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50KB
约20页
文档ID:287158348
试论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_第1页
1/20

试论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摘要:本文首先提炼出了路径依赖形成的皋本原理,其基本要素包 括多样化的可选路径集合、历史小事件和各种各样的自我强化机制英次, 根据因果关系,将路径依赖的各形成原因或自我强化机制划分三个层级, 这是创新点之一再次,以这些层次化的原因为基础,分别系统地论述了 某一经济变迁过程中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分析框 架最后,以时间为轴,论述了该经济变迁过程中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路 径依赖的形成阶段的划分,以及二者在总的路径依赖效应中主导权的交 换,这是创新点Z二关键词:路径依赖;技术变迁;制度变迁;经济变迁;分析框架一、引言虽然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理论最近30年来在社会科学尤其 是经济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这一概念最初却是来源于自然科学中的生 物学1957年,生物学家Waddington在研究物种进化的分叉现象和基因 的等级次序时发现,物种进化一方面由基因的随机变异和外部环境的选择 作用所决定,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机制因此, 在物种进化起始阶段,偶然性的随机因素将触发基因的等级序列控制机 制,进而使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的路径,而且这些路径是互不重合、互 不干扰的一一这就是路径依赖最初的涵义。

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David首次将“路径依赖”概念纳入经济学 的研究领域1985年,David将这一概念引入技术变迁的分析中,对路径 依赖的内涵和作用机理作了深入研究1989年,经济学家Arthur将其用 来探讨报酬递增对于经济系统运行的影响,开创了路径依赖在经济学中应 用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逐渐把路径依赖研究的重心由 技术变迁转向了制度变迁1990年,North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制度变迁 的研究中,指出David和Arthur提出的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同样 适用于制度变迁之后,研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的文献快速增加,制 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已成为路径依赖理论体系中发展最为迅猛、取得成 果也最为丰硕的领域1993年,Grabber在对徳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中分 析了区域发展陷入“锁定”的原因,第一次明确地将路径依赖引入到经济 地理学的研究中1994年,Garud和Rappa首次将路径依赖推向社会学的 研究视野,指出技术的路径依赖性不仅仅源口于技术的相互依存性,而且 还与相关的行为惯例、社会关系及认知结构有关,因此应该从认知结构等 微观层次探讨路径依赖的社会性构成。

1999年,Bebchuk和Roe把路径依 赖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首次提出公司所有权与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理 论2005年,North又把心理学纳入路径依赖的研究视野,认为环境、历 史遗产等因素决定人的智力结构,从而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品位,使人们 做出的选择有所不同,这样多重均衡就是可能的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 对路径依赖的研究显得非常不足一是在路径依赖理论体系的建构方面未 能取得突破例如,刘元春(1999)批评当时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由于忽 视了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差别,从而过分夸大了 “止反馈机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但是他也未能提出对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进行完善或重构 的思路傅沂(2008)指出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的基 本要点和主要缺陷,然后提出从演化经济学出发构建路径依赖的新分析框 架,但是演化经济学本身的分析框架尚未成熟,因此他也只能提出基于演 化经济学的新路径依赖分析框架的儿个基本特点,而无法取得突破性进 展二是在现有路径依赖理论的应用方面也大都是沿着国外学者开辟的研 究方向继续向前推进,未能开拓新的疆域值得指出的是,傅沂在2006 年提出的从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产业变迁中路径依赖的形 成,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破解产业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的研究思路具有 一定的创新性。

二、路径依赖形成的基本原理在不到30年的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理论已经从技术变迁领域先后 扩散到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筹领域,取得 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尽管其应用领域在变,但路径依赖理论的基石一一路 径依赖形成的基木原理却始终未变,如图1所示关于“历史小事件”, 在路径依赖理论的系统提出者David那里是指随机发生、不受行为人主观 控制的偶然事件后來,随着该理论的发展,学者逐渐将行为人的主观意 识纳入了 “丿力史小事件”的内涵为此,本文将“丿力史小事件”界定为既 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受行为人主观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如 行为人在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决策自我强化机制”是指能 够不断强化行为人对初始路径的选择的各种因素,如学习效应、网络效应 和适应性预期等一般地,在规划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时,经济主体在进行初始的路径选择时将面临多条可选路径:路径甲、路径乙、路径内和路径丁等;后来某 一丿力史小事件发生,促使经济主体选择了路径乙;接下来,经济主体将在 路径乙的各种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对路径乙产生依赖效应;当经 济主体逐渐退出对初始路径的“锁定”后,将面临再一次的路径选择,这 有可能再一次启动路径依赖的形成。

