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287783628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6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课件 鲁教版必修3(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1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记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2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内容索引课堂训练3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4地形: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气候: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水文: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湖泊密布流域:干流,支流呈,流域面积大水资源与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和资源丰富2.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亚热带季风自主预习自主

2、预习河网稠密南北辐射状矿产旅游横贯我国东西51.填写框图,并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答案流域内降水丰富落差大原因:长江的水量、流域面积均居我国首位;流经地势三级阶梯,落差大。6上游中游下游自然资源2.结合教材P78图414“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填写表格,比较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主要自然资源类型。答案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等)、旅游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7知识点拨知识点拨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析某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3、具体如下表所示:地理要素基本概况自然环境位置、范围包括15个省(青、云、贵、川、甘、陕、豫、鄂、湘、赣、皖、苏、浙、粤、闽),2个自治区(藏、桂)和2个直辖市(沪、渝)地形区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8自然环境水系、水文(特征)总体特征中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呈南北辐射状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自然资源水资源居全国首位,年入海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3矿产资源矿种丰富,矿产储量大,已探明矿

4、种110多种,储量占全国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石棉等水能资源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占全国的40%,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中上游森林资源丰富,全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9西藏地区的“一江两河”工程,“一江”指的是雅鲁藏布江,“两河”指的是拉萨河和年楚河,“一江两河”工程的实施保障了西藏地区粮食和蔬菜供应。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江两河”工程示意图。材料二“一江两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224,年降水量在270mm550mm,适合小麦、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迁移应用迁移应用10(1)简述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答案解析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补给多,且深受来自

5、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因此该河流径流量大,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汛期在夏季;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故河流含沙量低。径流量大;含沙量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11(2)结合材料二,简述“一江两河”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答案解析根据材料二可知,该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降水适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气温年较差小,冬季较长。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年降水量适中。12(3)结合材料,简述“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答案解析流域综合开发条件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方面:该地区主要是河谷地形,热量充足;雅鲁藏布江水量丰富,提供灌溉水源。自然

6、地理条件:位于河谷地带,灌溉水源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气候温和,有利于区域内农业的发展。13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42.城市化水平较高: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上游:以为中心中游:以为中心下游:以为中心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重庆自主预习自主预习上海武汉金沙江中下游15知识点拨知识点拨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上、中、下游经济区经济区经济区中心主要港口主要工业部门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产品上游经济区重庆重庆、宜宾、涪陵、万州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冶金、飞机制造等四川盆地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16中游经

7、济区武汉荆州、岳阳、武汉、黄石、九江钢铁、纺织、造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江汉平原(粮棉)、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下游经济区上海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精密仪表等太湖平原、江淮地区17(2)城市化水平高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要远远高于上游地区。(3)航运潜力巨大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长江支流众多,沟通南北,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等水系。长江干、

8、支流通航里程长。长江干流沿岸港口众多。18结合教材P77图412“长江流域”和P78图414“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答案迁移应用迁移应用19知识小结21课堂训练22读“我国三江并流图”,回答12题。1.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南高北低,横断东西C.板块挤压,地壳抬升D.流水侵蚀、切割作用答案解析三江并流处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为北高南低,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分布。C、D选项是对当地地形特征从内、外力作用进行解释。12345232.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A.河

9、流水流湍急B.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C.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D.该河为地上河答案解析受地形限制,图示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小,流域面积小。1234524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34题。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答案解析黄河上游水电站增多和中游水土流失加剧只能改变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不会影响一年的总流量;下游为地上河,降水量减少或增多不会影响黄河流量;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这是最主要原因。12345254.黄河入海水量减少

10、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解析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12345265.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右图为“澜沧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澜沧江的流向为_;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简称是_。答案解析从图中看澜沧江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是云南,

11、简称云或滇。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云(滇)1234527(2)澜沧江流域狭窄,其影响因素最主要是_;形成流域内深切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答案解析澜沧江流域所在地形区是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因此流域狭窄,影响因素是地形;流域内深切峡谷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地形流水侵蚀1234528(3)图中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_。答案解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流量大、落差大;图中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河流众多且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明显,河流的落差大1234529(4)澜沧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解析澜沧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设施建设不当易诱发灾害。12345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设施建设不当易诱发灾害。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