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286695132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说起三国演义,这可是一部颇具历史色彩的经典巨著,在这字里行间中,也必定是有着勇力过人的张飞,义薄云天的关羽和嫉恶如仇的刘备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相比之下,吕布自然会被读者埋没,但就是这么一个瑕瑜互见的人物的背后,却隐藏着我们现代多少人的影子。 话说吕布出场之际,一身战甲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三两下便打得敌军溃散而逃,他的那股猛力与勇气,瞬间在董卓等人眼前一亮,吕布终究是瑕不掩瑜,被人人称赞。但就是这么一个可抵千军万马,独自一人大战刘关张三大豪杰的强劲干将,最后却落得个无人愿收,屈辱而死的结局。谈其原因,也只能是吕布自己的一意孤行,以至于曹操对有勇无谋的他不屑

2、一顾,又是吕布自己的性情多变,投奔时听命于主公,一得官职后便是放纵不羁,就这样最后无人愿意甚至是无人敢接受他,到最后也是他的性格让他在战争中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在他死的前几秒钟,你觉得他想的是什么?所谓将死之人,其言也善,也许他害怕死亡,但他作为这么一个骄傲狂妄之人,本性难移,终究还是会想着来世杀尽眼前这些让自己蒙羞的人。 逝者如斯乎,时间,历史都不容我们改变,但若上帝赐给吕布一粒后悔药,让一切回到开始,难道历史会就此全面改变吗?难道吕布会不再一意孤行?难道吕布会虚心听取意见?难道吕布会放下骄心,开始思考?答案当然是不会,究其原因,也还是他自己,他的改变,也许只是会对敌人多恨一点,杀得更猛

3、一点,最后头脑更加不清醒一点,他骄傲放纵的性格自始至终束缚着他,以至于他从未察觉。虽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但却不懂得向他人学习,定自己为一方霸主,鹤立鸡群。于是,后悔药只是延缓了他的死期,留下的只是吕布继续放弃思考的那丝丝可悲,只是曹操对其有勇无谋的进一步的嘲笑,唾弃。那么,就算上帝无数次向吕布伸出援助之手,就算吕布有着无数粒的后悔药,又有何用,这终究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吕布无法放下骄心,无法抛弃之前的态度,那你呢? 在吕布背后,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现代的高智商人群,虽说是高智商,但在这变幻莫测,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压力之下,不免有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因骄傲而失败,有的因懒惰而失败,有的因墨守成规,

4、不懂创新而失败。在他们失败之后,那一刻,他们并没有多想,只是异想天开的乞求一粒后悔药,后果可想而知是无用功。到最后,他们只会如同狼群惊散的羊群,迷失未来的方向,活着的他们也许从此就像死了的行尸走肉。 然而,也许这部分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败在哪里,因为在失败与困难的重重压力之下,他们妥协,甚至是害怕了,最后他们连人最宝贵的思考的力量都抛弃了,最终他们只能沦为社会的败类,就算上帝施舍给他们几粒后悔药,又有何用,他们的心,早就因为他们自己而死。 骄心也好,懒散也罢,对于失败与困难的重重打击之下,若不抛弃这些你未曾放下的甚至不愿放下的,就难以改变现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若不抛弃自己的不良心理,也许相应

5、的,成功会无情地抛弃你。 给吕布一粒后悔药,也许不如给他当头一棒,如果给你一粒后悔药,你能冷静思考,抛下之前你放不下的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评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滔滔长江东逝水这一类到处颂扬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全国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士、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士,来论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没有能力之

6、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宇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万分态。这些个人士给了我很深的教诲。虽有这些个人士,但最令我有所感触感染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士。 下印象最深的人士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厥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动静,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厥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年龄,刮骨疗毒不惮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

7、变得全国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荩臣,需要一个可以或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荩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个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认为这类人应该相貌不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有多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

8、曹操的气量宽宏,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全国就承平了。厥后又发明刘备也不是一般人士,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全国也承平了。目光短浅,宇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谋杀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个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感染,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夏日,趁着凉爽的晚风,一个人独自乘凉,悠闲而自得。打开音乐,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像

9、徜徉的海水般奔流不息,波兰起伏,其音调扣人心弦。 冷风迎面而来,我抬头仰望着天空,看见群星闪耀,就像一幅幅画面在涌动,朦朦胧胧的,一场帷幕映入我的眼帘。眼前浮现了一个硝烟四起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朝政衰败,奸臣当道。天下三分,曹操扶天子以令诸侯,杀董卓败袁绍,虎踞中原。孙权挟天险而望中原,龙盘江东。刘备至贤至德,乃东汉皇室后裔,胸怀光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志,天下之民无不竞相称颂。但恰不逢时,时运不济。而我,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刘备帐下的一员大将。 为此,主公三顾茅庐,邀孔明出山。孔明深感其诚,决心辅佐主公。在其帐下运筹帷幄,点兵派将,贯看春风秋月。从此,刘备形势大逆转,经过了赤

