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聂小春11103201学前教育本科二班【摘要】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最适合儿童的 成长,一直是众多教育家们致力研究的方向朱熹提山教育要注重方 法,强调教育的原则性,同时他还强调教育要全方面发展,注重事情 的先后顺序以及难易程度他把读书作为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从自 已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重视 与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关键词】朱熹;博通专精;循序渐进,有教无类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一 代儒宗其学说在宋后数百年的封建社会思想界中占统治地位,极受 推崇而他作为教育家所取得的声誉和成就,可以与之相埒,在中国 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章一、朱熹的儿童教育原则及方法(-)格物致知,博通专精朱熹继承了孔子的“君子博学于文”、“博学而笃志”和孟子的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的教学原则,提倡博学他从《大 学》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实践性观念,即“格物”与“致知”并以这 两个基本概念衍演出教学过程就是格物穷理以致知的过程他认为天 下之物,莫不有理,只有穷尽万物之理,才能达到天理通明。
因此 他主张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这与我们今天所 倡导的教育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把握住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能力 训练的多渠道当今的幼儿教育强调五个领域,也即:科学,社会, 健康,艺术,语言无不充分的说明了教育的广泛性和能力训练的多 渠道性不仅是幼儿,作为大学,中学,小学的学生,也是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教育思想多当今中国的教育有着深 远的意义)循序渐进,自强不息朱熹提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首先他认为这是由知识 本身的逻辑顺序决定的在学习中,由于书本及其“篇章文句,首尾 次第,亦各有序”,所以学习“不可乱也”、“未明于前,勿求于后” 学习的过程还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 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蹴等"循序渐 进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 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早在孔子时就被加以重视了,但是“因材施教”这个概 念是由朱熹首次提出来的朱熹称赞“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同时 他继承孔子的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发挥认为教师耍遵循教育者身心 发展规律,实施有个性化的教育,才是造就人材的重要教育原则和方 法。
他看到了学生具有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并认为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别科冃,进行不同的教育朱熹经常 而对很多学生,对各个学生的提问请教,他总根据不同的资质和水平 的高低给予恰如其份的解答和点拨在孔子“有教无类”的原则下, 朱熹提出“小以成大,大以成大,无弃人也”的教育原则,虽然在南 宋的社会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但这种思想闪耀着民本和人道精神的 光华,给后世先进的教育学以无穷的启示二,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的启示(一)教育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 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 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 发展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是按照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来开展教 育工作的但是有的幼儿园由于师资力量不够,还不能全而的开展这一教 育活动即便有的幼儿园能够开展也没有能够落到实处上,用它的课程去 套教育的五大领域,有点丢弃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园课程不同于小学 的书本化,幼儿园的课程本来是从幼儿实际出发建设起来的,所谓的“五 大领域”仅仅只是参考方案,让老师知道幼儿应该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 应该是贴近生活的幼儿园必须关注孩子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尊重 他们的需要,从幼儿的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让幼儿全身心、多感官 地投入到以观察、操作、交往和表达为主耍形式的各类活动中去让他们 从快乐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我,展示自我二)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朱熹认为,学校德育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可见,每个阶段的道德标准 和要求各不相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的道德教育是割裂的 或孤立的恰恰相反,朱熹认为不同阶段之间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各 阶段要互相衔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可中断童蒙阶段和小学 阶段是基础,大学阶段是小学阶段的扩充和深入因此,在德育过程 中,既要坚持每个阶段徳育的相对独立性,乂要坚持各阶段教育之间 的连续性朱熹的这一德育方法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 的、艰苦的工程,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地过急过高地要求受教 育者,幻想一蹴而就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既 存在着“雷厉风行”、“立竿见影”的不切实际的做法,也存在着急功 近利、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的弊端因此,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应该高 度重视朱熹倡导的循序渐进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 同的徳育方法,实施不同的徳育内容,即要做到“因材施教”。
只有 循序渐进,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和道德水平三,结语朱熹的教育思想当然并非尽善尽美,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思想但 是像上述的那些教学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即使是对今天的教学管理, 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至于他的严谨信真的教学态 度、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那是足可成为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工作者 们应该效法的楷模参考文献《大学或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朱熹•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