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86691870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高一物理学案(22)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1、2牛顿第一定律i老师对你说:一切的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3)本节课关键词:惯性、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改变的原因问题3.物体为什么能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结论:问题4:运动的汽车和火车哪个容易停下来?为什么?学习的重点:理解和掌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知道惯性的概念。学习方法:认真阅读教材,课上与同学老师共同完成学案,注意各个概念之间的三、惯性:区别;要密切联系第二章的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支情提制 |1惯性和力的区列2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多少的区丽问题1:物体不受力能运动吗?运动一定要受力

2、吗?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一、历史的冋顾:1. 亚里上多德的观点: 2. 伽利略的观点:3. 笛卡尔的观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问题2: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什么?你怎么理解?请大家分析。2. 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三点物理思想:(三层含义)(1) (2) (3)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1) 1概念:2. 对惯性的理解:(1) (2) (3) 注意力与惯性的区别。没有力的作用吋,惯性体现在有力的作用时,惯性体现在(4) 惯性大小的量度是.(5) 惯性与有关;与无关问题5:你怎样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阅读教材,填写以下问题四、运动状态的改变1.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只要不是状态,物体的速度必定发

3、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_定产生o2. 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是物体的表现,是由决定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即的快慢,这是由来描述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多少即的大小是由决定的。你的收获与反思:高一物理学案(23)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3牛顿第二定律i老师对你说:当你能够学以致用时,你学得最好。本节课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的重点:知道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理解掌握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先知道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并且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其重要的问题说明。问题1:你知道力与加速度究竞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先猜猜看。请观察实验,并得到结论。一、实验1 两个小车

4、的质量相等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2. 两个小车受到的力相等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结论: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内容2. 表达式:表达式中各量的意义:3. 对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说明:(基本特性)(1)(2)(3)(4)(5)(6)支晴提斥1. 请注意表达式中各量均取国际单位2 .注意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3表达式中的“ma”不是力。4.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吗? 课堂练习问题1一辆小汽车的质量mE.OX dkg,所载乘客的质量是m,=2.0X 102kgo用同样大小 的牵引力,如果不载人吋,小汽车能载重的加速度是a =1.5m / s那么载人时的加速度是多 大?问题2.质量为m的

5、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力F的作用, 试讨论(1) 物体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2) 每一个力是否都产生加速度?(3) 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如何?(4) 物体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状态?问题3同学们再考虑几个问题(1) 物体受拉力前做什么运动?(2) 物体受到拉力作用以后做什么运动?(3) 如果拉力增大,加速度如何变化?(4) 如果撤去拉力物体做什么运动?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由小车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 m a的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A、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及受到的拉力,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B、保持上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 三者

6、关系。C、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就可以得到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D、先不改变小车受力,只改变小车质量得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第系。再保持质 量不变得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2、坚直向上飞行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又返回原地,假设整个过程中子弹所受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是()A、始终变小。B、始终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3、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F和F2的作用,这两个 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物理问题研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2、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特点。

7、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的一般方法。课后作业:1书53页7.8题2请讨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步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进一步讨论的)你的收获与反思:高一物理学案(24)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5力学单位制i老师对你说:当你有兴趣时,你学得最好。本节课关键词: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学习的重点:掌握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问题1:请举例说明你学过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一、关于单位和单位制问题1. 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间的单位关。2. 基本单位:根据物理知识学习的需要,人们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均为基本单位。3. 导出单位:由基木单位经

8、物理公式推导幽来的单位。例如:力、加速度、功等。4. 单位制:国际单位制、非国际单位制。高中阶段学习中,都采用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学案(25)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6牛顿运动定律应用J丨老师对你说:当你遇到理智挑战时,你学得最好。II本节课关键词:动力学的两类问题、桥梁学习的重点: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 思想及与方法。请你采用的学习方法:认真对物理情景及物理过程的分析,思考用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关键何在?加强团队同学间的合作。一、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2.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

9、梁二、动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先做练习题,再总结)1.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处理方法及步骤是:(1) (2) (3) (4) 课堂练习1 书上P60- (1)2.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的处理方法及步骤是:(1) (2) (3) (4) 课堂练习2:书上P60 (2)向你介绍三、解题方法1. 可采用正交分解法。2. 整体法与隔离法(1)在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应先把连接体当成一个整体, 分析受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2) 若要求连接体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则把物体隔离,对某个物体单独进行受力分析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该物体列式求解。3 .图像法可利用位移图像或速度图像求解问

10、题,直观形象,一冃了然。运用图像分 析法解决问题时必须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与图像结合起来分析,再依据相应 的物理规律公式作出正确的解答。课堂练习3书上P60-4 5、6你的收获与反思:高一物理学案(26)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7超重与失重1老师对你说:当你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你学得最好。1i I j本节课关键词:超重失重学习目标1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会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的有关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小组之间的协作,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的团队精神。学习重点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学习难点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建议学法1、通过实例分析和主活感

11、受加以体会,深刻理解超重和失重。2、与学习小组的同学研究教材,作好学案预习,课上积极讨论。需要预习的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学习过程:一、观察实验与亲身体验问题1、你认为什么是超重与失重现象?你有亲身体会吗?(做实验试一试)问题2、完成上述活动后,请给出超重与失重的明确概念结论(1)超重(2)失重二、超重和失重定量分析1、超重现象(1) 超重(2)超重定量分析问题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超重现象?(小组讨论)* (3)结论2、失重现象(1)失重(2)失重定量分析问题4、在什么情况可以产生失重现彖(小组讨论)* (3)结论问题5、当AB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多少?

12、它们作的是什么运动?(4)结论问题6、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变大了,失重就是 物体的重力变小了,你认为对吗?综上所述:超重与失重仅仅是一种好像物体的重力,其实只是三、归纳规律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交全班)(1)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受的重力支持力(或拉力)(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加速(减速)运动时,重力与支持力(或拉力)的关系是:物体受的重力物体受的重力物体受的重力物体受的重力加速上升时,加速度的方向 减速下降吋,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下降时,加速度的方向 减速上升时,加速度的方向结论:学习上述内容后你的质疑高一物理学案(27)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一)

13、Ii老师对你说:当你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你学得最好。本节课关键词:平衡条件应用解题方法学习的重点: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方法,能熟练的求解相关问题一、力的平衡含义:(1)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吋:这两力(2)受到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3)受到多个共点力平衡问题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如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相关问题时,平衡条件可叙述为:三、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1)(2)(3)(4)(练习基本习题,见卷)|向你介绍|:用正交分解法的平衡条件的正交表达形式解题具有三大优点:iI其一,将矢量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使难度降低。其二,将求合力的复杂的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变为正交分解后的直

14、角三角形问题, 使运算简便易行。其三,当所求平衡问题中需求两个未知力立,这种表达形式可列出两个方程,使 得求解十分方便。(习题训练)你的收获与反思:二、平行四边形定则高一物理学案(28)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复习(二)Ii老师对你说:当你对老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你学得最好。IIL本节课关键词: 分力 合力 力的合成学习的重点:明确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掌握力的合成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问题1:同样一桶水,可以一个同学从一楼提到二楼,也可以让两个同学共同来 完成,这说明什么?内容具体完成过程随堂练习1:(1)两个分力同方向(2)两个分力反方向(3)两个分力互成90。角(4)两个分力互成锐角(5)两个分力互成钝角注意:合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问题,你能总结岀什么规律?一、合力与分力1、合力2、分力问题2: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是否有关系?如果有关, 又有什么的关系? Fi + F2=F?对吗?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