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5页
文档ID:287192106
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的影响_第1页
1/5

为了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湖北 省人民政府从2004年起,省对县实行“信息直达、项 目直达、资金直达、财政直管”的“省管县”财政管 理体制透视运作以来的情况,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 革,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效应,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 济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的积极影响1. 增强了县(市)级财力一方面县级新增收入 除中央和省级上借外,原则上全部留归所在县(市), 避免了市级集中县(市)级收入的“市刮县”现象 另一方面省对县(市)的转移支付补助直接下达和拨 付到县(市),避免了市的截留、挪用,县(市)的财 力明显增加,财政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 提高了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实行省直管后,一 是省里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补助资金将直接分配和 下达到县,减少了资金调拨环节,减少了资金在途时间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直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国库 内部往来划拨到县级国库,财政资金能实现灵活调度 二是县与省对口部门之间的关系将因为业务联系而随 之紧密起来,县级政府的困难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省汇 报反映,以取得省级各部门的支持和重视,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3. 缓解了县级资金调度压力一是省财政厅统一 控制资金调度,资金直接通过省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拨 付到县,加快了资金到位速度二是省财政将严格审 查县级预算,促进县财政合理地安排预算,对擅自变 更预算的予以惩罚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通过自身 努力保证了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工资正常发放的县, 省里将予以奖励这一系列措施,将解决市因收入的 季节性和不稳定入库造成的资金调度困难,保证市财 政预算的正常执行,从而确保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 放4.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省管县财政体制是 实行省直接确定各市、县的资金留用比例,由当地中 国人民银行国库直接进行预抵税收返还,税收收入越 多,地方财政留用越多,提高了地方政府加强征收征 管的积极性,各项税收收入进一步增加二、省管县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削减了市级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省管县 的实行,市级财政把财力更多地投向市区,扶持区级 力度进一步加大相反,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 有所降低,以前市能够直接解决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 集中到省级,办事效率降低短期内增加了县级行政运行成本一是省直管财 政体制改革后并未改变政府行政隶属关系,市将继续 履行部分财政监管职能及其他职能,这一块成本并没 有降低。

二是随着与省财政业务联系的加强,交通费、 通讯费及其他费用支出将增加,与省级联系的行政成 本将大幅提高,据测算,仅此项支出平均每个县每年 增加70万元左右省、市、县的财政管理关系不够顺畅在财政体 制变迁过程中,管理权限调整而发生相应变化实行 省直管县(市)财政体制,省将县直接纳入管理而市 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关系变成了平等的关系,形成了 两级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夺,涉及到要承担责任的需 要投资的事项两级政府相互推诿,亟待理顺省、市、 县关系三、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建议1. 进一步加大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关键 是要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力 度,逐步加强县市可用财力,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政权 正常运转,确保教育经费和社会保障经费投入的前提 下,具有一定的发展经济的实力,变“吃饭型财政” 为“建设型财政”,以切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消化和 解决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2. 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公共支出体系一是 加快推进财政“四项改革”,规范财政支出行为二是 积极探索人员分流工作新路子,降低财政干部供养系 数三是构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变财政资金“养 人”为“养事”把过去按照人员编制分配的经费逐步 改为项目经费,解决部分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 问题。

3. 发展县域经济,强化税收征管不断改善投资 环境,大力招商引资,集中全力发展特色工业,培植 一批新型骨干财源建设项目同时,加大财稅征管工 作力度,坚持大税小稅一起抓,正常收入和清理欠税 一起抓,税收、基金一起抓,实施全方位监管,确保 实现的财政收入全部清缴入库尽量扩大工商稅收的 比例和增量,以获得更多的增量返还,增加县级财政 收入4. 省财政要对贫困山区县实行优惠政策建议 省财政厅对特困县“输血”的同时,充分考虑贫困山 区县市的实际情况,分类分别确定不同的市县财政体 制在政策制定上、项目审批上和转移支付、专项资 金补助的拨付、资金调度及财政结算上对特困县实行 重点倾斜,不搞“一刀切”,变“输血”为“造血”, 帮助其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农民、财政双脱贫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十堰市中心支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