10、壁之战一役,战势峰回路转,曹军大败,蜀军实力大增。几年之后,蜀国兵强马壮,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作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要不了多久,只要坚持军师的联吴抗曹政策,中原将唾手可得。可是,感情迷失了方向,动摇了真理的抉择。 刘、关、张三兄弟自桃园结义后,情同手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不幸地是,关羽被吴国的吕蒙所杀害。主公大怒,不停军师的多番劝阻,誓灭吴国。为此,兴兵百万,御驾亲征。但是使不得如意,双方交战,必有一伤,将上死伤无数,横尸百万,主公也落得个白帝托孤的下场。近在咫尺的梦想,又陷入了万丈深渊。 伐魏大计,任重而道远。诸葛丞相为完成主公所未了之心愿,南征北战,六出祁山,

11、挥师北上。眼见就要大获全胜,可恨那刘阿斗枉信奸佞,不明是非,召丞相回朝,所以又功败垂成了!这真是可悲又可叹阿! 丞相虽然神机妙算,却也过于谨慎。自马谡街亭失守后,他更是不相信任何人。他事事亲力亲为,以至于心力交瘁,悲歌五丈中原。见到这一幕,我不禁潸然泪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是何等的遗憾啊! 丞相去后,魏延等纷纷造反,蜀中经此一战,兵困马乏,即使有丞相的传人姜维把持要塞,但始终难以力挽狂澜,大势已去哉!魏军反击,汉中临危,到处是残亘断壁。眼见着将士们一各个倒下,我心痛不已。在一次的运粮中,我军受伏,全军覆没。作者为这次的运粮官,我只有孤军奋战。一支离弦的箭似豹狼野兽般飞射而来

12、。我心悸未定,“刺”一声惊天动地,一股剧痛涌上心头,顿时血液四溅,倒于马下。 冷风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急促地喘了口气。余悸未定,原来是南柯一梦。 岁月蹉跎,斗转星移,谁胜谁败又何所谓呢?战争,给百姓带来家破人亡,七兵马革裹尸,蒋军战死沙场。这只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带来的灾难罢了。到如今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一坯黄土。 感悟伤吾怀,抚膺长叹息。 音乐声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一段熠熠生辉的历史罢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小时侯,我曾听大人讲过许多三国故事,那些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以及新奇的故事情节在我的懵懵懂懂的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我了解到了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看过一些

13、权威专家的点评,因为那时还未读过三国演义,所以思想上还是受到他很大的影响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我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当我真正用我自己的眼睛去读三国演义时,一种全新的感受笼罩了我,这是一座博大的艺术殿堂,我不禁惊叹罗贯中的神笔。他用朴实的语言道尽人间的沧桑,将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首先故事扑朔迷离,有“浪后波纹,雨后之妙”“凡文之奇者,必有先声,后有余威”之称。本是董卓结吕布,却弄出吕布杀董卓;本是刘备助袁绍,却弄出关公助曹操;本是关公寻刘备,却弄出张飞杀关羽;本是关公立军令状杀曹操,却弄出关羽华容道放曹操;本是孔明气死周郎,却弄出孔明哭周郎这些波澜起伏的故事情

14、节紧紧扣住了我的心,让我时而欢快,时而悲叹,时而掴掌,时而扼腕。大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斗转星移,雨覆风翻”之势。 其次,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仁德的刘备,睿智的孔明,奸诈的曹操,忠义的关公以及英才的周瑜,忠厚的鲁肃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读之如见其人。这其中我最赞赏与喜欢的就是曹操与孔明了。 一提起曹操,人们立即会想到“老奸巨滑”的字样,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戏剧中,他一直都是反面角色。虽然在那个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这正是他远见的所在,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人是不会看着国君无能而使国家就此败落下去的。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强大的袁

15、绍,统一了北方,他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爱惜人才,这些都为以后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作者还大力渲染曹操的文学才华,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文可谓独具一格,有名的“横塑赋诗”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言壮语。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诗句,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作者也写到了曹操性格中多疑的一面,如“错杀杨修”“兵退斜谷”等几篇都是很好的例子。 孔明是罗贯中笔下的又一大传奇人物。从定三分隆中对策到火烧新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作者无一处不渲染他的智慧和他的宽容大度,尤其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孔明不仅注重军事,同样也注重农业生产,特别是注重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七擒孟获”的故事就体现了他独具慧眼的政治远见。孔明精心辅佐蜀汉两代君主,从不敢有一丝懈怠。即使晚年重病在身,仍苦心经营他收复中原的事业。作者正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孔明这样一个集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身上,表达了作者向往智慧、崇尚正义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后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小时候,我看的是插画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眼中仅仅只是如同漫画一般的小人书,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只记住了一些骁勇善战的虎将,忠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