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7782534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冰倩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贾勇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阳第一周教案:寡人之于国也唱、读、缩、抽、改、联古代诗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多达7题左右,占到35分左右(2016年高考当中占到36 分,其中:文言文阅读19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试题分别为:(1) 文言文阅读1贝4题左右;(2)古代诗歌阅读1贝IJ, 2题左右;(3)名句名篇默写,1题。一、本次课程分析及预先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里面的第一篇课文,是高中 语文的重点篇目,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好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本单元后面紧接着要学劝学和过秦论,以后还要学到信陵窃符救赵,这些 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初步了解,赵阳同

2、学性格外向、理科生,各科成绩优异(英语、语文应试能力还有待 提高)。估计平时做题会有粗心的情况出现,有待证实。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拟采用 的教学法是:在诵读基础上,用对话式的交流落实“因需施教”原那么,通过提问和研讨, 引领孩子一起探究,直击语文能力最高层级。课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成语等等,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话体特点,以及全文的 背诵和翻译,都是高考的考点。一个中心:向上提分;两个基本点:学生赵阳的兴奋点在 哪里,二是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三大步走起:第一步是了解孩子,第二步是围绕孩子的 兴奋点去拓展,第三步是帮助彻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思路:从最高层级的目标要求切入,预测出孩子现状到

3、120分以上高考成绩之间 的距离,然后让孩子向着最高水平快速提升。从“探究”起步,观察孩子“识记”、“理解” 方面有没有问题? “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方面有哪些问题?二、本次课程(一)第一个环节:导课关于孟子一书、孟子其人,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藏,可以自主解决浅 层问题,因此,直接提出要探究的问题。1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对话真的发生过吗?2 .能否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迅速筛选出文中最重要的两句话?(二)第二个环节:学习课文如果学生能自主阅读,直接向着语文应试能力最高要求提升;如果需要从识记开始帮 助学生理解,那么应从识记到理解开始循序渐进。1 .从识记到理解(备案,

4、授课时不一定要用)(1)通过范读,辅导他给难认的字、特殊的字注音例如:移其粟()于河内;弃甲曳()兵;数()罟()不入湾()池;不可胜 ()食;衣()帛():然而不王()者;谨庠()序之教;孝悌();鸡豚() 狗彘()之畜()等等。(2)找出通假字例如:直(只)不百步耳;那么无(毋wii)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斑)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涂(途)有饿殍。(3)词类活用例如: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形作动)庠序之 教;然而不王()者。(4)成语解释例如: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养生丧死等。2 .从筛选信息到分析综合如果学生可以自主阅读,理解上存在问题,能力培养上就需要

5、从筛选信息开始,提高 分析综合的能力,同时运用意义记诵法,帮助他完成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的转变。为了便于背诵,需要理清课文的思路:提出问题(民不加多,何也)、分析问题 (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基础上,归纳内容要点,同时引导他运用意义记诵法,完 成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的转变。从结构安排上看,原文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背诵了。寡人之于国也首先借梁惠王之口提出问题,原文开头是这样的梁惠 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6、寡人之民不加 多,何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梁惠王治理国家,自以为“尽心”,“尽心”的主要表 现是移民移粟,就是当河内地区遭灾,他能在疏散灾区百姓的同时,从河东往 河内调运救灾物资。河东地区遭灾的时候,他也能做到移民移粟。因此,他认 为他的百姓应该增多,于是提出问题:“民不加多,何也? ”接下来,孟子帮梁惠王分析问题。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 ”日:“不可,直不 百步耳,是亦走也。”这里表达出孟子散文的思辨色彩,以及循循善诱、善用比喻的特点。孟子 没有正面回答下列问题,而是采用反诘的方法,诱使梁

7、惠王自悟。孟子反问梁惠王 “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这 个比喻实在精妙之极。孟子用逃跑五十步的人暗指梁惠王,用逃跑一百步的人 暗指邻国的国君,这就暗含着对梁惠王乌鸦笑猪黑的否认。梁惠王果然自悟, 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梁惠王自己成认 T: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善于启发诱导的孟子,趁势就说:“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然而,以上内容都不是最重要的,远比“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办”。 所以,后面的局部才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全文最重要的局部,讲的是孟子“民本思想”、“王道政治”的具体内容, 也

8、变相回答了如何使“民加多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原文有两个句子直接和 “民本”、“王道”有关,却历来被人们忽视。下面请筛选一下文中的信息,找出这两个直接和“民本”、“王道”有关的 句子。明确:一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一是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两个句子非常 重要,表达了以“养民”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养生丧死yMg sheng sdng si”后来开展为一个成语,意思是“子女对父 母的赡养和殡葬工如果能够“无憾”,对于当政者来说就是“王道之始”,而“黎 民不饥不寒”,可以认为是“王道之成”。可见,孟子的“民本”和“王道”,简单说就是

