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

上传人:hua****92 文档编号:287784023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回顾4篇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4篇品德与.教学总结篇1一、同学基本状况分析:四班级共有四个班,绝大部分同学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主动要求上进,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几个同学,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牵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训练。 二、教材分析:三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

2、,绝大部分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主动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课程依据中高班级同学.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熟悉了解.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训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主义训练,国情历史和文化训练,地理和环境训练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同学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环境、.活动的.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进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力量、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力量,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生活力量的.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同

3、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同学熟悉.、参加.、适应.,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引导同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同学参加.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公平地沟通和合作。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组织机构和.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生

4、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进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训练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训练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 四、详细措施: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训练资源,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真正走进同学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学习的自主性。 细心预备,指导同学开展好课内外训练活动,寓训练于活动之中。 品德与.教学总结篇2一、学期目标本期来,本人

5、担当了四、六班级的品德与.的训练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训练教学工作方案,对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 品德与.课程旨在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性进展,为同学熟悉.、参加.、适应.,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量和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关心同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的力量,把握必备的基础学问。 丰富同学的生

6、活阅历同学的品德形成和.性进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同学已经形成了肯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生活阅历,形成了相应的看法和力量。 因此,在教学时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进展同学的生活阅历,使同学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规范的价值观。 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的品德形成和.性进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要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向同学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同学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

7、间。 留意引导同学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去观看、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和解决问题,要准时鼓舞同学的各种尝试和有制造性的思索,引导同学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老师观看记录描述性评语。 老师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看法、力量、行为进行观看,并做记录。 在与同学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对同学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看法、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养报告册上,鼓舞同学巩固进步,修正不足,连续努力。 同学自评老师引导和关心同学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熟悉、自我调控的力量。 同学互评同学依据肯定

8、的标准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关心同学逐步养成敬重、理解、观赏他人的看法,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品德与.教学总结篇3完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接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 本学期,我校一至三班级全体品社老师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谱写训练教同学动的乐章。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们鼓舞老师们实行“多听课、多反思”的方法,结合网络师资培训,组织老师观摩优秀课例,准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教研组采纳了集体备课制,每次教研组活

9、动,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仔细学习教材,依据各课教材的训练要点,通过教材分析、结合教学建议,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定好教学目标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备好课,授好课。 我们时时到处发挥着集体的力气,体现着团队的精神。 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但我们常常会聚一起探讨讨论,教研组洋溢着团结互助,同心同德的气氛。 二、紧抓教学,促进专业化进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老师们才能的施展供应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育、提高同学综合素养的学习实践基地。 为此我们教研组老师仔细学习“品德与.”新课程标准、理念,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

10、训练刊物上的教学实例,仔细参与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上海市“两纲”训练颁发之后,我们组织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专题学习,把“两纲”训练贯穿落实于品社课的教学中。 本学期在区教研员王嬿老师的指导下,杨旋华老师执教了身边的公共设施一课。 由于我们的同学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用法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亲密关系的熟悉是肤浅的,残缺的,因此在引入课题时,杨老师采纳了谜语的形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在讲明“公共设施”这一概念后,通过播放学校周边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同学熟识的场景和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

11、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劝说力,生动的录像提高了同学学习爱好,感受这些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分布广泛,使同学感到亲切、真实,使品德与.学科回来生活。 对于专用的公共设施和不易观察的公共设施这一难点,杨老师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致的插图,加上旁白的介绍,避开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同学亲近.,进展和完善自我。 同时也满意老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满意同学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整堂课的教学,杨老师都贯穿教同学活化的理念,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加强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们每位教研组成员都能备好符合班级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组内上好实践课。 老师在校、

12、区级教研活动中仔细听课,且能作好具体的听课记录和评课反馈,学期结束交教育处检查。 组内老师能依据教材特点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何拓展,在教学用法中效果良好。 这学期,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身边的公共设施,在区课件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 但我们也清晰地熟悉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进展,下学期,我们的老师要以“带着问题去思索,带着思索去讨论,带着讨论去工作”为指导思想,主动开展科研活动,鼓舞老师撰写教学案例。 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怀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社学科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品德与.教学总结

13、篇4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课教学开头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同学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强调德育在各学科训练环节的渗透,学校品德与.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主要学科,多年来它对培育同学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学,首先老师要提高熟悉,思想上重视品德与.。 品德与.是国家重视学校德育的重要体现。 因此,对品德与.的重视与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新的教学理念更需要广阔的一

14、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去贯彻。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老师调动同学的心情,点燃同学才智的火花。 让同学想学、愿学、乐学。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布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同学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熟悉,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我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得出“悟理、.、导行”是品德与.课教学过程()特别规律的详细运用和体现。 悟理。 悟理即领悟真理,要求同学提高道德熟悉,并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确观点,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恶、美丑。 从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看来,需要留意四点:第一,要有训练

15、性。 训练性即思想性,这是本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加训练效果。 其次,要有科学性。 趣味性必需以科学性为基础,否则为趣味而趣味,投同学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表现。 第三,要有针对性。 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论是设疑、解疑,还是引用材料都应从同学思想实际,学问阅历的实际动身,做到有的放矢。 若脱离同学的实际,不仅无助于同学思想熟悉的提高,也难以开拓同学思维,师生双边活动难以进行。 教学上“启而不发”,老师唱独角戏,往往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四,要好玩味性。 要好玩味性。 教学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开心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的需要。 因此,老师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