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727902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漳二中高三历史综合强化训练题一EJJ辽69年发繭葯益(2)L873年轮般招商局戍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 袂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彌东开发开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 80分)1 有的学者将战国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別 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 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 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 道、法、墨、儒B. 道、法、儒、墨C. 法、儒、道、墨D. 儒、道、墨、法2.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 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 子弟,以为

2、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 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 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一长江一赣江一大庾岭一广州, 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 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 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 的是()A. 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C. 西方的殖民侵略D.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4.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

3、说道:“辛亥革命 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 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 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5.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 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 合材料的主题是( )A. 上海工业化一瞥B. 改革开放在上海C. 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 上海,红色的摇篮6. 1438年,发表于徳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己死亡,正义遭

4、践踏,正当秩 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己悉随己 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 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B.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 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D. 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7.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 是()A. 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 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8.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宇宙中应当存在一种绝 对静止的“以太”,人无法感觉它

5、,但它能传递电、磁、力,光亦借助它才能传播。但两个美国科学家 迈克尔和莫雷进行了一次著名实验,证明这种“以 太”是不存在的。最终解决此物理学疑团的是()A. 牛顿B.爱因斯坦C.普朗克D.玻尔9. 西周以来继承制 度规定:传嫡不传 庶,传长不传贤。而 清朝皇位继承形态 不断发生变化,曾先 后出现汗位推选制、 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 四种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 分封制的瓦解B. 宗法制的影响削弱C. 中央集权的强化D. 清朝彻底改变了壬位世袭制10. 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 生获其君。这反映了A. 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B. 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 封国

6、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D. 周王铸鼎显示权威11“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 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 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 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 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 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 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 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 治基础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 经济基础C.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 面不能长久D. 君权神授和专制

7、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 作用巨大12.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 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 一变化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3.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春使西纪程写道:“三代 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 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 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 圣徳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 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 不能反映的是A. 靠圣人治国

8、不能代代常有B. 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 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 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14. 有学者说:“满族白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 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 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 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 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止时期D.乾隆时期15.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 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 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 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 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B.

9、 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 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D. 行省制度有利于调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6.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版共侍 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 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 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 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 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A. 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己经初具规模B. 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C. 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徳建立D. 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17.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 仆役小吏,居然也

10、穿戴儒山大袖,混杂于士流;民 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 明A.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B. 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C. 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 宋代社会风尚的变化18.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 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 “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 预闻政爭,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心腹 Z臣矣。由此可见,中朝A. 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位高权重B. 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 在宫廷内事先决策,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19.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i筍人,住在

11、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 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I大1生意有成,在这栋建 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A. 汉代B.唐代C.宋元 D.明清20.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 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 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 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 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 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 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 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冃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21.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 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

12、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 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儿千年中国历史, 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 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 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 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乂如汉、唐、宋、 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 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 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A. 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 “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 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D. 占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22.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

13、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 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 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 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材料最能说明A. 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 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 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23.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Z先, 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 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 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 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 不利于民

14、生和社会稳定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 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4. 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彖十分普遍,所谓“典 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 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 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 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山产”,出典 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 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 赎回之口。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 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 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 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 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 通过典卖,强化了农

15、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 系25.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 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 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 透。这段话提倡A. 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26.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叩勺思想家。对 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倡导君民共主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止统儒学权威27. 英国法学家戴雪曾指出,巴力门在英宪之下, 可以造法,亦可以毁法;而且四境Z内,无一人复 无一团体能得到英格兰的法律之承认,使其有权利 撤回或废置巴力门的立法。是为巴力门主权的原理 所有真谛,不能增多亦不能减少。这里的“巴力门” 是指A. 恢复“王在议会”B. 确立议会主权C. 建立责任内阁制D. 发动宫廷政变28. 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 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 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由于历书关 系到农业牛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