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87322639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8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参考)(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泓域/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三元前驱体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一、 产业环境分析4二、 行业发展态势4三、 必要性分析7第二章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8一、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8二、 知识(信息)要素与知识所有者地位9三、 造就企业楷模11四、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14五、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19六、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23七、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33八、 企业文化的传播、推展与实践固35九、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42十、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60第三章 项目基本情况71一、 项目承办单位71二、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72三、 项目建设选址73

2、四、 建筑物建设规模73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3六、 资金筹措方案74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74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75第四章 发展规划77一、 公司发展规划77二、 保障措施78第五章 风险分析80一、 项目风险分析80二、 项目风险对策82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85一、 优势分析(S)85二、 劣势分析(W)87三、 机会分析(O)87四、 威胁分析(T)88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1.5倍以上;是到2020

3、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 行业发展态势1、SPC、MGO产品引领新的时尚潮流随着PVC地板行业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SPC地板和MGO地板应运而生。SPC地板的兴起始源于2015年左右PVC地板市场出现的一次商品转型,这次创新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的消费者对PVC地板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SPC地板的生产环节,首先由挤出机结合T型模具挤出SPC基材板,然后用三辊或四辊压延机分别将耐磨层、印花面料和SPC基材板一次性加热贴合、压纹形成SPC板材,其加工工艺相对于LVT地板和WPC地板更为简便。相对简单的加工工艺使得S

4、PC地板的生产成本更为低廉,其在终端市场的销售价格也更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满足了消费者对经济性的需求。由于SPC地板生产仅靠热量即可完成贴合,不需要额外使用胶水,加上SPC地板材料使用的是环保配方,因此其产成品不含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甲醇等有害物质,符合EN14372、EN649-2011、IEC62321、GB4085-83等标准,符合消费者对产品环保性的要求。SPC地板产品以其美观实用、环保无醛、价格低廉和性能稳定等优点,会成为未来若干年内PVC地板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MGO地板又称玻镁板,是PVC地板市场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品种。玻镁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初是在玻纤氯氧镁

5、水泥波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家装领域。玻镁板近年来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研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全面应用,生产水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硬质模板的应用,使得板材平整度和生产的可操作性比起塑料薄膜作为模具有了显著的提升;第二,快速控制和成型一体技术应用适应了镁质胶凝材料的材性,使产品整体性能明显提高;第三,生产工艺尤其是分层处理技术,使板材的外观质量有了本质的提高;第四,采用了双向封闭式切割技术,使得经加工处理后的玻镁板在外型尺寸偏差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相应技术的带动下,玻镁板质量整体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出口量连年上升。从而形成了一批真正

6、意义上的生产企业,打破了原来认为生产玻镁板企业都是作坊式的格局。MGO地板在生产时,需在MGO基材层之上复合LVT层或实木层等贴面材料,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偏好。玻镁板所具有的耐高温、阻燃、吸声、防震、防虫、防水防潮、轻质防腐、无毒无味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必然能够在未来的PVC地板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规模效应在行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PVC地板在全球的销量火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PVC地板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涌现出大批PVC地板生产企业。然而,这其中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研发能力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与此相对的是,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先进技术

7、和雄厚资金的企业开始占据更大的竞争优势。下游知名的地板品牌商、终端零售商在选择PVC地板供应商时,会综合考虑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产品开发设计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在这些客户看来,规模庞大的企业凭借其充足的产能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型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时可以靠规模经济保持其成本优势,这可以让企业在面对贸易摩擦等需要作出让利的局面时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这有利于双方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因此在未来,能够在这些下游知名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屹立不倒的供应商,其必然具备大批量产品开发和供货的能力,规模效应在行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三、 必要

8、性分析(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

9、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二章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一、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共享,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市场无界,需求变化莫测,眼前拥有的市场会悄然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突然下降。企业唯一的选择是制造差别优势,培育核心能力。因此,企业战略的重点将从提高市场扩张能力转向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有人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

