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72009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汗症家系的遗传方式的研究;原发性手汗症是一种无明显诱因引起的手部汗腺分泌亢 进的病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0.37%的青少年患有手汗 症1。患者自儿童起出现阵发性的手部汗液滴沥,影响日常 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并可导致焦虑、躲避等心理状态。 有学者认为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23,但对手汗的遗传方式和基因定位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分析。笔者采用高发家系 的研究方法,旨在阐明手汗症的遗传效应及方式,为进一步 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l ;对象与方法; 1. l ;对象 ;收集2006年11月-2007年5月就诊 于笔者医院胸外科并进行手术的患者127例,其中男性68例, 女性

2、59例,年龄(21. 234, 26)岁(1637岁)。凡一个家系中 有$2例手汗症患者均作为研究对象,共23个高发家系。; 1. 2 ;方法 ;以手术病例作为先证者,采用自行 编制的家系调查表,向先证者本人或其父母详细询问一、二 级亲属中手汗症的发病情况,对曾经明确诊断或疑似手汗症 的家属逐个面检,其中面检34例,面检率达85%,无法到本院 面检的患者由知情者描述病情,然后根据手汗症的诊断标准 作出回顾性诊断,绘制家系图1。所有调查均由一名胸外科 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1. 3 ;统计学分析 ;采 用SPSS 11. 5软件包分析数据,X 2检验确定有无家族聚

3、集性; 应用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计算多汗症的分离 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2 ;结 ;果; 2. l ;患病率 ; 23人先证者中,男性12人 (52.17%),年龄(20. 173. 30)岁;女性 11 人(47. 83%),年龄 (21.455. 54)岁。一级亲属、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见表1。 先证者一级亲属手汗证的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x 2=64. 61, P<; 0.001,表1),手汗症的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 系的近远显着相关,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表l ; 一、二级亲属手汗症患病率;2.2 ;遗传方式计算结果;

4、2. 2. l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手汗症是由常 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当本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其子女 中患者与正常人之比为1 : 1,子女如果有患病者,其双亲必 定也有患病者。本组23名先证者中,有8名先证者其父母均 未患手汗症,故可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可能性。; 2. 2.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理论上来说,当患 者的双亲都是同一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时,子女中发病患者的 数量应该约占1/4,且男女发病机率大致相等。但是在仅分析 同胞发病率时,患者的比值往往高于1/4,原因是把后代未患 病但双亲都是携带者的家庭未列入在隐性遗传家系的集合 群中,造成了系

5、统性误差,所以必须进行校正。由于收集资料 的方式不同,校正方法也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完全确知”和 “不完全确知”两大类。前者指家庭中所有的患者都已被查 证确认,而后者指的是家庭中总有患者不能被查出确认。本 调查属“不完全确知”类型,常用的校正方法有同胞法,先证 者法、最大似然法、子女总数校正法。笔者采用其中的两种 方法进行计算,运算结果见表2。; 2. 2. 2. l ;同胞法; 隐性基因的分离比率p=R-N T-N;标准差=p(l-p) T-N;式中 R为所有家庭中有病子女的总数,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 为家庭总数。;根据计算,p=0. 291 7,标准差=0. 065 6,95

6、% 可信度为(0. 163 1,0. 420 3),包含了理论分离比率0.25,说 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2.2.2.2 ; 子女总数校正法4;理论同胞总数=p(l-p) T-N;分离比率 二工R理论同胞总数;式中T为所有家庭中子女总数,N为家 庭总数,工R为患病同胞总数。;根据计算,理论同胞总数为 121.44,校正后的分离比率=37/121.44=0. 304 7。结果与同 胞法所得结果相似,说明手汗症属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 可能性大。表2 ;同胞数及其患病情况;2. 2. 3 ; 性连锁遗传;2. 2. 3. l ; Y连锁伴性遗传&nb

7、sp;若一种 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 等位基因,因此,这些致病基因随Y染色体的行为而传递,女 性中不会出现遗传性状或遗传病,本资料先证者中有47. 83% 的患者为女性,故没有“传男不传女”的现象,可排除Y连锁 伴性遗传。;2.2. 3. 2 ; X连锁显性遗传 ;若一种 显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父亲患病、母 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正常,女 儿应该全部患病。本组资料中父亲患病、母亲正常的8个家 系中所生育的8个患有手汗症的子女,其中4个是儿子,故可 排除这种遗传方式。;2. 2. 3. 3 ; X连锁

8、隐性遗传 ; 若一种隐性遗传性状或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当母亲患 病、父亲正常的家系中,其所生育的子女中儿子应该全部患 病,女儿应该全部正常。本资料中母亲患病、父亲正常的8 个家系中所生育的13个患有手汙症的子女,其中8个是女儿, 故可排除这种遗传方式。;2. 2. 4 ; Penrose法估计遗 传模式 ;根据同胞患病率(s)和一般人群患病率(q)可 以估计某病的遗传方式,依以下标准判断遗传模式:s/q接近 l/2q为单基因显性遗传,s/q接近l/4q为单基因隐性遗传 病,s/q接近1/ q为多基因遗传病。本次调查计算结 果:q=0.0037,s=0. 2917,s

9、/q=78. 838;l/2q=135. 135;l/4q=6 7. 568, l/q=16. 44o结果显示s/q接近l/4q,进一步证实手汗 症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可能大。;3 ;讨 ; 论;手汗症是一种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性疾病,目前已引起遗 传病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发现该疾病呈家族性发病,并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但至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23o本研究采用高发家系调查的方法,收集遗传因子较为相 似的“同质”病例进行研究,有助于阐明遗传因素对本病发 生的影响。;本组资料表明,手汗症确有家族集聚现象,家族 同胞中发病人数越多,其再发风险越大。一级亲属手汗症发 病率为30.2

10、1%,二级亲属为3. 53%,说明本病高发家族中亲属 发病率的高低与血缘关系的亲近呈显着相关,血缘关系越近, 发病率越髙,从而证实遗传因素在手汗症发病中起明显的作 用,特别是23个家系中包括先证者和一二级亲属的患病率为 14. 62%,较群体患病率的0.37%髙39. 50倍。因此,笔者认为 本病在高发家系中可能存在致病性基因。;在医学遗传数学 统计方法中,分离分析适合于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而阈值 理论则适用于验证多基因遗传5。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汗症 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性染色体连锁遗 传,也不符合多基因遗传的规律,而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同胞法和子女总数校正法的计算,实际

11、计算值与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的理论预期值十分相似,证实了手汗症属常染色 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可能性大。据此推测,手汗症是由一对 基因控制的一种性状,并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本研究 为将来在手汗症患者中寻找异常性状并进一步进行基因筛 检与定位提供一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同属于交感神经 功能亢进的另两种疾病即长QT综合症与红斑肢痛症的致病 基因均通过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以确定6 7。手汗症的发病机理与上述两种疾病相类似,虽然目前致 病基因尚未被发现,但Higashimoto等学者应用基因连锁分 析的方法将手汗症基因定位于14qll. 2 ql3之间8,这也 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