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86941791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有答案一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高考语文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精品试题有答案一套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 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 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 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 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 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 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 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

2、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 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 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 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 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 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 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 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 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 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 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 来越高,但是社会

3、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 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 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 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 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 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 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 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 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 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 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 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

4、军需等目 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 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 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 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 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 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 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 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 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

5、 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 特点。B. 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 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 的利率要低得多。C. 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 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 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D. 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 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 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解析:选A原文第二段中说“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 用工具方面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多种 形式”,而A项中表述为“借贷信用形式的产生 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将“信用形式”的新特点 偷换为

6、“宋代金融”的新特点,意思发生明显变化, 与原文不符。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 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 工具。B.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 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 面的问题。C. 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 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 得一部分利益。D. 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 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解析:选B原文第三段中说“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 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

7、陆续出现了等 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而B项则错误地表述为“各类新 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实际还有 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 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 兴盛。B. 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 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 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 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 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 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 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 都起

8、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 了借鉴。解析:选D原文第三段中说“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 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D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偷换概念,应为“宋 代新型信用工具”,即指交子、关子、会子等便于携带 的纸质信用工具,不包括原来铜铁钱等不便携带的信 用工具。“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在文中 并无此表述,属于无中生有。1. 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全国卷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命题有什么规律?考查一般采用单一命题形式,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 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2. 从考查趋向上看,新课标全国卷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的考点有什么规律?2016年语文科考

9、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 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它包括“理解(B)” “分析 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 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该考点的两个层级、六个考点在每年的 试题中均有所侧重地考查。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 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 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 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 作意

10、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泛 读和精读。泛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 内养成抓关键点的习惯,为后面的解题锁定比对区间 做好准备。精读,培养学生抓命题点的“第六感觉”, 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接近命题人,熟悉高考命题的设误 类型和设误角度,面对一段话或一个词语,达到“一 看就知是命题点”的境界。一、两步阅读法 泛读精读相结合泛读,圈注关键信息点一、圈注关键句1.圈注论点句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 中心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 开议论。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 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一般来说,论点的提 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

11、,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 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 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 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 之”“因此” “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 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2.圈注论据句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 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 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 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 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 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可迅速

12、把握事理论据。 这样可迅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3. 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 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 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 系。而这些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 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 自然段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 把握文脉。二、勾画关键词类型阐释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 (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 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 等表范围的词语);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

13、、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一定、或许、 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 断的词语);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 (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举例子(例如、女口、人名)。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 内容或中心意思。精读一一选项与原文巧对照精读,就是把选项与原文巧对照,就是“比

14、”。比就是 “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 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 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 序”,也是“精读”的意义所在,其基本方法是“文题” 比对。由于“文题比对法”将在后面“备考怎么学”中专门 讲解,此处不再细说。下面通过2015全国卷II重点演示“泛读”环节,引导 学生圈注文中关键信息点。二、读文示范边读边标最快捷泛读,圈注文中关键信息点关注理由(2015*全国卷II)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 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 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 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15、2)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 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 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 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 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3)由于未被阅读 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 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4)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 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 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 素。(5)所谓“空白”,是说它有

16、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 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 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 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 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 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 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 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 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 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 富意象。(6)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 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 结构影响着理解。(7)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 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