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8719108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 第3章人际关系 (考研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级)人际关系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 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父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开展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二)人际关系的特征简述人际关系的特征(一级)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具有以下 几方面的特征Q)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它反映人与人在交往

2、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 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敌对关系等。(2)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及态度体验,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父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3)积极的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一经建立,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各种 各样的影响,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人际关系的研究 和认识的意义Q)有利于优化人们的工作和心理环境,丰富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正 确

3、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扮演好相应的各种社会角色。(2)有利于个性的自由开展,有利于个体的幸福生活,为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提供必要的基 础。(三)人际关系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哪几个开展阶段简述人际关系的开展阶段(二级)915华南论15 简述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开展阶段人际关系开展阶段与自我暴露。你怎样理解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深度之间的联系,赢得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奥尔特曼和泰勒以自我暴露的程度作为参考指标,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四个阶段:Q)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2)情感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彼此的共同情感领域,进行了角色性的接触,而不是

4、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父往模式上。随着 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开展,双方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3)情感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双方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的人际关系平安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沟通内 容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很多方面,并有中度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4)稳定交往阶段随着双方接触次数的增多,情感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并且伴随着深度的情感卷入,人们心理上的共同领域增加,自我暴 露更为广泛深刻,人们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已局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四)我层次理论(此处需要再完善一下)与自我暴露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鲁宾等人把自

5、我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局部,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五)我暴露Q)自我暴露的含义也称为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父往的时侯把自已私人性的方面显小给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 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一个从不自我暴露的人很难与别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一个人在沟通的时侯自我暴 露越多越好。有时侯过度的自我暴露会引起对方的焦虑和警惕甚至怀疑,导致米取心理上的自我防卫,从而加大了 双方的心理距离。对于不同的沟通对象,在不同的关系开展阶段,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同的

6、,在实际交往中要注意好分寸。 心理学研究说明,理想的模式是对少数的亲密朋友可作较多的自我暴露,对于普通朋友作中等程度的暴露。当我们 主动而适当地提局.自我暴露的程度时,对方也会给予回报或模仿,从而使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水平,第 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 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2)自我暴露与人际 关系深度之间的联 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 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我,同时人们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已。人们对于陌生人,对熟人不晾密朋友

7、,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明显不同。对于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 度都极为有限,父流只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对于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围内涉及 亲密话题。而对于亲密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但是对于任何人,无 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都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六)赢得别人需要的基本条件Q)要想赢得别人需要,首先自己须给予别人需要。在人际父往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那么。对于向自已发生交往的 人,应首先接纳、肯定、支持、喜爱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否那么,人际关系交往中会感到困难重重,甚至被别人拒绝。(2)人际关

8、系的交互原那么强调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侯不仅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而且 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赢得别人需要,需要自已付出。第二节人际关系理论与测量(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简述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一级)舒茨认为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有哪些?舒兹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需要,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3种人际需要,即包容的需 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来加以解释。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1)包容的需要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需要得

9、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沟通、相容、相属等肯定性的行 为特征。反之,个体就会产生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否认性的行为特征。(2)控制的需要指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即个体在权利问题上与他人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会形成使用权 利、权威、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行为特征。反之那么产生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等行为特征。(3)情感的需要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情感联系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喜爱、亲密、同情、友好、热 心等行为特征。反之那么产生憎恨、厌恶、反感、冷淡等行为特征。(二)符号相互作用论简述符号相互作用论(一级)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

10、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自我是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米德是这一理论 的重要奠基人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每个父往者者B有自已的一套符号系统。所谓符号是指一种刺激物,代表一定的事、物或人。符号一般分为具体的自然的符号(严日、光源、颜色、动态、姿势、表情等)和抽象的人为的符号(语己、文字、图案、文化等1在人际 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解释父往中信息的含义以及语言中包含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作为父往的外在载体。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米用的是象征性手段,即使用交往过程中人们所担任的角色实现双方互动。在交往过程中,必须估计到可能发生的情况,才能对他人的行为作出积极的反响。米德

11、认为,父往的一方在采取某个行动时,并不是按照自已的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必须估计对方的反响行为,即对方对自已行为的评价、 反响。可以通过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响。这里的他人有3种情况:一是交往中实际担任的角色。这种交往常常发生在相互比拟熟悉的人们之间。二是交往中想象对方担任的角色。这种交往一般发生在陌生的人们之间。二是交往中潜在性担任的角色。这种交往担任的角色不甚清楚,但其身份说明了这种角色的潜在意义。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只有正确地意识到对方在交往中所担任的角色,才能估计、推测交往对方可能有的行为。优点符号相互作用理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

12、已父往过程中所 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响,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响产生的源泉和内容,所有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缺点它把整个社会关系和文化简单归结为符号,过分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力,而忽视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人在交往过程中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会中人们复杂的父往关系简单化,有机械主义的倾向。(三)社会交换论简述社会交换理论(一级)(1)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提出,该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强化原那么、经济学原那么和对策论思想。特点是以奖赏和代价来考察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行为,并以双方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主。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人们总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这

13、种父换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情感方向。(2)社会交换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刺激环境中的暗示,有机体以行为对这个暗示作出反响。行动有机体为了获得奖赏、逃避惩罚所发出的动作。酬赏刺激所具有的能满足有机体需要量的能力,分物质酬赏和非物质酬赏。惩罚刺激所具有的伤害或阻止需要得到满足的能力。价值刺激所能提供酬赏的程度。代价做出某种行为所失去的酬赏或受到的惩罚。知觉感觉、衡量和评价酬赏和代价的能力。期望酬赏、惩罚的程度,有机体把这些酬赏、惩罚与某一特定刺激联系起来。(3)基本概念形成以后,霍曼斯通过推断的过程,建构起一组解释社会行为的基本命题。成功命题行为重复的频率决定于行为获得奖赏的频率和及时性

14、,一种行动获得奖赏的几率越高,奖赏越及时,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 性就越大。刺激命题相同刺激将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后果,现有刺激与过去引发特定行为的刺激越接近,引发同样行为可能性越大。价值命题一种行为后果对一个人价值越大,那么行为对个人的奖赏也越身,其重复同样行动的可能性也越大。剥夺满足 命题剥夺指某人在得到某一特定奖赏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满足那么是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奖赏,足以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奖赏的状态。 相同奖赏的重复,会导致满足的递减,间隔越小,递减越大;而长时间间隔形成的剥夺那么会提高一种奖赏的价值。攻击赞同行动没有得到预期奖赏或者受到未预期的惩罚,那么个体可能被激怒,使行为的

15、方向是攻击(可结合挫折-侵犯理论进行命题理解);假设行为得到预期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惩罚,那么行为方向是赞同。理性命题霍曼斯强调人的行为选择会同时考虑价值和成功的可能性。理性命题综合并限定了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及价值命题。他提 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成功和价值这两个因素,而非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作为行动者,通常从以下两条标准看待交换中的公平分配原那么:一是行动者过去的经验,二是行动者认同的比拟群体。霍曼斯指出,社会 交换从总体上讲是公平的,如果长久的不公平,就会使社会冲突加剧。(四)人际交往的原那么简述人际关系的原那么(补充)(一级)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切行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原那么:(1)真诚原那么(2)交互原那么(3)功利原那么(4)自我价值保护 原那么(5)情境控制原那么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需要自已在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上都处于一个平安的境地。真诚使人们对于与自已交往的人的行 为有明确的预见性,因而更容易与其建立平安感和信任感。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包括增值原那么和减值原那么。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交换着某些东西,如物质、情感或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