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28669842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三单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猎人海力布(一)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教学主题:猎人海力布(一)授课对象:五年级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达方法。教材分析该单元以“民间文学”为主题,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故事描

2、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他把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一块石头,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因此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重点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

3、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学习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评价

4、任务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故事。2.会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学习过程 课题9.猎人海力布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

5、等词语。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评价要点环节一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民间故事,那就是(板书:猎人海力布) 锻炼学生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大意的能力。环节二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2)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板书:大声朗读 默读 速读 等方式)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

6、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生总结、汇报:课文总共可以分为四部分:(出示课件4)第一部分(12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帮助大家,大家都非常敬爱他。第二部分(3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第三部分(58自然段)故事的经过。写海力布借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第四部分(911自然段)故事的结果。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二、初步自学。(课件出示5)1.自学提示:(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看谁用的字少。生总结、汇报: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变石头

7、这几件事。(板书:救白蛇 得宝石 听鸟语 救乡亲 变石头)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6)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3)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学生能抓住要点,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环节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三、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1.背

8、写课后生字。2.熟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3.思考: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作业的布置能夯实基础知识,同时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复述故事。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评价要点环节一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请一位同学再把这个过程讲一讲。(生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为下文的复述做准备。环节二二、合作交流。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11)生交流、总结、汇报:行动:把猎物分给大家语言:

9、告诉大家灾难就要到来结论:通过语言、行动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人。(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救人)2.人们对海力布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出示课件12)生总结并汇报:海力布把猎物分给大家,受到人们的尊敬。当海力布变成石头后,大家非常后悔、非常悲痛。通过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海力布,因为他是那样善良,那样舍己为人。三、讲故事,练习复述。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出示课件13)1.师指导讲故事(1)叙述要清楚,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2.

10、自由练习。3.指名汇报,师生评点。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你会怎样对待身边的人?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结构。知道作者的写作特点。(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5)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6)1.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2.找一找其他的民间故事读一读。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提升。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大声朗读 默

11、读 速读10.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主题:民间故事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

12、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4)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2)基于阅读:学生基本具备了朗读课

13、文的能力,已经学会默读,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需要提高体会有关词句表达效果、对基本表达方法了解领悟的能力。 (3)基于习作: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如何具体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是训练的重点。(4)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说出感受和想法,需要继续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3、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

14、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评价任务: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2.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1.通过默读、浏览、指名读、范读等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