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8694184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思考陈云涛半今世界,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 刻。文化育人已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摆到了高等教育界面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以 來,高职教育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基层复合型人才的低姿态出现,已悄然占领中 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发展态势不容小觑。但是,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丄对技 术能力过于本位化的思想,难免使教育出来的学生的文化积累略显单调并缺乏可 持续发展性,这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范围内出现的人文精神滑坡也是同步的。所 以,如何既彰显高职育人的实践理性,凸出其职业特色,又包容大学精神的理想 色彩,吸收更多的文化,构建起文化育人体系,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界

2、一个十分 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文化育人的内涵及意义1 文化和文化育人文化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积累的能力和成果的总和。在文化的 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则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 中的对立统一物。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这种活动也 改造活动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这就 是最通俗意义上的文化育人。人的信仰、教养、习惯、处事方式等等社会化的表 征都在文化的雕琢中一一显露。文化实现了的实质性上的“人化”或“人类化”, 成为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 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

3、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 观上,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徳的、口律与律 人的)的不断提咼和完善上。文化是一个复杂整体,它所包括的内容遍及人类的每一个角落,但其实质内 涵就是价值观问题,这与“育人”的指向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将文化的内涵折 射到学校的环境和活动Z中,就是学校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一般意义丄,学校就 是一个“文化场”,它是由学校的环境、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活动、师 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舆论氛围等交织、凝聚而形成的,是学 校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气氛,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校精神的集小体现。高 等院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校

4、文化主体有意识地构建一个人工的、却 又不乏积淀的文化环境,并赋予其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相对稳定的文化色彩,形成 “文化场”,并使其发挥独特功能 在创建“学校文化场”的过程中达到育 人的H的。2 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在教育界的口常阐述中,我们习惯于将知识和文化连在一起,或者视同一物。 其实,二者有着较大的差别。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如科学 知识、地理知识等。文化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如体育、美术、地方风俗以及 人的修养、气质等。“文化”是在“知识”的前提下升华而成的一种智慧、一种 素养、一种精神气度。无“知识”之“文化”,形同无本之木;无“文化”之“知 识”,如同无舵之舟。就大学而言,

5、对知识和文化的区分理解体现着育人的不同 态度和层级。学习知识的本质意义应是为完善和提升自我,为人与毗界的和谐发展。但是, 由于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在许多国家的教育的视野中,“知识就是力 量”,塑造“他识人”甚至“工具人”早已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条,他识被看 成是人的唯一规定性和人之本质,并被片面扩张为人性的全部。而实际丄,单纯 的知识育人是H中无人的教育,它不引导人驾驭知识、应用知识,做知识的主人, 反而把知识捧上神坛,让人匍匐在知识之下,顶礼膜拜、死记硬背,做知识的奴 隶。圧抑个性、压抑创造性是知识育人畸型发展的必然结果。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

6、积。”若弃人类灵魂教育而 不顾,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有可能像一架安装了质量不合格引擎而又起飞了的飞机 一样,不但会毁灭自身,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灾难。所以,教育回归人的自身、 回归生活、回归文化层面,已是中国教育迫在眉睫的选择。对于居于文化高地的 高校來说,弘扬文化育人之风,事关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传统的知识育人观的扬弃者,文化育人认为,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也是学生文化养成的地方,学生要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相比较而言:知 识传授是单向度的,难以体现时代精神,文化传承是全方位的,包含动态的知识; 知识传授往往与实践相分离,传授的只是经验,文化传承同实践是一体的,能体 现最前沿内容;知识

7、传授注重人的智力因素开发,文化传承则注重人的智力因素 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知识传授的取向是继承历史,文化传承的取向则是推 动吋代。由于文化育人的价值取向立足于人的全而发展,致力于学校的文化内涵 建设,因而它更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避免知识育人的片面导向。3 文化育人的意义据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文化育人是学校可 持续发展的动力,它能够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人的全 而、和谐发展,构建起一个整体的、均衡协调的“绿色”教育生态。我们有必要 深刻反省以往教育H标定位的失误重知识而轻文化,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 思想,营造和谐奋进并富有各个学校特色的文

8、化育人氛围。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也是现代高等教育一种崭新的类型,其 教育理念具有广阔而又深厚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从“培养数以千万 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角度看,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问题,需要在对 传统高等教育进行反思的同吋,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予以科学把握。从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内涵建设”还是“示范校”建设,无论 是打造高职教育强国还是铸就有特色、有甜牌的高职院校个体,文化育人的有效 开展和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都已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特点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践在不断加强,文

