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个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 政治)2. 皇帝制度产生以前,古代中国统治者的称谓有(后)(王)(皇) 等3. 秦汉臣下上表通用语“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体现了皇权(尊君卑臣) 的特征4•“唐玄宗”、“光绪”分别是皇帝称号的(庙号)(年号)5.:五德相生”具体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6・“嫡长了继承制”的原则是(立了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第二讲7. 汉、明因宗室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了(七国之乱)(靖难之役)8. 王夫之“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指的是(司马氏 代魏)(八王之乱)两件政治事件9. 西汉外戚专权最终引发的政治事件是(王莽篡汉)10. 唐代宦官干政的制度基础是(掌禁兵)(官枢密)11・宋朝对待宗室的总体原则是“(赋以重禄)、别无职业” 第三讲12. 中国古代宰相的权力特征可以概括为(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13. 秦及西汉初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至 东汉则固定为(太尉)(司徒)(司空)14. 钱穆先生说“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指的是(汉 代九卿)。
15. '‘三省制”确立在(隋)朝,完善在(唐)朝16. “三省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发布诏 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17. “三省六部啲“六部吩别是(吏)(户)(礼)(兵)(刑)(工)18. 北宋前期的“两府”是(中书门下)(枢密院)19.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明清两朝相当于宰相的宣职是(内阁大 学士)(军机大臣)20.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古代宰相)(中央行政机构)等机 构的变迁体现了“内朝机构外朝化”的特点第四讲21. (编户齐民)就是列入国家户籍、身份平等的人民22. 隋朝建立后,采取(大索貌阅)的方式搜括隐匿户口23. 唐以后,中国古代的(乡官制)逐渐让位于政府差科性质的(职 役制)24. 国家管理的行政层次与行政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25. 秦汉地方管理施行(郡■县)二级制26. 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部),设(刺史),以六条察部,以六百石之秩监察二千石之守相27.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28. 宋代路级行政长官的简称为“帅漕宪仓”,其全称分别是(提点刑狱 公事)(提举常平公事)29. 明后期为克服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分权过甚的情况,陆续 向各地派(巡抚)(总督)。
30. 清乾隆至光绪设置的八大总督有直隶、两江、(陕甘)、闽浙、 (四川)、湖广、(两广)云贵31. 中国古代政区变迁的规律可总结为(由高到低)(由虚入实) (由低升高)32. “中国”由文化区到主权国家的标志性文件是(《尼布楚条约》)33. 帝制时期中国疆域的变迁始终围绕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基 点伸缩变动第五讲34.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氏世典周史”,反映了先秦时期选官 (世卿世禄)的特点35. 汉代察举创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分为岁科和(特科)36. 汉代的孝廉察举,先做(郎官),再经选拔担任地方官37. 汉代察举选拔标准经历了(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 人)的变迁38. “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是汉代(任 T)制度的规定39. 唐代门荫制度分为(门荫)(品子)两个层次40. 唐代科举允许(投牒自进),即士人自由投考,礼部试中最重要 的两个科目为(进士)(明经)41. 宋代科举的三级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42. 宋代科举为防止考生舞弊,采取了别头、(巻录)、(锁院) 等制度43. 明清科举分为获得生员资格的考试和在校考试和(获得举人、贡 士和进士学历的考试)。
第六讲44. 周代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内容“六艺駕包括(礼)(乐)(射)(御)(书)(数)45. 周代教育中,书写与计算等行政技能由(史官)负责教授46.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临淄设立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学术文化 的中心47. 汉代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 ),汉武帝时设立了(五经)博士48. 周朝教育的特点为学在官府,战国教育的特点是(学下民间), 中古时期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家族)49. 在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时代,(国子学)体现教育等级化的加强50. 唐代“三馆六学”体制中,面对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的是(太学)51. 北宋庆历、熙宁年间的官方兴学,得到强化的都是(太学)52. 明代官方学校教育的特征是(国子监)与(太学)合一53. 明代国了监管理体制为(六堂)制度第七讲y 1 f d i54. 根据《尚书•吕刑》,历史早期的五刑为(墨)(則)(非9)(宫) (大),其特点是(以刑统罪)55. (《法经》)被誉为中华法律之祖,经(商鞅),改法为律56. 汉代法典的体系是(律)(令)(科)(比)57. 唐代“律令格式”中,具有轨物程事功能的是(式)58.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59. 明清律与唐律的编纂体例不同,其特点是(六部为纲)。
60. 汉代刑罚体系中的生命刑,除了枭首,还有(腰斩)(弃市) (夷三族)61. 唐代形成了新五刑,具体是(笞)(杖)(徒)(流)(死)62. "亲亲得相首匿”、“大功同财”、“八议”、“十恶”等规定,体现了中国 古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第八讲63. 周代两个基本的爵级序列是(列国诸侯)和(贵族官员)64. 魏晋以后的官品是(一兀多序列复合)体制,(九品中正制) 把职阶勋爵一体化65. 从品位与职位的角度观察中国古代官阶,(汉代禄秩)体现了级 别从属于职位的性质,而(唐代散阶)则是独立于职位的个人品阶66. 宋朝表示官员品级的是(本官),官僚承担的事务则称为(差遣)67. 明清专制集权加强反映在官阶制度上是(散阶制衰落) 笫九讲68. 秦代掌管中央军的官员为(太尉)(将军)69. 宋代最高军政机构是(枢密院),而由(三衙)负责军队的训 练管理70. 魏晋南朝的军事制度为(士家制),十六国北朝的军事制度则为, 后演变为(世兵制)71. 唐前期军事布局的总体策略是(外重内轻)(尾大不掉)72. 宋代的“养兵”是(募兵)制,宋代中央正规军称为(禁兵), 地方正规军称为(乡兵)73. 元代征兵体制分为(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 军)。
74. 明代兵役制度分为(军户制)和(募兵制)75. 清代军事布防依靠(八旗)重点驻防和(绿营)散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