脑下丘脑延脑脑桥中脑网状结构第二节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一)大脑的结构1.大脑的外部结构2.大脑的内部结构脑的内部结构(二)大脑皮质的分区和机能布鲁德曼(Brodmann)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按照功能的不同,目前一般都将大脑皮质分为几大功能区 (一)感觉区(二)运动区(三)语言区(四)联合区大脑皮质分区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既有相互配合的统一性,又有相互独立的特殊性,在高级心理活动方面一侧半球起着另一侧半球起不到的“优势”作用,即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也叫单侧化、一侧化。
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和分工从目前研究资料看,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表现在:(一)两半球在语言功能方面的不对称性(二)两半球在信息加工方面的不对称性(三)两半球在情绪方面的不对称性(四)性格特征与左右脑半球的活动相关全脑教育,素质教育的开展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及其教育意义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一)什么是反射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应 例如:异物碰到角膜立即引起眨眼反应手被针扎立即缩回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四、反射与反射弧(二)反射弧和反射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即反射弧,它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反应又构成一种新的刺激,再引起一定的神经过程,返回传入到中枢,产生下一个效应活动 效应过程的返回传入叫做反馈 四、反射和反射弧CompanyLogo效应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射环反馈反馈使得反射的神经结构不单是一种弧形结构,而是一种环形结构 反射弧可改造为“反射环” 五、脑电活动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两种类型:1.自发脑电位:在无任何明显外界刺激情况下,大脑皮质的持续性、节律性电位变化2.诱发脑电位:在感觉传入冲动激发下,大脑皮质一定部位产生的电位变化把引导电极安置在颅骨外头皮表面所记录到的皮质自发电位活动的图形,称为脑电图(EEG)。
脑电活动很不规则,根据频率和振幅的不同,其基本波形可分为4种:1.波:频率为813次/秒,振幅20220微伏2.波:频率为1430次/秒,振幅520微伏3.波:频率为47次/秒,振幅100150微伏4.波:频率为13.5次/秒,振幅20220微伏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方法对动物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返回章目录(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食物反射、内脏放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性反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规律2.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 大脑皮质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与其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称之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意义:由于神经过程活动的这两条规律,才使大脑皮质的机能得以协调,保证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有规律的进行 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1.分析和综合是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2.大脑皮质系统性功能的表现1)对复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2)对刺激之间关系形成条件反射3)形成动力定型或动型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第四节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活动相互联系:神经系统直接控制和调节内分泌系统活动;神经系统又通过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分泌激素,影响器官活动,形成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的特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心理的发生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映是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反映方式: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趋利避害)心理的反映形式(信号性反应)二、动物心理的发生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形态举例心理的种系发展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变形虫刺激的感应性阶段多细胞动物网状神经系统水母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蚯蚓简单感觉阶段节肢动物节状神经系统昆虫感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脊髓和脑泡)鱼、蛙知觉阶段高等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有了脑,且有了沟回)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思维的萌芽阶段第二节人类意识的产生一.意识和意识的内容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意识 自我意识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二、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劳动的两个基本特征:制造和使用工具社会集体性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语言和劳动一起推动猿脑变成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第三节意识的特征一、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人类既有对客观世界的意识,也有对自我的意识;2.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3.人类的意识离不开语言;4.人类的意识是人脑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二、意识的功能(一)意识的觉知功能(二)意识的能动功能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3.意识的前进性(三)意识的选择和监控功能结束 6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