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谈道德得必要条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一九九三年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四场正方:剑桥大学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复旦大学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题分析:辩题需要界定的概念:“温饱”;“谈”,“谈”是指谈论、实施还是指推行、建立;“必要条件” 正方论点:定义: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1道德符合人们的生产需要2道德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3道德的基本目标为解决温饱反方论点:1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 2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 3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四辩:反方四辩: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经过刚才一番的唇枪舌剑,我的肚子的确有些饿了,但是我仍然要把道德问题谈清楚 幽默 下面我总结对方的几个基本错误 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李代桃僵”,对方用生存来代替温饱,用温饱等同于生存来构建他们的立论基础 这显然是错误的 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扬汤止沸”,认为一个贫寒的人只要教唆他追求温饱就可以了,从来不问用什么手段,我刚才已经说过,如果到麦当劳里面打砸抢的话,这难道就能合法地追求到温饱了吗?这显然又是荒谬的。
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告诉我们温饱能够给谈道德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没有说不温饱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谈道德 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谈道德与谈道德的效果混为一谈 对方今天的论点可谓是云山雾罩,让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归纳对方漏洞,抓住要害,简明扼要 相反,今天我们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论证了,只要基于理性的人类存在就能够谈道德 下面我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我方的立场 第一,谈道德是基于理性的人 只要人类存在着,就能够谈道德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能够基于自身的理性而谈道德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温饱为基本前提而谈道德,恰恰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伟大和崇高 第二,谈道德是基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选择 人类如果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谈道德 否则必然导致人类历史生活的毁灭 群体统一的行动是社会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 而统一的行动是要以谈道德为前提 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谈道德,才能保证社会的相对的稳定和有序,才能赋予整体人类活动的价值内涵。
这是谈道德被历史和经验证明了的社会意义 第三,谈道德是基于人们摆脱贫困的热望 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要谈道德的理念,更要谈在现实社会当中的人类该何去何从 环顾当今的世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成千上万,他们怎么办?不谈道德了吗?对方能够设想一下,在纷争四起的社会条件下,丧失人伦能够促成繁荣富强吗?相互残杀的鲜血能够浇灌出温饱的果实吗?显然不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越是贫困向人类发出强烈挑战的时候,就更要谈道德 第四,当人类迈向未来世纪的时候,更要基于人的理性来谈道德 当今的世界,环境、人口、饥饿、战争等等的问题都存在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当中,他们不谈道德了吗?不谈的话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从罗尔斯到唐君毅,又有哪个伦理学家不告诉我们要呼唤人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呢?我们、你们和他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风、像雨,以对道德的沉默来拯救这个脆弱的星球吗?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反方四辩基本上把辩题换成了谈道德有哪些作用。
因此正方可以抓住这些弱点 正方四辩:第三,对于饥寒的人,我们也认为他们应该也可以谈道德,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将心比心,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谈的道德更应是能帮他们解除饥寒再进一步过上好日子的道德,从这个角度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既然饥寒时也可以谈道德(尽管此时谈道德有些不“道德”,但毕竟还是可以谈的),那么温饱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因此正方的观点是错的,反方的观点是对的 问题分析:正方一辩: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将“谈道德”界定为推行道德,这对于正方是非常有利的,但应进一步阐述 这里最关键的“谈”的界定,因为辞典上只有“谈论”的意思,这显然是于正方不利的 正方还应否定解释为“谈论”的可能性,因为作谈论解释,辩题将毫无意义,如果只是谈论的话,那随时都可进行,除非人不活了,这是无可争辩的 第二步还应从进行推出“推行”,重点从“温饱”的主体着手,主体是个人还是众人,前者主要是实施的问题,后者则有维持与推行的问题了。
而谈众人才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 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 人活着不仅仅的为了吃饭 偷换概念,即将“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转为“温饱”和“道德”相比谁更重要 正方二辩: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 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 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 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 帮对方说话 “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谈道德,这不是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么?另外,正方在后半部分将论题转换,由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转换成了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 反方二辩: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
达尔文在其环球旅行中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 他们有温饱吗?(此时的布希曼人应经有了道德观,该例子不难说明问题)没有 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 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 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 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 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正方三辩: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 大家都不能够实践的规范,不叫做道德 对方只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 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都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行为,这不是道德 譬如说,一个医生冒着生命的危险,到瘟疫横行的地区去行医,大家赞美他 但是另外一个医生不去,大家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 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 如果那是道德的话,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不要在这里听辩论,大家去索马里呀 关于道德的起源,第一,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悉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 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可能产生道德吗?大家抢都来不及。
狠:将超道德从道德中划分出来 后面反方的很多回答正方都可以将其归为超道德范围自由辩论体现了概念界定的重要性 正方由于没有把命题中的重要概念讲清楚,所以在辩论中很被动 在辩论过程中,正方应坚持现实主义的作法,要强调道德的从无到有的产生、建立、推行过程 反方是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强调这个世界应该怎样,人们应该怎样 也可以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摆脱今天的道德观的束缚 6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