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87727781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镇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工作情况汇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镇工作情况汇报镇工作情况汇报镇位于县城西18公里处,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共有10个行政村,104个村民组,4.8万亩耕地,3.1万人。镇党委下辖基层党支部21个,党员834名。我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大广”、“新阳”两条高速公路的黄金交汇处,其中大广高速公路下路口距镇政府不足1公里,省道驻新公路横贯全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项”建设为抓手,以“三杯”竞赛活动为载体,统揽农村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新农村”为主题,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干部活力,提升对外形象,增强党委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了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单项工作创一流

2、,为创优争先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15.3;非公有制增加值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393万元,同比增长41.8%,实现利润4512万元,同比增长40.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0.9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9.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2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9;畜牧业总产值达1.6亿元,同比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3608元,同比增长16.6;全年粮食产量达23540吨,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02400万元。砖店镇被评为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唯一)、全

3、省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全县唯一)、推荐为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唯一)和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全县唯一)、全市安全生产乡镇、全市平安建设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民族“四争创”活动先进乡镇、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会员单位(全县唯一一个常务理事单位)、全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全县安全生产优秀单位、全县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乡镇民间文艺调演一等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乡镇,2008年唯一一家被市推荐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检查验收乡镇。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市唯一

4、)、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县唯一)、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全市唯一)、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被定为省“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示范站点”。目前,全镇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治安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大好局面。一、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2008年,我们本着经济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出路,项目建设以发展工业为总抓手的指导思想,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突出招商重点,注重引资实效,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8年,共引资新建固定资产

5、投资500万以上工业项目4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2个,一是与山西恒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投资750万元的棉纱加工生产线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万元,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税658万元。二是与浙江个体客商合作投资750万元的未来生物有限公司,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万元,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4580万元,实现利税510万元。在建项目2个,一是与江苏客商合作兴建的宏峰建筑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元,固定资产36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50万元。二是与江苏客商合作投资3979万元的淀粉加工项目,其中固定资产3477万元,预计年生产能力10万吨。二、工业主导更加突出,经济总量实现新跨

6、越。突出抓好规模工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切实加大对工业,特别是引进企业服务的力度,着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首先是建立党政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企业干部跟踪服务制度。2008年,我镇精心组织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服务月活动期间,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其次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和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企业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2008年,镇常盛皮革工艺厂、一纱厂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2837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

7、393万元,同比增长41.8%,实现利润4512万元,同比增长40.8%。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支持民营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重视发展“能人经济”,支持那些头脑灵活、创业能力强的“能人”创办民营企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对于农村民营企业,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都积极扶持,放手发展,做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008年,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3户,累计达到612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5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

8、分别是:杜阁冠军养殖场、王小寨鑫源养殖场、凯旋双语学校、周寺马满堂养猪场、周寺养免场、大宋庄村养鸭场、沙厂等。全年全镇民营经济收入实现87021万元,同比增长30.7;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819万元,同比增长36.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37万元,同比增长41.8;民营企业实现税收355万元,同比增长35.7;全镇共有民营经济从业人员8641人,同比增长12.5。四、农民培训力度加大,劳务经济呈现新繁荣。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综合目标管理,积极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土专家”

9、、“土学者”,农民工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一是夯实农民工培训阵地,完善培训设施,镇政府投资20万元,完善了拥有电视、电脑网络、碟片、科技图书等配套齐全的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全镇10个村委都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并完善配套设施。2008年利用镇党校、文化科技中心对全镇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农工进行了8期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民党员干部培训5期。新农村示范村周寺、杜阁两村农民聘请市农科所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数达6600余人次,达到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二是更加注重劳务输出质量,由自发向有组织输出、由零散向大规模输出、由季节性向常年性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输出和由简单输出向回乡创业的“五个

10、转变”,从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三方面入手,共同解决,形成合力。2008年,全镇劳务输出达8268人次,占全镇总人口的28。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31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1,实现劳务收入514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对疆移民工作,组织对疆劳务输出8对,完成了县下达目标任务。五、基础建设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镇生产机械化水平达100。农田水利设施日趋完善,新建生产桥16座,疏通沟港41条,完成土方21万方,有效灌溉面积达4.6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98

11、,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17.6公里,新建农田林网面积1.5万亩,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达到了林业生态镇的标准。畜牧产业化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新建养殖小区4个,其中2个养鹅小区,2个养猪小区,新发展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18户,畜禽防疫率100,实现了畜牧大镇向畜牧强镇的跨越,成为全市畜牧40强乡镇之一。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了利用本地资源、辐射面积涉及周边乡镇的红运面粉厂、新广面粉厂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从事粮油、蔬菜、畜禽交易中介服务的农村经济人达400余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狠抓了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优质小麦、蔬菜等优质高效作

12、物,全镇推广小麦良种面积达35190亩,形成了以杜阁、大宋庄、周寺等村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小麦繁育基地,以周寺、王小寨等村为中心3000亩的温棚蔬菜生产基地。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有关惠农政策,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资金390.53万元,落实棉花良种补贴1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35.1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8台31.5万元,农民购买家电补贴1.33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全镇有70以上人口用上了自来水。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全镇新建沼气池196座,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坚持以点带面,从发展新产业、建设新设施、创建新环境、建设新房舍、培育新农民、

13、建立新制度、树立新风貌几个重点着手,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新农村管理水平,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特别是周寺新村面貌有了新改观。2008年,我镇的周寺、杜阁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周寺村在规划的基础上,已全面实施小康村建设,把原有11个自然村规划为一个新村,新村有全日制寄宿式学校,有集办公、娱乐、学习于一体的农民科技文化大院,有统一规划的楼群式住宅,目前定点到户680余户,其中入驻365户。新农村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美化。全年新修村村通公路7.6公里,整修道路47公里,新建沼气165座,植风景树2万多株。目前,新村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排排通水泥路,家家通自来水,户户

14、通网络电话。新村建成可节约土地700亩。同时,大力发展温棚蔬菜、食用茵种植,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周寺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处处呈现出新的形象,新的面貌。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统筹发展获得新突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强五保户供养工作,我镇共有五保户137人,其中集中供养55人,集中供养率达40,为切实改善五保户生活条件,镇党委政府又争取专项资金新建五保户住宿楼一幢28间。落实救灾救济工作,镇里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户、残疾人困难家庭弱有所助,困有所济,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镇共有农村低保户7

15、74人,城镇低保177户182人,其中艾滋病家庭、困难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对象。今年以来,全镇共发放救灾救济款9800余元,发放救灾面粉4.9万斤,发放农村低保、城镇低保金47.7万元,发放五保供养款18.5万元。加强殡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亡故人员火化率达100。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人口入学率98,适龄儿童辍学率为零,初中阶段辍学率为1.6,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加强电视网络建设,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已覆盖全镇,覆盖率达到100%。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共有2849

16、0名农民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37名非农无业人员也纳入了城镇居民医疗合作,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完善了卫生医疗设施,健全了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体系,改善了农村居民卫生条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进一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2008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达4.6,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连续8年获得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对耕地、地下水等资源的综合保护,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明村镇”,周寺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八、社会治安大局稳定,防范网络呈现新特点。2008年,镇党委、政府以争创全市“平安杯”为动力,以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以创新综治工作机制为手段,狠抓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强力构筑“人技物配套、打防控互动”的新型农村平安创建格局。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