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28778424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_参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建筑材料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4一、 项目概况4二、 结论分析4第二章 公司简介7一、 公司基本信息7二、 公司简介7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措施9一、 控制型风险转移9二、 损失控制10三、 在风险管理程序中的位置13四、 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的目标15第四章 项目背景分析17一、 产业环境分析17二、 超声波雷达: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市场格局几乎定型18三、 必要性分析18第五章 进度计划20一、 项目进度安排2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21第六章 投资计划22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22二、 建设投资估算22三、 建设期利息

2、24四、 流动资金25五、 项目总投资2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28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概况(一)项目投资人xx投资管理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6.00亩。(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500.9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114.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55%;建设期利息284.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流动资金2101.18万元

3、,占项目总投资的14.49%。(四)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500.9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686.2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814.73万元。(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5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0450.8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690.7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9.0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0151.11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4、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4000.00约36.00亩1.1总建筑面积42465.02容积率1.771.2基底面积13440.00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4.872总投资万元14500.992.1建设投资万元12114.892.1.1工程费用万元10334.54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410.822.1.3预备费万元369.532.2建设期利息万元284.922.3流动资金万元2101.183资金筹措万元14500.993.1自筹资金万元8686.263.2银行贷款万元5814.734营业收入万元25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0450.876

5、利润总额万元4921.027净利润万元3690.768所得税万元1230.269增值税万元1067.5610税金及附加万元128.1111纳税总额万元2425.9312工业增加值万元8222.4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0151.11产值14回收期年6.09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9.0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076.18所得税后第二章 公司简介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2、法定代表人:丁xx3、注册资本:105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2-9-167、营业期限:2012-9

6、-16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措施一、 控制型风险转移控制型风险转移是指借助合同或协议,将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给其他个人或组织(

7、非保险人)承担。控制型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售出售是通过将带有风险的财产转移出去来转移风险的。将风险单位出售给其他人或组织,也就将与之有关的风险转移给对方。例如,企业将其拥有的一幢建筑物出售,企业原来面临的该建筑物的火灾风险也就随着出售行为的完成转移给新的所有人了。很多情况下,出售类似于彻底的风险规避,风险单位出售出去了,相关风险也随之摆脱。但也有一些情况,出售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风险,如家用电器出售给消费者后,制造商和销售商还是要承担一定的产品责任风险。2.分包分包是通过将带有风险的活动转移出去来转移风险的。分包多用于建筑工程中,工程的承包商利用分包合同将其认为风险较大的工程转移

8、给其他人。例如,高空作业的工程风险较大,承包商可以将这部分工程分包给专业的高空作业工程队,从而将与高空作业相关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和第三者责任风险转移出去。一般来说,分包合同中的受让方在对某种风险的处理能力上会高于出让方,这样分包才能实现。3.签订免除责任协议虽然将带有风险的财产或活动转移出去是一种很好的摆脱风险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这类措施,这种方法可能是不允许或不经济的。例如,很多外科手术都存在失败的风险,一些风险虽然发生概率很低,但一旦失败,后果严重,医生一般不能因害怕这种手术失败而拒绝手术,但他可以与患者家属签订免除责任协议,由患者及家属承担风险。这时,带有风险的活动并没有

9、转移,但与之相关的责任风险却转移出去了。二、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通过降低损失频率或者减少损失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各种行为。一般地,降低损失频率称为损失预防,减少损失程度称为损失减少,也有的措施同时具有损失预防和损失减少的作用。1.损失预防损失预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它相当于对前文所述的风险链的前三个环节进行干扰,即(1)改变风险因素;(2)改变风险因素所处环境;(3)改变风险因素和其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2.损失减少损失减少的目的是减少损失的潜在严重程度。在汽车上安装安全气囊,就是一种损失减少措施,气囊不能阻止损失发生,但如果事故真的发生了,它能减少驾驶员可能遭受的伤害。损失减少是一种事后措

10、施。所谓“事后”是指,虽然很多措施是我们事先设计好的,但这些措施的作用和实施都是在损失发生之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损失减少非常重要,一方面,损失预防不可能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融资型的风险管理措施只能弥补事故发生后的经济损失,有些结果是无法挽回的,如人的生命,而且即便是经济损失,有时我们还是更希望保留原有物品,而不是得到经济赔偿。因此,损失减少在风险管理中的位置不言而喻。常用的损失减少措施包括:(1)抢救;(2)灾难计划和紧急事件计划。这类计划也称为预案,即事先想象出来事故发生后的情况,然后对所有的行动进行部署。预案一般在事先都要进行培训或演练,以便真正实施时能够迅速到位。附录2是厦门市的防洪预

11、案。一些措施同时具有损失预防和损失减少两种功能,如对员工进行安全与救助的培训,既会从人为因素方面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事故发生时,员工也懂得一些救助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损失程度。损失控制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措施选择是否选择损失控制来降低风险,选择什么样的损失控制措施,要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决定。任何损失控制措施都是有成本的,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风险成本最小化,某项损失控制的预期收益至少应等于预期成本,如果某种风险控制起来成本过高,就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方法,如风险转移等。由于要进行比较,因此风险管理者必须对损失控制方法的成本与收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2、(2)不能过分相信和依赖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措施要么基于机械或工程,要么基于人,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不是万无一失的,机械可能发生故障,人可能有道德风险。因此,对某些影响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巨灾风险,要考虑是否需要融资型措施相配合。(3)某些材料一方面能抑制风险因素,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素。三、 在风险管理程序中的位置从实践顺序的角度来说,控制型措施位于风险评估和融资型风险管理措施之间的位置。1.控制型措施与风险评估一方面,之前的风险评估说明了何处存在风险,这些风险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风险有多大,我们可能还会根据风险的大小对风险排序,指出哪些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所做的工作就基于这

13、些结果。例如,对火灾风险进行控制,从何处人手?是否严重到需要安装自动喷淋系统?有了风险评估的结果,这些问题才能得出答案。风险评估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控制型措施的效果,如果风险管理者能够敏感地意识到风险的真正根源,他就可能选择那些切中要害的控制型措施,如果风险识别的结果准确而全面,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控制型措施也就能够有的放矢,比较严密。例如,许多企业的风险经理都采用风险链的思路来识别风险,将风险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顺序分为下面几个部分:(1)风险主体(2)风险主体所处的环境(3)风险主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4)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5)这种结果带来的后果控制型风险管理措施可以从设备维修、安装防范风险或减轻伤

14、害的装置、培训操作工人、培训监督人员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已有或将要采取的控制型措施也会在风险识别及评估中得到体现。例如,某栋房屋面临火灾风险,但房内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火灾风险就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火灾风险转变为自动喷淋系统失效的风险。2.控制型措施与融资型措施控制型措施安排好之后,剩余风险就成为潜在的对公司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可能会变为负面的财务后果,需要采取融资型措施来应对。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型措施和融资型措施又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理解风险经理思考过程的关键。控制型措施与融资型风险自留措施之间的关系看起来简单一些,此消彼长,选择时重点关注风险大小以及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而控制型措施与融资型风险转移措施的关系就较为复杂了,表面上看,只需很少的成本就能够将风险转移出去是非常合算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实际上会支付自己遭受损失的全部费用,并且还要多承担一部分风险转移的成本。例如,如果时间足够长,购买财产保险时缴纳的保费中就包括了一旦风险事故发生,我们所承担的损失,此外,还包括手续费等附加保费。因此,即便是对于转移性质的融资型措施,控制型措施也还是有降低其成本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