9、 化品味在不断提升,文化育人的方式、载体和功能在日益丰富。但从宏观上看, 高职文化育人体系始终以提升一线技能型人才质量为核心,以各个行业的职业精 神为主导,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环境为平台,其职业性、行业性和开放性的 特征非常鲜明。.文化育人的职业性高职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致 力于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一清晰定位使“职业性”成为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它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教育 教学的方方而而。校园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给高职院校校园精神的提炼、价 值理念的形成,还是给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活动的开展,都

10、抹上了浓厚的职业 性色彩。如水利类高职院校的水文化,经贸类高职院校的商文化,便是将学校对 应的职业特性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灵活应用的生动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高 职院校是为企业培育“准员工”的“培训营”,企业的需求和用人规格是学校人 才培养的重要标尺。对企业而言,职业精神是员工的重要品质和核心素养,具备 了优良职业精神的人才能胜任职业岗位,成就企业的辉煌。因此 职业精神顺理 成章地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性”特征的显性因子,职业精神文化的构建成为高职 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主导。精神文化的思想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职业人才的人格走向。不同于专业知识的 教授,职业精神的谢造过程注重意志、信念、道德、责任的汲取,

11、是学生全面“职 业化”的引领。不少高职院校以职业精神为主线,将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校园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包涵的科学、人文精神,促使学生良好职业精神的养 成和内化,达到润物无声的功效。如金融财会类职业学院以“诚信”这j行业的 基本职业操守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软破件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感 染、熏陶等,涵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和品格;“求实求精”则多被机电类高职 学院引为文化精粹,以精益求精等原则进行物化,帮助学生形成精细化工作、精 站化从业的职业习惯。2 文化育人的专业性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同感,一方面来自对学生优良职业精神的欣 赏,另一-方面则在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看重。高职

12、院校文化育人的专业性,强调 的就是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对专业能力的关注度和弘扬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主 要包括该高职院校专业表征所指向的职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2005年,国务 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和关政策文件出台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 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索养的氛围极好,各高职院校培育和铸就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 文化育人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 合,大规模实施工学结合;构建与行业标准相一致的实验实训场所,提高学生的 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聘请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缩短了学生掌握先进职业技术 的吋间差。这种“零距离”

13、的对接,使得诸多院校形成了一些核心的专业文化, 成为其文化育人的特色。除了从专业自身出发外,学校的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也是 专业文化提升的重要平台。专业型、学习型社团以将來所立足的岗位知识的学习 为H标,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探 讨形成专业技术创新的手段和实施方法。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实践活动、科技文化 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帮助学牛逐渐养成专业本能和专业兴趣,引发学牛对专业 知识、职业技术的执着追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习惯。 从实践上看,凡是在文化育人过程中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就 容易应和学生的职业感悟和认知,

14、培育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3 文化育人的开放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其与社会、市场、行业紧密关联。社会 需求、市场趋势、行业动态、企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指南针”, 而高职院校也为社会、市场、行业、企业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这种相辅相成 的内在联系构建起一种开放的职业教育生态。在这种生态下的文化育人工作,必 定会呈现出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多渠道的资源共亨和多维度的理念交融。在具体 的育人过程中,伴随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学生的文化而向也会打破传统的行进流程。一方而,学生可以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一线真切 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价值标准、道徳规范、

15、工作态度、行为取 向和生活观念,增强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许多外在的文化因子会自然而然地 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动态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校企合 作的“升级版”职业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高职教育界后,高职校 园文化的包容性、广博性、开放性不断加强,文化育人的功效也得到了不断提升。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探究丰富文化育人的路径和方法,除了不断 拓宽市场、深化校企合作外,校内自身优势的开发、潜在资源的发掘等都成为各 高职院校竞相实施的重要举措。如有部分高职院校尝试设立同一-类型的院校合作 发展联盟,强化整体优势;有些院校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新平台,引进国际化办学 理念;也有院校积极开发毕业生资源,设立、发展校友机构等等,这些都在开放 性上丰富和充实了文化育人的内涵。高职院校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育人方式的特殊性,即这种能够感染、 引导学生的文化应汁是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生态息息相关的,其 中,培育职业能力的文化是本,锻造职业精神的文化是魂,而营造工学交替、产 学合作生态的文化是链,这三者的文化功效不仅发生于现在,而II指向将來。所 以,对文化育人的考虑必须着眼于高职校园文化的整体,着眼于j个融各个要素 为一体的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育人文化体系。來源: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