关于路径依赖的形成,最为经典的例 子是1985年David在《QWERTY键盘的历史和经济学意义》一文中提出的 关于QWERTY键盘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David指出QWERTY键盘能够取得 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意外的历史性事件” 一一为了避免因打字过 快而发生卡键的问题,发明家Sholes将最常用的儿个字母安置在相反的 方向,形成了 QWERTY键盘的布局;后来在推广这种打字机的时候,发明 者们一直强调这是最科学的排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打字速度一一给这 种键盘带来了相对于其竞争者的早期领先优势,即在发明者们持久的强调 和劝说下,当时键盘的需求方大多优先采购这种键盘;之后通过经济系统 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等自我强化机制,这种领先优势被逐渐放人;最终 QWERTY键盘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后来出现的DSK键盘等更具技术 优势的键盘,成为了至今全世界通用的标准键盘接下来,本文将尝试构 建一个分析导致路径依赖形成的各种口我强化机制一一路径依赖的形成 原因的框架 三、路径依赖形成原因分析框架的构建(-)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层级划分在前血有关路径依赖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路径依赖的形成 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外层)包括规模报酬递增、转换成 本、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的主观理解、既得利益约朿、正式的法律约朿 和非正式的文化约束等;第二层(中层)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学 习效应、网络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等;第三层(内层)包括经济大环境的不 确定性、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其中,第一层原因由第二层原因引起, 第二层原因乂由第三层原因引起规模报酬递增是指这样一种情形一 一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产量增 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索增加的比例,由David于1985年首次提出作为路 径依赖的形成原因之一之后,Arthur在1989年系统地论述了在三种规 模报酬中只有规模报酬递增才能形成路径依赖1994年‘Arthur又提出 了规模报酬递增的四个原因:学习效应、网络外部性、规模经济和适应性 预期学习效应是指在长期牛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等 可以积累产品生产、工艺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从而可以在要索投入 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产量,最终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网络外部性源于 David于1985年提出的作为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的技术相关性,在后來逐 渐被网络效应替代,因为学者们认为后者用来描述路径依赖的形成更为合 理网络效应是指产詁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詁(包括互补品) 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由于规模经济最初用來描述生产规模的 扩大能够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总成本,而规模报酬递增最初用来描述生产 规模的扩大能够促使企业的产量比要索投入增加得更多,二者最终都能使 企业的利润增加。

因此,木文认为,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是同一枚硬 币的两血,下文将仅探讨规模报酬递增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基于历 史经验做出的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的预期,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地 发生变化David于1985年还提出将投资的准不可逆性作为路径依赖的形 成原因,后来这一概念在1990年被North发展为建设成本,在1998年乂 被Shaprio和Varian发展为转换成本在路径依赖理论中,转换成本是 指从当前路径转换到新路径所发生一系列成本的总和,包括信息成本和交 易成木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由Windrum在1999 第一次提出,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框架下,经济主体逐渐形成的针对各种 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人们的主观理解是指在初始路径选定 之后,经济主体在长期内逐渐形成的对选定路径的运行的一般性的主观看 法,由Kei叩于1997年首次提出既得利益约束、法律约束和文化约束则 分别由Kemp在1997年、North在1990年和Greif在1997年首次提出 不完全市场是指不具备下述条件之一的市场:市场上的产詁同质;买者与 卖者数量众多;所有买者和卖者都可以自由进入市场;所有买者和卖者都 掌握当前物价的完全信息并能预测未来物价;就总成交额而言,市场上各 个买者和卖者的购销额是无关紧要的;任何买者与卖者之间无串通合谋行 为;买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卖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商品可转让。

不完全市 场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等形态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则是路径依赖理论形 成和发展的逻辑基础经济大环境不仅包括经济环境本身,还包括社会、 政治和生态等领域能够影响到经济主体的行为的诸多要素不确定性是指 经济主体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 经济学史上,古典经济学家Menger> Fisher和Edgeworth都曾深刻指出, 风险和不确定性或将改变整个经济学的风貌;Knight则最早对风险和不确 定性作了系统性论述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不完全理性之间,是指经 济主体的行为既包含有意识的理性,但同时这种理性乂是受限制的、有限 的它由Arrow首次提出,随后宙Simon加以系统化并大加倡导不完全 信息则是指作为市场参与者的经济主体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 信息不完全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也包括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绝 对意义上的不完全是指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经济主体无法获得完全的信 息,经济主体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 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则是指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 对它们进行有效地配置,包括信息不对称的情形。

路径依赖的应用在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领域相对比较成熟,学者们对 这两个领域路径依赖形成原因的研究取得了比较系统的成果事实上,国 外学者对公司所有权和公司治理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产业 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研究,就是综合应用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 论的成果遵循这种思路,本文也将从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这两个视角来 系统论述某一经济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必须强 调,这里的经济变迁过程以生产企业为运行主体,其典型代表可以是区域 经济变迁、产业结构变迁和贸易变迁等二)技术变迁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前文已提出,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那么技术变迁 的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自然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规模报酬递 增、转换成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们的主观理解等;第二层包括不完全 竞争的市场环境、学习效应、网络效应和适应性预期等;第三层包括经济 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等同样,第三层原因引起第 二层原因,第二层原因乂引起第一层原因,如图2所示具体地,当某一生产企业在历史小事件的作用下选定了初始的技术路 径后,由于客观上经济大环境的不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