9、“养民”,用今天的话说就 是要解决民生问题。正所谓“民为贵,君为轻”,这也正是今天“以人为本”政 治思想的源头。在亚圣看来,谁想当大领导,谁就应该让老百姓过上锦衣玉食 的好生活,不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简单,而是要让老百姓“衣帛食肉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如何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季而不知 发“,富人家的宠物狗、宠物猪吃了人的口粮而不知节俭,路上有饿死的人的尸 体却不知道开仓放粮,这就是“民不加多”的根本原因!孟子终于针对梁惠王的“何也”给出了正面回答,行文至此也照应了开头。文章最后,用孟子所说的“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结束全文,再次 照应了文章开头的“民不加多,何也”,同时也是在教导

10、梁惠王:“只有实行仁 政、王道,才有可能天下归心”。当然,孟子的王道思想不仅包含了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原文提到 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要加强道德 教化,提高百姓的群体素养;此外,孟子还注意到了可持续开展问题:在开发 利用自然资源时,说到“数罟不入涔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至于原文中两个最重要的语句,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筛选信息自己发现。3 .从鉴赏评价到探究(1)思想内容方面如果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原文的语言特色,比方循循善诱和善用比喻, 是不需要多讲的,应该通过对话、交流,培养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提 问和研讨,引领学生探究。比方

11、: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两个最重要的语句,是直接和“民本”、“王道”有关 的。明确:一是“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是“七十者衣 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两个句子非常重要,表达了以“养民” 为核心的民本思想。(2)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本文所表达出的孟子散文语言特点:1)巧用比喻,迂回曲折。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入手,逐渐引向此题。如本 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 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那么波澜起伏,毫无板滞。2)逻辑严谨,层层深入。外表看来,士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那么

12、逻辑清晰,段落清楚,层次井 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 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3)极富雄辩的气势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 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 富雄辩的气势。(3)寡人之于国也的对话体特征关于寡人之于国也,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但是常被人们忽略:原文 的对话真的发生过吗?一一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探讨寡人之于国也的对话体 特征,更是为了引领学生探究,因为探究是高考语文目标要求中的最高层级。我想强调一点:假如那场对话根本就不曾发生过,那么原文更具有艺术性。设想一下

13、,也许是作者虚拟了一场对话,目的是把道理讲得妙趣横生。如 果纯粹用议论的方式来讲道理,“民本”也好,“王道”也好,单从讲道理的角 度去构思,是很容易写成“论文”的,文章会变得枯燥乏味,其结果可能是拒 人于千里之外。古人说理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我们曾听说过很多的故事和传说,比方“岳 母刺字”、“凿壁偷光”、“司马光砸缸”等等。这些故事和传说也许是不真 实的,但它们又都是真实的,因为好的故事和传说往往蕴涵着诸如爱国、勤学、 善思等等意义,这样的意义世界是足以引起共鸣的,所以是真实可信的,这就 是所谓艺术真实。高一时学过的秋水(节选),就是虚拟对话来说理的一个寓言故事,可 以回忆一下。对话体散文,本

14、身就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语录体散文基 础上开展起来,主要以对话方式展开论述,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对话者的在场 性,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聆听古代圣贤教诲的感觉。寡人之于国也正是对 话体散文的一个典型,文章整体上的对话体形式,使民本思想、王道政治的宣 扬变得情节化、故事化,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三)第三个环节:拓展.探究:孟子的“民本”和“王道”思想有何当代价值今天的人们,对于孟子的“民本”和“王道”思想等等,有一些合理的引申运用。“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的民本思想,今天的说法是“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以人为本。此外,孟子所谓“数罟不入湾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等,说明他注意

15、到了可持续开展 问题,启迪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1 .探究:梁惠王海纳百川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将来我们还要学到冯谖客孟尝君,那篇课文出自战国策,文中也写到了 梁惠王。当孟尝君失去了齐相的官位,梁惠王知道以后,想让孟尝君到他的魏 国当宰相,原文说:“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可见,梁惠 王所关心的“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可以说是一种海纳百川的人 才观,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二2 .探究:由“民本”思想和“养土”风气反思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孟子提出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在战国时期并不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后面 我们要学到

16、贾谊的过秦论,文中说:“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 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土” 这里提到了 “战国四公子”,都是因养土而著名,说明当时的贵族阶层有着“养 士”的情怀。以成语故事“狡兔三窟”为例,孟尝君对于穷苦人,不仅是“来者不拒”,而且 能做到“有求必应”。而“狡兔三窟”的第一窟“焚券市义”,很好地表达了孟 尝君和冯谖的民本意识,同时也充分说明:孟子所处的时代,不仅是群雄争霸 的战国时期,也不光是催生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繁荣景象,而且,战国时期也 是民本理论和实践并行的一个伟大时代。3 .黑孔子的秋水(节选),给我们以怎样的启迪?由学生自主解疑,由此进一步明确:孩子现状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