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汶上县中医院脾胃科;山东济宁272500)【摘要】目的:评估脐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济宁市汶上县中医院自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2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对照组采用口服胃肠动力药物,静脉注射或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治疗组采用脐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各治疗7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进行JOA评分,并观察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辨证论治,利用神阙穴和艾灸以及药物、生姜四方面的作用,穴位刺激,使药物渗透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患者更易于接受【关键词】脐灸;中药;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系多因性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其中主要因素有:①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家族聚积性在双胞胎中,其中一人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另一人的患病几率较其他人要大。
胃肠运动障碍,包括胃排空延迟、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等③胃酸分泌异常,而这些症状被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④内脏感觉过敏,研究发现FD患者胃的感觉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的异常有关⑤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研究证明,部分FD患者进食后胃底舒张容积明显低于正常0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和抑郁、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肠激素等也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故目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易于反复通过应用中医学指艾灸疗法,利用神阙穴其特殊的穴位特点,搜集四诊材料,辨证论治,将所选取的中药方一是内服,再就是用同样的方剂研细末,一部分醋调后用于填脐,另外一部分装袋后平铺于脐上该研究利用神阙穴和艾灸以及药物、生姜四方面的作用,穴位刺激,使药物渗透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效果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04月-2018年0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200例,男85例,女115例;年龄55岁-72岁,平均年龄63.5岁;病程0年-5年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亚型诊断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与上腹痛综合征胃镜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溃疡、幽门梗阻、肿瘤及肝、胆、胰、脾等器质性病变2方法1.2.1对照组口服西药促进胃动力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等,严重者静脉注射用药1.2.2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脐灸疗法配合相同的中药内服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选择脐灸所用药物及口服中药汤剂、(1).脾虚气滞证治法:健脾理气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若由于睡眠质量不高影响情绪,导致胃痞病的发作或者加重,加安神药物,合欢皮、夜交藤等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处方:理中丸加减4)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若口苦加全瓜蒌、蒲公英等甘寒之品,为防止出现苦寒败胃,湿热伤阴,加入少量沙参、麦冬、生地清热生津之品5)寒热错杂证治法:辛开苦降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餐后饱胀和早饱感都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等药物,即健胃消食,又改善食欲,增加食量。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标准判定1.3.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有效:症状改善1级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1.3.2.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33-537)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结果治疗组痊愈58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38例,显效32例,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问题与展望目前,临床治疗消化不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尚不统一;其次,多数研究缺乏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可靠性不足。
西药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并存在一定耐药性,不适合长远进行,而胃起搏器、手术等侵入性有创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优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予以遣方给药,应用中医艾灸技术治疗等其他方法,有效率均较高,特别是在改善症状上有其特殊优势,简便验廉,艾灸疗法在国际上亦得到认可,且副作用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系统深入探讨有效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对该疾病尚无统一病名,辨证分型需客观化、标准化,疗效的客观性和可比性相对较差4.结论本方法应用中医学指艾灸疗法,利用神阙穴其特殊的穴位特点,搜集四诊材料,辨证论治,将所选取的中药方一是内服,再就是用同样的方剂研细末,一部分醋调后用于填脐,另外一部分装袋后平铺于脐上该研究利用神阙穴和艾灸以及药物、生姜四方面的作用,穴位刺激,使药物渗透皮肤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效果显著本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对于医院提高了知名度,增加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数,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李乾构;萎缩性胃炎辨证的证型探讨[J];北京中医;1992年03期2.肖茜;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3.胡一莉;慢性胃炎从湿论治[J];光明中医;2002年05期4.胡慈姚;;论“百病生于气”与气机理论的临床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6期5.邹颖;郑学宝;;老年慢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近况[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