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72774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 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 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L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缙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 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A.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D.君臣需联姻确立

2、宗法关系3.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山齐的兴衰史。公元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III和为齐侯,自此III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 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B.分封制度逐渐恢复C.诸侯国内部政权争夺激烈D.周朝统治基础冇所扩人4.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 国若其国,谁攻? ”持此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了B.墨了C.苟了D.孟了5.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Z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 削。”这表明商鞅认为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

3、.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6. 公元前3世纪示期,秦统一六国示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 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7.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 翻土农具仍以锚、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需要C.冶铁技术的落后D.小农经济的局限8.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笫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 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

4、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己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 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晩唐,人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 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冇 所谓教冇。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9. 有史书记载:“水以伦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力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 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10“(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

5、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 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 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岀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 事物”指的是A.街市B.乩肆C.夜市D.草市11.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來 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 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Illi和京剧12.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 表明“理”是A.超吋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

6、.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授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13. 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乂进一步把社会秩序 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 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 通过强化伦理道徳來巩固统治A.B.是対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C.D.14. 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o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A.佛、道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

7、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15. 宋代谏官每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称为“月课”。他们可以把平时随便听到的一点情况 就向皇涪报告,无需证据确凿,若奏弹不实,谏官不必受到惩罚。如果御史台的谏官上 任后百日Z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该规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助长谏官滥用弹劾权B.助推耳冃机关分化相权C.致使皇权达到顶峰D.导致地方权力过度削弱16.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 非流俗Z士,则经生Z业者。此编所列,冇一偏Z见,冇相反Z论,学者于其不同z处, 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

8、宗羲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B.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犬卜之权D.批判八股取上,倡导学以致用17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宙/人)雍正| 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 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 89乾隆二十年(公兀1766年)2080957963. 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18.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 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

9、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19. “尽管这些对于I口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 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 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冇家争鸣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20. 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示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了;陈独秀崇诡科学与 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冇关儒 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A. 孟了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10、不能屈”B. 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C. 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D. 黃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21.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 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 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 得乘其急”。但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

11、苗法以夺富民之 利”。而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 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摘编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 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 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司马光和王安石就何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1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司马光的质疑?(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分)(3)综上所述,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3分)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答案I- 10 DCCBB ADDBDII- 21 ACCAA ABCDB A21.(10 分)(1)问题:理财。(1分)措施: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3分)(2)问题:与民争利;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从中谋利;实际推行中加重人民负担。(3分)(3)评价: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客观公正地实是求实评价;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任答3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