10、场的能力;有人认为,是指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认为,是指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或几个关键技术。按照国际著名战略学家哈默尔和普哈拉的说法,企业核心能力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有机结合的各种技术交流的学识。本书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企业特有的技术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文化,即包括三个要素:技术力、管理力和文化力,三者处于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二)核心能力决定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不能从市场交易中获得,它是一个企业不断学习、创造、积累的结果,是独一无二、很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也是不能被其他资源和能力所替代的。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目的

11、是向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利益,即通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使企业形成持续盈利的能力。企业的寿命长短并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或者说并不在于市场占有率,而在于赢得未来的竞争:能给客户提供多种新形式的利益,并掌握提供给客户利益不可或缺的新能力。全球动态市场专家哈默尔和普哈拉指出,当一家公司的梦想与其自身的能力结合时,一个全新范畴的潜在机会将因此而开启。企业战略重点转向培育核心能力这一重大变化,促使企业理智地在眼前利益与未来发展能力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特有技术的保护、使用与创新,注重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创造高效的管理模式,实现虚拟经营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尤其注重构塑能够适

12、应并推动上述技术与管理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率的企业文化。二、 知识(信息)要素与知识所有者地位(一)知识(信息)成为稀缺资源在传统企业,稀缺的资源是资本,其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者结合的过程,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处在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的极大丰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分工的细化,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知识(信息)成为生产要素,稀缺资源逐渐由资本转向知识(信息),或者说知识(信息)与资本同等重要,其生产过程是资本、知识(信息)与劳动的结合过程,因此导致知识所有者和参与者的权利加大。可以说,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正在改变着传统企业制度的特征。(二)知识所有者地位提高在

13、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环境里,企业制度最大的特征是知识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以其投入的资本数量在企业权利关系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知识所有者以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和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在企业权利关系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知识所有者的地位不断提高,未来不是资本所有者而是知识所有者决定企业的命运。因此,在未来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其主要矛盾逐渐由处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转向处理资本和知识两类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所有者不仅要占有越来越多的股权,而且在企业决策中将发挥主要作用,并将由这些人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脉和方向。企业董事会的主要职能可能要发生较

14、大的变化,其重大决策职能相当一部分要转交给知识所有者的代表,如首席执行官及其经营团队等,董事会的职责主要是决定特别重大的投资事项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及年薪待遇等问题。三、 造就企业楷模事实上,企业的共生楷模如凤毛麟角,并不多见。现代企业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雄楷模,如果英雄楷模不能随企业一起诞生的话,就必须因势利导来造就楷模。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企业对于认识和创造那些情势楷模特别在行。企业的高级主管们知道,楷模之所以能成为楷模,是因为他们体现该企业文化成功的伦理。企业中必定有众多的候选楷模,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培养他们。有一些人在企业里表现得很特别,他们性情“古怪”、行为“出格”、见解独特,

15、常常不为常人所理解。注重企业文化的公司一般都十分看重这些人,认为他们的独特个性可以与公司的价值观交相辉映,因而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意,通常把他们放在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上,或委派他们负责研究创新和业务开发。企业楷模是在企业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但最后真正成为为人所景仰的楷模又需要企业的精心培育,是典型人物良好的素质所形成的内在条件与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环境形成的催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在造就楷模时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即善于发现“原型”、注意培养和着力塑造。(一)善于发现楷模“原型”楷模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的事迹,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者应善于深入群众,善于通过人们的言行,了解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具有楷模特征的“原型”。“有高山即有深谷”,对楷模“原型”不要求全,而要善于发现“亮点”。(二)注意培养楷模培养楷模就是为所发现的楷模“原型”的顺利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长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扩展其活动领域,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使其增强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培养楷模切忌脱离群众,应该使楷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着力塑造楷模通过对楷模“原型”的言行给予必要的指导,使他们在经营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