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登高》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41KB
约3页
文档ID:287149970
《登高》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_第1页
1/3

登高【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 .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 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学习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学习过程】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因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又被称做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 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朝由盛到衰 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 为“二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 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 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二、预习检测(9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猿啸()渚清()双鬓()4 “三吏”()、()、()“三别”()、()、()三、资料链接杜甫一生潦倒,”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但死后受到韩愈、元稹、白居 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 响甚深不过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 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那么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 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学的范围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 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 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 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 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单独 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 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 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四、课内探究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写了几种景物?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进行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2)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使用了什么写法?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2) “登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登台?它又蕴涵着怎样的情感?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J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2)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达标检测】1 .说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2 .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而生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3 .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笔,从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的两句是:4 .诗中巧用对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慨叹的诗句是:5 .诗中以长江滚滚奔流的壮阔意境向人们展示自然规律,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的诗句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