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7782645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联考2013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城区201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十八校联考试题语 文说明: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 ,谁家新

2、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3)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2分)(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烈日之下劳动者在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2分)(5)默写 杜牧的赤壁(4分)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z f ( )我。(2)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f xi( )在家。(3)我们多年j z r j( )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 xi z

3、 bi( )的神气。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 (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删掉“当”和“时”)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D.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 (把“变化”改为“改变”)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80字之内)(4分)A组:轻盈 繁密 和煦 多姿多彩 眼花缭乱 B组:不但而且 只有才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4、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措举,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分)(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说说理由: (2分)二、阅读(4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一)(12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5、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父异焉/异想

6、天开C.泯然众人矣/屋舍俨然 D.稍稍宾客其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8.方仲永由五岁时的奇才初露,到少年时的”,再到二十岁时的“”, 完全是因为父亲“”,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3分)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闻之也久”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C.文中”受之人”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天”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D.“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对”未尝识书具”、”不

7、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二)(10分) 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 曹文轩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

8、,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如果我们不在他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这些

9、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依然是愉悦的。不同的是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深阅读的愉悦来自于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阅读者的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给他们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的

10、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我们究竟应当更喜欢哪一种愉悦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思考吗?不需要对孩子们去说吗?“轻而易举地获得”其实这一说法未必准确。轻而易举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获得轻而易举,常常是不能有所获得的。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它们略高

11、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10本文主要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分) 11第六小节怎样论述“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孩子)更大的愉悦”?请简述其论证思路。(3分) 12根据本文意思,下面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就阅读意义而言,浅阅读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消遣享乐,而深阅读可以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水准。B就文本选择而言,浅阅读读的是浅显的、不费脑筋的书,而深阅读读的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于深奥到晦涩的书。C就阅读状态而言,浅阅读处在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的自在状态,而深阅读是有计划、有

12、规约、有选择的自为状态。D就阅读收获而言,浅阅读能够使人轻而易举地获得长久的愉悦,而深阅读需要花力气来获得探究的愉悦。(三)(15分)三轮车夫 陈大俭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

13、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心也太黑了!”“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就。”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