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50吨/天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环评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2003号)二O—三年三月1建设项目概况 1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1建设地点 11.1.2项目背景 11.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1.2.1项目基本情况 11.2.2工程特性 21.2.3生产工艺 21.2.4建设周期 41.2.5工程投资 41 -3项目选址合理性和规划相符性 51.3.1选址合理性 51.3.2规划相符性 5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6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7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3・1项目主要污染物 83.2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93.3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93.3.1施工期 9103.3.2营运期3・4环境保护措施 113.5环境风险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133.6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315153.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9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8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 3.9.1环境监测计划 3.9.2环境管理制度4公众参与 17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 17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 17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17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174.5总结 18环评总结论 19联系方式 206.1建设单位 206.2评价机构 20本简本由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按“环保部2012年第51号 公告”编制,经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行 政主管部门作50吨/天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 批受理信息公开。
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 限公司对简本内容的真实性,以及与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内容的一致 性负责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地点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子山路1号,本项H拟 建于公司预留地块内1/1.2项目背景宁波大地化工环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为宁波化学工业区(现为宁波石化 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化工区)配套,对区内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按照“一 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规划要求,多年来公司已陆续实施了三期工程,均经宁波市环保 局批复(甬环建[2005]64号、甬环表[20070号、甬环表[2009]7号),(部分)于2009 年1月19日一并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甬环验[2009J5号)已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 有:3000t/a废有机溶剂冋收装置、3000t/a(a物热值6000kcal/kg为基准)危险废物高 温焚烧处置工程、3060t/a接枝废料综合利用工程、380t/a活性炭再生工程近年来宁波化工区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晋升为国家级化工区,各企业相继投入 运行,危险废物量不断增加,同吋,H前还有大批在建、拟建化工项FI即将上马,危险 废物量将进一步大幅增加。
公司现有危废焚烧装置已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扩大危废处置能力己势在必 行为此,公司拟投资5000万元,在厂区内设置一套50t/d的危废焚烧装置,待该装 置投运后,现有焚烧装置作为备用本危废焚烧系统为24h连续运行,运行吋间>7500h/a,焚烧能力为50t/d(15600t/a)o 焚烧处理废物种类主要有废渣、污泥、C料、油漆渣、PBL、精倔残渣、废液等焚烧 连续处理线以下系统组成:废物储存配伍进料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 理系统;灰渣系统;电仪控制系统;公用设施1.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2.1项目基本情况(1) 项甘名称50吨/天工业危险废物焚烧技改项H o(2) 项H性质改扩建项H3)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工程为建设一套危废焚烧装置,本危废焚烧系统为24h连续运行,运行吋间 >7500h/a,焚烧能力为50t/d(15600Va)o焚烧处理废物种类主要有废渣、污泥、C料、 油漆渣、PBL、精馅残渣、废液等焚烧连续处理线由以下系统组成:废物储存配伍进 料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灰渣系统;电仪控制系统;公用设 施等本系统投运后,现有0.5t/h危废焚烧装置备用,仅在本系统检修期间使用。
122工程特性本工程利用公司东侧原有空地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5600m2,新建1幢焚烧车间 3600m2和2000m2危废仓库等木焚烧车间基木上以烟囱为中心,与现有焚烧车间东 西对称布置本焚烧车间内部,各单元系统根据工艺流程要求,主要为东至西走向,依次为废物 储存配伍进料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沿流程走向,两 侧设置配套公用工程123生产工艺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包含废物储存配伍进料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 气处理系统;灰渣系统;电仪控制系统;公用设施1) 废物储存配伍进料系统危险废物经过收运系统收集后进入本处置中心,经计量后,危险废物经过化验室取 样分析后,根据性状和成分不同分别被送往废物储存区进行分区堆放同体、半固体废 物种适合直接焚烧的进入焚烧车间的炉前垃圾坑;大块物料和部分桶装废物送入待破碎 废物坑,经破碎后进入炉前料斗废液(最大能力为10t/d)直接通过喷枪送入焚烧炉二燃 室焚烧集中到炉前垃圾坑的废物通过抓斗混合配伍,尽量保证入炉焚烧物料的特性相 近,保证焚烧系统的稳定混合后的焚烧物料再又抓斗送至进料料斗经进料装置送入回 转窑内焚烧处理粉碎机设置在密闭的料坑内,基本确保无组织气体不外泄。
