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87261663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艺创作者身份各异,他们从事的艺术门类多种多样,所持观念有别并各有来路,美学表现形态参差多样,这样形成了一个时代纷繁复杂的文艺生态。但是文艺创作者与作品的多元性质并不意味着信马由缰,众口异词和各行其是不见得是好事,其可能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莫衷一是,进而导致一种缺乏通行标准的相对主义。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事实上,任何文化在特定的语境中都需要形成某种具有共识性质的核心价值观,以免缺乏方向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要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

2、共识、审美共识,发挥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的作用,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文艺本身具有异质性和创造性,不同于科学、宗教、伦理等,但其异质性与创造性无法脱离社会总体性而孤立存在。这种既有关联又谋求独立的复杂关系,使得文艺不会是同质的、千人一面的,而要在形式与内容上以想象力打破僵化的窠臼,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独特性;同时又要呈现出可理解性、共通性与普遍性。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是主观性与客观性、个体化与普遍性的辩证结合。在新时代这个问题涉及创造、传播、接受的完整过程,因而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就不仅是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辨析与讨论,而且也是主流价值观的寻求与确立的过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历经70余年

3、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典范性作品、美学样貌与形式风格。而文艺评论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与话语变革,虽呈现出表面上的不同,但贯穿其中的文艺评论的价值与标准主线则始终如一。这条主线,我们可以归纳为“未来理想”导向、“人民总体”导向和“艺术综合”导向,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与价值取向。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健全文艺评论标准,当然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应和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讨论文艺评论的价值与标准问题时,需要摆脱空洞的玄谈,回到最朴素的追问:广大人民为什么要读一本小说,听一场音乐会,

4、欣赏一幅画,看一部电影或者一场戏剧?审美自身的兴味和乐趣固然有其自身意义,但是否到此为止?或者说,审美的自主性是否真的超然于其他事物之外?一部文艺作品固然可以审丑,可以采取另类的视角去审视日常生活世界,但最终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民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从长时段和大范围来看,对于文艺作品的评价效果是在最广阔的社会语境与最长久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范畴和价值取向。(摘编自刘大先凝聚共识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领功能)材料二:山海情热播,知网里短短半年内涌现出一百多篇相关论文;觉醒年代上线,微信里能搜索到至少两万篇讨论文章。如潮的评论里出现两种少见的现象:社交媒介上惯于嬉笑怒骂的年轻人以

5、如此敬仰的语气谈论电视剧,少见;专家们以如此澎湃的热情来赞美电视剧,也少见。这都源自作品自身硬。而这种“硬”,实际上是深刻的文艺观的外显。论视觉,观众为什么不看玄幻剧里云髻高挽、衣袂飘飘的“英雄”,却选择看黑脸膛、红背心、站在漫天黄土里的西北农民?论题材,年轻人为什么觉得身边故事“悬浮”,却愿意齐刷刷地回望一百年前的历史风云,甚至因为觉醒年代而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因为这样的作品,其故事来源于实践,其价值归宿是人民,具有推动历史进步的社会功能。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精髓。百年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落地中国并不断实践,形成了新的中国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6、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珍贵经验,同样也是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关键。文艺作品与文艺评论,需要在这样的文艺观上同频共振,“原理”移过来,“方法”自己造,才能实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今天的“中国具体实际”,无疑为文艺创作和评论提供了开阔的空间。这个“具体实际”,是积厚成势,是由富而强,是数千年小康梦圆的壮阔图景,是十四亿人整体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从南国到北疆的脱贫故事,是“再也找不到一个不通电的村庄”的惊叹。扎根这样的实践,山海情才最终把大时代装进了小村庄。觉醒年代题材宏大,却塑造了一个个具体可感、鲜明真实的形象。文艺创作和评论要

7、提炼出中国故事的讲述方法,把握住讲好中国故事所需要的群众情感基础,引导更多的像山海情觉醒年代这样的作品出现。同样,弘扬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需将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从传统文艺创作和评论中借鉴方法,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比如表达凝练节制但又意境深远。觉醒年代讲述的是大事件、大道理,但这些内容是蕴含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中的。今天我们的文艺评论要逐渐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表达,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构建自己的命题学说,形成自己的方法思维。(摘编自刘文嘉弘扬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材料三:电视剧觉醒年代将时间定格在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

8、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期,叙写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摘编自北青网)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创作不能信马由缰,也不能没有通行的标准,但从此个性化

9、的文艺作品就不会产生。B.文艺作品要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应多从正面引导,弘扬真善美要比批驳假恶丑更加重要。C.在新时代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涉及创造、传播、接受等过程,与主流价值观有关。D.我们在讨论文艺评论的价值与标准问题时,要回到最朴素的问题上,即回到审美自身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所以文艺生态如此复杂,是因为文艺创作者的身份、观念存在差异以及艺术门类、美学表现形态多样等。B.文艺与科学、宗教、伦理等是不同的,文艺具有丰富性和创造性,这决定了文艺不会是同质的、千人一面的。C.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以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为导向,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应和市场认可统

10、一起来。D.山海情觉醒年代赢得了年轻人和专家们的好评,关键因素是这两部作品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精髓。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带领观众重温了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激发了观众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B.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序言中直言不讳,认为地泉缺乏对社会现象全面的认识。C.文艺评论要以主流价值观为指针,并在实践探索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D.评论家汪守德认为,电视剧大决战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引领人们更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

11、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请根据材料二中与觉醒年代有关的论述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评论觉醒年代。【答案】1. C2. B3. B4.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指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要推动形成共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然后从文艺本身的特点要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把握文艺评论的共性和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的特点,引领正确价值取向。材料二:首先由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的热播和深受好评引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然后指出文艺评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阐释了如何进行结合的问题。5.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故事来源于实践,其价值归

12、宿是人民,具有推动历史进步的社会功能。觉醒年代题材宏大,却塑造了一个个具体可感、鲜明真实的形象,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延年等,有良好的群众情感基础。觉醒年代通过凝练节制但又意境深远的艺术表达,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中讲述了大事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等大道理。展现了中华审美风范。(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云樵伍中正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贴哪挂哪,就有人看。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

13、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适当写一点小篆和草书。庄里人爱福惜福。宋云樵写福字,也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送。“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然后说。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摆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有一年,庄里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又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龙人兴

14、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家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个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临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的决心,然后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宋云樵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然后提笔书写: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

15、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镇长,姓铁。铁镇长不年轻,做完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镇长,他不关注。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了几句话。“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话时,底气非常足。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少。”有人眼神迷茫。“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稀罕他宋云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