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87190286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关键词】刀经失调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e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简称AMI),是女性运动员因超负荷 训练导致过度疲劳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衣现为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周期过长或过短(黄体功能不全)、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等。关于木病发生率,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报 道,20世纪60年代约为10%15%,白70年代以来,随着竟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女性角 逐激烈运动项口的增加,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近年ffi KimberlyG统计达30%35%1,其至有些项目达到57%左右。相比Z下,止常一般人群仅为2%5%。面对越来越

2、激烈的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如何保持女性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减轻AMI对运动员的不良身 心影响,一立是世界各国运动医学界而临的一个难题,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不断地在深 入开展。1 AMI的致病因素导致AMI的原因较多,如运动消耗或加之运动项目体形的需要而降低体脂,使雄激素在脂 肪中山芳香化酶催化成雌激素的过程降低,减少了雌激素的腺外來源,进而导致AMI1;或运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长期精神紧张,扰乱机体正常内分泌状态,性激素水平 下降,从而出现AMI1, 2;但最主要的还是运动对性腺轴的直接影响1, 24。其中包括:1.1大强度运动训练 不同运动强度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的影响,Jorkowski在197

3、8年首次报 道不同强度递增负荷运动中女性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国内学者郑陆等3 在对不同项目运动员不同强度运动中生殖激素的变化调研中发现:举重、长跑、短跑 运动员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作用下,血淸T (睾酮)水平在卵泡期、黄体期和月经期都明显升 髙,而FSH (促卵泡激素)、LH (黄体生成素)水平未见明显同步变化。血清T是女性生殖 牛理过程中一种非常垂要的雄激素,为卵巢,尤其是卵泡合成雌激素的前提,但过多的雄激 素可直接对抗雌激素或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uterus axis,简称 HPOU 轴),使卜丘脑促性腺激索释放素 (

4、GnRH)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受抑制,从而继发AMIo另外,人强度运动后长跑运动员E2 (雌二醇)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其它运动项目,说明高强度刺激使该项目运动员性腺卵巢功 能水平具有受抑制的趋势,而长跑运动员血清T是明显升高的,所以这种抑制可能是上一 级结构下丘脑的功能紊乱,山此亦可以解释为什么长跑运动员AMI发生率比较高。Otis等 的研究也证实了此点4 。另外,郑陆3 研究了不同项H运动员Z间,在卵泡、黄体两期运动中,游泳、长跑运动员血E2、 P (孕酮)、T明显升高,课后24h各激素水平基本恢复至课前状态,说明受试者并未真止疲 劳。由此可见,AMI的发生与运动负荷的强度密切相关,中等强度运动负

5、荷可能是对机体 的一种良性适宜的刺激,大强度运动负荷才是引起AMI的真正因索。1.2长期运动训练 人量研究表明,长期运动训练,尤其是力竭性运动对HPOU轴内分泌功 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运动持续时间是AMI发生的重要原因。短时间的运动虽然也可引起 体内应激性激素变化,但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一般都对恢复,并不影响止常的月经。即使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也不会发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活动的变化。田风艳筹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MI运动员的运动年限明显长于非AMI的运动员。前者为 5.31.0年,而后者仅为2.40.5年。运动年限越长,AMI的发病率越高。郑陆等6 亦通过测定不同强度运动后女子游泳运动员

6、FSH、LH、E2、P、T水平发现,受试 者HPOU轴调节能力较强,功能较稳定,改变女性激素的分泌模式可能需要更人负荷量或 更长时间的持续刺激。2AM1的发病机制各国学者一致认定7, 22, 23,各种致病因素作用的部位,为下丘脑或整个HPOU轴。任何影响HPOU 轴某-环节的因索都可能导致月经的紊乱、失调,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痛经、月经 过多或过少、其至闭经等,及相应病理变化,如FSH (促卵泡激素)、LH (黄体牛成素)、E 2、P、T、C (皮质醇)、Ins (胰岛素)、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和Hb (血红 蛋白)、BUN (尿索氮)等生化指标的改变。另外由于性激索对

7、机体的重要调节机能,还可 以产生其他-系列后果,如性行为下降、生育力及妊娠成功率降低、心血管系统及骨骼系统 功能紊乱、甚至是致癌性等。尤其是骨代谢的失调。Otis4 所报道的运动三联征,即是女性运动员由于训练因素而出现的饮食紊乱、月经失调、 骨质疏松症等连锁性改变,使应力性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但AMI的发病在性腺轴的调 节下又受到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激素、递质参与其中。到底是 哪一种调节机制在发挥更为主导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 对本病内在机制的研究己进入分子、核酸水平,尽管尚未明确,但己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所 在。2.1大脑组织下丘脑垂体

8、的功能还要受到更高级中枢一大脑的控制及调节,对大脑的调节 过稈,有人试图用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多巴(DOPA)、多巴胺(DA)、去甲肾上 腺素(NE)、5男色胺(5HT)、5倒I加朵乙酸(5-HIAA)等来解释,如国内学者尤春英7 等即通过实验发现:长吋期的耐力训练可使大鼠脑内NE和5-HT含量明显升高,DOPA 含量明显下降,进而可通过这些介质的变化实现对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而章小菊8, 9等许多学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参与了运动疲劳的发生, 它们大致町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前者包括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等;后者 有Y 氨基丁酸(GABA)和5拜色胺(

