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在不同炮制方法下浸出效果的研究 【摘要】目的:黄芪有多种传统的炮制方法,研究各种炮制方法对黄芪浸出效果的影响状况,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用醋炙、酒炙、盐炙、蜜炙、炒炙方法对黄芪进行炮制后,测定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醋炙、酒炙、盐炙、蜜炙后,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高,其中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而炒黄芪最低结论: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关键词】黄芪;炮制方法;黄芪多糖;水溶性浸出物R281B2095-1752(2016)31-0341-02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重要的补气药,而黄芪补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芪多糖,且易溶于水,水提液中分得葡聚糖AG—1,AG—2及两种杂多糖AH—1,AH—2[1]因此,我们对黄芪的几种炮制方法进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对比1.实验材料与仪器1.1材料黄芪:蒙古黄芪哈尔滨市药材公司提供1.2仪器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型号—TG328A、准确度:0.1mg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型号—GZX—DX—30×352.实验方法2.1黄芪的炮制炒黄芪:取黄芪饮片50g放在热锅内,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筛去麸皮。
酒黄芪:取黄芪饮片50g,黄酒20ml加水10ml搅拌均匀,闷至1小时后,置锅内炒干,取出放凉即可盐黄芪:取黄芪饮片50g,盐2g,溶于适量水中,与药搅拌均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锅内炒干,取出放凉即可蜜黄芪:取黄芪饮片50g,炼蜜12g,与药搅拌均匀,在70℃~80℃烘烤2小时即可2.2提取方法冷浸法:取供试品黄芪,粉碎,过2号筛,称重4g(准确至0.01g),置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吸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按上法做实验三次,取平均值2.3实验结果各种炮制方法对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浸出效果见表2.4实验讨论从以上实验结果看出,各种方法炮制的黄芪,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不相同,其中以蜜炙黄芪、盐炙黄芪、醋炙黄芪、酒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而炒炙的较低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主要是由于蜜没有挥发性,同时蜜对黄芪水提取物影响不大,因此使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高。
蜜黄芪是补气佳品,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据实验研究表明,生黄芪于蜜黄芪相比较,以蜜黄芪为佳在上述实验中,蜜炙黄芪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增加53.56%,而黄芪补气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芪多糖,且易溶于水,因此我们认为密黄芪的补气之功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明显增高有关,也同蜜的协同作用有关醋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13.85%,是由于黄芪中含有游离的生物碱,与醋共炙生成生物碱盐,而生物碱盐易溶于水,因而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酒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6.22%,是由于黄芪中含有生物碱易溶于醇,难溶于水,酒炙增加其溶解度,从而提高浸出效率盐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7.78%,是由于盐能引药入肾经,能渗透到组织细胞中,因而增大了黄芪的溶解性能,使浸出物含量增高炒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降低4.44%,是由于受热时间长,一部分成分变性,另一部分炭化,使溶解度降低,因而降低了浸出效果但炒黄芪在药用功能上可增强收敛、止泻之功3.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讨论说明,黄芪的传统蜜炙、酒炙、醋炙、盐炙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中以密炙黄芪效果最佳而黄芪传统的炒炙法,虽然可增强收敛、止泻作用,但对水的浸出物含量有影响,故在补气时,不易选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1]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14.[2]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7.[3]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中药炮制学[M].科学出版社,1992,127.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