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8694360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第1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

2、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

3、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包括六个模块。必修部分只有一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让学构建与建议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三、四学期或以后。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应在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或以后开设。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所应涉及的其他内容,如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考虑到课程管理的原因,放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置;而通信技术等,考虑到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自行开发相应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

4、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使维持学生的持续经历,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两个短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同样,若学生仅修4个学分,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图: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多媒体技术应用2学分网络技术应用2学分数据管理技术2学分人工智能初步2学分算法与程序设计2学分2学分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求,有些内容标准的描述往往比较概括,为方便理解使用例子给予提示。

5、但例子的作用仅仅是提示,不说明内容标准以此为局限。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长期发生效用。3、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使用为帮助理解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掌握水平,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行为动词的使用大致分类如下,仅供参考。三、课程目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标准中将信息素养概要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体体

6、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456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

7、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四、内容标准信息技术基础本模块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实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

8、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要线索,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信息素养的建构;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一)信息获取1、内容标准(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例1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3)?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

9、与评价信息。2、活动建议(1)?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甚至是同步)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但是,并不是所有做天气预报的网站都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试就这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网站上天气预报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与实际情况相比较)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二)信息加工与表达1、内容标准(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例求解1*2*3*N,N由键盘输入。(4)?价值,探讨智能信息处理应用的前景。例1模式识别类:光学字符识别(OCR)、手写汉

10、字输入、语音汉字输入等。例2自然语言对话与机器翻译等。2、活动建议:(1)?开展个人主页设计与制作竞赛。要求同学从描述制作个人主页的基本目的开始,上网浏览相关网页,观察网页的基本构成和信息的分类与组织,归纳网页设计的一般规律,完成设计。利用从各种渠道(合理合法地)收集的与设计需要相符合的素材,使用自己熟悉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最后,条件允许的话,将个人主页在因特网或校园网上发布。(2)?使用双向翻译软件,先将一段英文短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将该中文内容再次翻译成英文,考察机器翻译的准确率以及机器翻译的优缺点。(3)?访问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网站(例如或),用自然语言与其中的机器人对话,

11、尝试寻找其“谈话”的破绽。(三)信息资源管理1、内容标准(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管理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2、活动建议(1)?立数据库的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限度地参加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2)?访问某一个在线数据库,譬如“科学数据库”(),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查询,如“眼睛与视力”,并对查询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就资料的准确性、丰富性、权威性等进行讨论。(四)信息技术与社会1、内容标准(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例1利用因特网等多种信息渠道进行调查,制定蔬菜新品种引进计划。例2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新词

12、汇,如P2P,B2B,e-mail等,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广泛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3)?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例1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信息社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例1电子邮箱中,经常会有擅自发送来的垃圾邮件,有些甚至是带病毒的邮件。(2)?整理后,分别从法律、道德和习惯等角度在全班范围举行辩论会。教师要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3)?从传播结构上,电话是点对点的信息传播网,广播电视是点对面的信息传播网,计算机网络是点/面对点/面的信息传播网。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信息传播结构的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