9、5-HT)筹。虽然运动时这些递质的变化规律目前尚 未完全阐明,但仍然可以看出运动影响了外周AA和中枢的递质,而H-这些递质的改变与运 动疲劳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2靶器官受体在各种激素的作用过程中,靶器官上的受体数量直接决定了激素作用的强 弱。在AMI的产生过程中,亦有很多受体的变化被研究。如王人卫等10, 16采用动物实验研究法对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大鼠递增负荷训 练中的表达及其与性激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杲显示长期人强度负荷使递增负荷训练组大 鼠垂体GnRH-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休息后未见恢复。因GnRH对垂体的作川,是通过 垂体的效应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特异性、高亲和性

10、的结合,启动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 故认为长期大强度负荷使大鼠垂体GnRH-R自身调节发牛紊乱,是引起AMI的亜要因素Z 一;而毛杉杉等11以不同运动模型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子宫胞浆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 量变化。结果发现,长期力竭组子宫ER、PR显苦升髙,ER/PR比值也有升高趋势;急性力 竭组无显苦改变。从受休水平的异常变化支持了以往有关长期人强度负荷导致雌性动物动情 周期抑制或女运动员月经火调的论断,进而提示:子宫ER、PR的变化对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过程。2.3其他腺体甲状腺与肾上腺在月经的产生及女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维持过程中也发挥 着相当重要的作川,两者的正常内分泌功能既受

11、到下丘脑、垂体的调节,在异常情况下乂对 下丘脑及乖体的功能产生负反馈作用。具体机制有文献报道指出,生殖轴在所有水平都受下 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各种成分所抑制。这种抑制是通过CR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释放激素)的直接调节,或通过B 内啡肽(BEP)对下丘脑弓状核黄体牛成素释放激素神 经元的抑制來完成的。郭军等12, 13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此理论,国外亦有研究报道。尽管有关下丘脑垂体甲状 腺轴(HPT)的研究较少,但可以肯定在AMI情况下,HPA轴、HPT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 改变,只是其具体变化及与HPOU轴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 AMI的治疗AMI的首要治疗措施是合理有效的恢复6

12、,因为AM1从初始的激索水平变化到最后的综合症状出现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具 体措施包括: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持续时间、减少运动训练量冇至停训;合理调配饮食结 构,做到 三高一低(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以保证体内营养成分的平衡; 对于比赛中粘神紧张运动员要加强心理工作;行经期注意阴部的卫生保健,防止了宫腔和盆 腔感染的发生等。至于临床用药,国内外4, 1821目询多仍停留于对症处理模式,如外源性激素替代、镇痛药及抗生素的应用 等。上述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总体并不令人满意,如常用药物己烯雌酚,常可引起 恶心、食欲不振及子宫出血和乳房胀痛等症状,经常服用还可损害川功能,甚者导致

13、女性生 殖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而减训或停训治疗乂多引起运动水平的急剧卜降,所以说,真正合 理的治疗措施仍处丁研究阶段。相比Z下,我国传统中医药对AMI的治疗尽管尚处于临床 探索阶段,但应用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已显示岀独到的优势。如熊若虹14, 17等对45例AMI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结果痊愈3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 100%o杨翼等15运用针灸防治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治疗组血浆T水平较对照组明 显升高,说明针刺具有较理想的消除疲劳,改善运动能力,防止性腺轴功能紊乱(低下)的 作用。所以,与AMI有关的基础、临床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和信中国传统医药将会成为治 疗AMI的冇效突破口

14、,对改善女性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其运动成绩做岀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 Kimberly GHannon evaluating and treating exercise-related menstru-al iiTegularities.The Physcian and Sportsmedicine, 2002, 30 (3) :124128.2鞠海兵.运动应激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 22 (5) :5145163郑陆.不同强度运动对不同运动级别及不同项比女运动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特征.中 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 16 (3) :215-2

15、19.4 Otis, Carol L.ACSM Position Stand: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97, 29 (5) :725.5田凤艳.运动年限导致月经失调与肾阳虚证相关性的研究.南京中医药人学学位论文集, 1999.6郑陆.不同强度运动对女子游泳运动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特点.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 15 (4) :250-255.7尤春英.不同负荷跑台训练对大鼠脑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中国运动I矢学杂志,1995, 14(2) :223-227.8章小菊.疲

16、劳性运动对血浆游离氨基酸和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 志,1999, 18 (2) :150-153.9田振军.小鼠运动性疲劳相关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 1 (21 ):4-6.10王人卫.GnRH-R在大鼠递增负荷训练中的农达及与性激素的关系.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5 (2) :26-30,11毛杉杉,李国盛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吋子宫雌、孕激素受体变化研究.天津体冇学 院学报,1999, 14 (2) :26-28.12郭军.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下丘脑垂体调节功能的彫响冲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7, 13 (2) J21-123.13王人一卫,陆爱云.运动性月经失调与下丘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