2) 焚烧系统焚烧废物进入料斗由推料装置使之进入冋转窑窑头冋转窑窑头设有燃烧器、废液喷枪和一次风,随着冋转窑的斜度和转速,废料在窑 内不停地旋转翻滚和往窑尾边移动边焚烧,与一次风充分混合,迅速被干燥并着火气化 和欠氧燃烧,废料依靠自身的热值燃烧,直至基本燃烬,或掉入炉排上继续燃烧,焚烧 产牛的烟气(~900€)进入二燃室回转窑中部分未燃烬的I古I废和部分已燃烬的炉渣,从回转窑尾部落至炉排上,经炉 排的运动和搅拌大块垃圾被破碎后继续燃烧直至燃烬,产生的烟气进入二燃室,燃烬的 炉渣依靠重力落至带水封的排渣机,并经排渣机送到炉渣输送车外运,不产生二次污染二燃室中设有燃烧器、废液喷枪和高刚度、湍流的二次风,来自回转窑中可燃气体 进入二燃室过氧燃烧,二燃室控制在较高的燃烧温度(>1100°C)和在此温度下不小于2 秒的烟气停留吋间,在较强劲的二次风下组织成3T(温度、吋间和湍流)的最佳燃烧过程, 实现有害物质高焚毁去除率二燃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1100°C)进入余热锅炉燃烧所需的一次风、二次风和炉排风均抽取垃圾坑,使垃圾坑处于微负压下,臭气 不外溢3) 余热利用系统1) 烟气流程二燃室出口大于1100C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在烟气通过受热面换热降温至 500~550°C进入烟气净化系统。
余热锅炉产牛1.25MPa饱和蒸汽2) 锅炉给水流程自来水T软水装置T软水箱T软水水泵T除氧器T锅炉给水泵T余热锅炉锅炉补充水:自来水进入软水装置,使出水硬度达到《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软水 装置出水进入软水水箱贮存,并经软水水泵向除氧器供水依靠除氧器液位与软水水泵 的连锁,实现补水的全自动运行锅炉给水:除氧器出水经锅炉给水泵送入锅炉汽包3) 蒸汽利用流程余热锅炉锅炉产生蒸汽通过分汽缸分配至各用汽点伴热蒸汽:布袋除尘器灰斗及消石灰仓可采用蒸汽伴热除氧器用热:对软化水进行热力除氧,保证锅炉的给水水质要求其它蒸汽:焚烧车间工艺用汽和用户用汽剩余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水进除氧 器4) 烟气净化系统本工程烟气处理采用“急冷脱酸+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活性焦吸附+湿 法洗涤”的工艺余热锅炉出口-550°C的烟气进入急冷脱酸塔,急冷脱酸塔内喷枪两层布置,在塔上 部设置冷却水喷枪,进入塔内的高温烟气与雾化喷淋水雾直接接触,烟气可以在1秒钟 内与水雾接触蒸发汽化,急速降温,有效避免二噁英类物质的再合成在塔的中下部设 置碱液喷枪,喷入碱液,与烟气中的部分酸性气体发生中和反应急冷脱酸塔后烟道喷入消石灰和活性碳,消石灰和活性炭通过罗茨风机送入烟道, 在烟道中分布均匀,进入如袋除半器后吸附在布袋表面,在布袋除尘器表面与酸性物质 发生中和反应,同时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
燃烧产生的烟尘、脱酸中和反应的产物,未 参加反应的消石灰粒子、吸附二噁英和重金属的活性碳等形成了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经布 袋除尘器收集经处理后的烟气再通过活性焦吸附装置和湿法洗涤塔进一步进化处理,最终可高于 国家排放要求排放5) 灰渣处理系统1) 炉渣处理冋转窑炉排和二燃室产牛的炉渣落至水封式排渣机,排渣机中通入冋用水,对炉渣 进行冷却,出渣温度<50°C,被冷却后的炉渣由排渣机送至拉臂灰渣箱中,集中由运输 车送至堆场2) 飞灰处理飞灰主要来自锅炉下部灰斗、急冷脱酸塔下部灰斗以及袋式除尘器底部灰斗,通过 安装在灰斗下方的灰桶收集灰桶满后集中暂存处理1.2.4建设周期木工程计划于2013年6月期间完成工程施工125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40万元1.3项目选址合理性和规划相符性1.3.1选址合理性公司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本项冃拟建于公司预留地块内,符合园区产业 定位,且周边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因此,本项H选址合理1.3.2规划相符性本项忖拟建地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为重点准入区,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功能区 划没有冲突项H拟建地用地规划为三类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
符合石化园区产业规划项H附近海域属D20 III镇海一北仑一大榭三类区,主导功能为港口海域,水质保 护H标为三类水质;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项H所 在地附近内河水体H标水质为IV类;根据《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技术报告》, 项H所在地空气环境按二类功能区控制;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94),本项H所在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因此,本项H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 环境空气各测点SO畀也面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1的二级标 准限值各测点的日均最大浓度的污染指数为0.44各测点NO?地面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P的二级标 准限值各测点的日均最大浓度的污染指数为0.56各测点PMw地面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 标准限值各测点的日均最大浓度的污染指数为0.94各测点氟化物地面日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1的二级 标准限值。
各测点的日均最大浓度的污染指数为0.09各测点氯化氢一次浓度均低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中一次浓 度限值各测点的一次最大浓度的污染指数为0.56环境空气中二噁英参考执行日本环境标准0.6pg TEQ/rr?(年均值),二噁英实测最大 日均浓度为0.536pg TEQ/m3o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尚可,SO2> NO?、PM10等各项指标均能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