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山西统战特点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国民党当时已蜕变为大资产阶级掌 握的政党,它虽然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被迫实行国共合 作,但其反动本性不变,仍然顽固坚持一党专政,不给中国 共产党以平等权利,因此,双方始终未取得正式的合作形式, 使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一种很不完善的合作在山西,中国 共产党与阎锡山在抗战初期的合作,一方面受着这种统一性 的制约,表现出许多与全国国共合作一致的地方;另一方面, 又由于山西具体的历史条件而在某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有 所突破,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山西特色首先,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抗战初期的统一战线在组织 形式上具有与全国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的特点第二次国共 合作在组织形式上采取党外合作、派人协商的方式,只有人 的来往,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山西抗日统一战线还采取了 一定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第二战区民族革 命战地动员委员会,第二种是牺盟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与阎 锡山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山西特色的主要所在牺盟 会原是在1936年9月由一些进步青年发起,又得到阎锡山 支持的官方抗日群众组织这是阎锡山转向抗日后双重政策 的产物他一方面想采用共产党的方法,利用进步青年的力 量,发动群众,保卫山西;另一方面,想利用牺盟会领导群 众运动,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他所允许的范围内。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合作在军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共两党领导下 的军队配合抗战但这两支军队除了在战略或战斗上相互配 合外,在具体的军队人事组织方面各自保持自己的独立领 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则与阎锡山不仅在军事作 战方面作了比较密切的配合,而且还适应战争的需要,事实 上合作建立了一支新军新军形式上与牺盟会具有类似的性 质,其名义上由阎锡山直接领导,其中也有一部分阎锡山的 旧军官,实际上具有双方合作的统一战线性质以后,由于 共产党员实际掌握着大部分领导权,并经过与旧军官一系列 的尖锐斗争及其逐步淘汰,新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 日武装再次,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在抗战初期的合作是具有一定政治纲领的合作1937年11月6日,阎锡山公布了由薄 一波等起草的《山西省民族革命十大纲领》,向全省提出了“贯彻全民抗战,组织自卫队、游击队,开展游击战”和“铲 除汉奸卖国贼及坏官、坏绅、坏人”以及'‘切实执行合理负 担,逐步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等十大任务这个纲领, 形式上虽然不是以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共同公布的,但纲领 的内容基本体现了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精神,又 是由共产党员起草的,它适合了当时山西抗战的需要,为当 时山西各界(包括在山西战斗的八路军)所承认,因此这个 纲领实际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
第四,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合作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实 际上进入了政权领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建立在各自拥有自 己政权基础上的1937年11月中旬,阎锡山要牺盟会选送 40名干部办一个短期培训班,经过短期训练后委任为各县游 击县长同时,阎锡山接受周恩来提出的将山西省划成若干 军区进行独立作战的建议,把山西全省105县按自然地理形 势划分为7个区,各区设政治主任一人,代行省政府职权 他任命的7个主任中有4人是共产党员,他们在旧政权瓦解 的空地上,行使阎锡山授予的职权,委任共产党员和进步人 士担任各县县长全省105县中有62个县的县长由以牺盟 会身份出面的共产党员担任这样,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 统一战线客观上进入政权领域,这使双方的统一战线事实上 发展到最高阶段,形成了在政治、军事、政权等领域中全面 合作的比较完善的统一战线,这在全国是比较典型的作者单位 贵州省思南县双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