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析对农政策传播失效的障碍及对策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5页
文档ID:285707890
试析对农政策传播失效的障碍及对策_第1页
1/5

试析对农政策传播失效的障碍及对策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政 之首但在执行各项中央利农政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与中央政策相 违背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种田农户的粮食直补款被截留、地方政府非法征 用土地等本文将站在传播学的角度上,探究中央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失效 的深层原因一、“噪音”干扰把香农一一信佛的传播模式中的“噪音”概念结合到国家农业政策这 样一个社会传播过程中,同样适用我们可从以下两个角度來分析,即“技 术噪音”和“人为噪音”1.技术噪音:以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为例,还存在技术上达不到的地方,比如偏远山区,收不到电视信号或广播信号又以组织传播为例,国家政策的下达需 要通过许多层级,层级越多,损耗的信息就越多,比如我们发电站发出來 的电压都是几千几万伏的,但送到用户的家中都是220伏,这是因为要考 虑路途远近及电线的损耗,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技术上的“噪音”2 •人为噪音: 所谓人为噪音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人为故意错误地传达、歪曲传播者的意图,或受传者故意错误的理解传播者的意图农业政策信息传播过 程中,有人会为了私己的利益,故意扭曲中央政府政令国家三令五申对 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减免贫困家庭的学杂费,但事实上有很多真正贫 困的学生得不到这样的优待,被减免学杂费的学生往往是村干部的子女。

3.“噪音”与“冗余”社会传播中消除噪咅干扰的主耍做法有加大正面信息的传播量和传 播次数、这样就会增加“冗余”,也就是对重要信息进行反复传播,但需 要传播者做到一个综合平衡,以免“渠道超载”,使信息被当成“噪音” 屏蔽掉二、 传播符号的歧义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思想传达、情感沟通的文化工具,它包括声音、 语言、文字、图像等传播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载体是符号,传播符号发出 以后是离开传播双方独立存在的,特别是在传受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基础 的时候,它就不能使传受双方产生共同的含义时,就会产生传播的障碍 也就是说,传播者要把一种思想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受众,首先得把思想、 观念编码,转换成双方都能理解的清晰的符号这里我们还要特别强调非语言符号的场景附着性带来的误差在人类 的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意义不亚于语言符号在政策传播过程中, 常伴随着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短暂即逝,无法保存与复制的,是与 当时的传播场景紧密结合的,离开了当时的场景,非语言符号也就离开了 特定意义的空间,这也使得传播过程中出现对符号理解的误差三、 传受双方的差别障碍差别障碍是指由于传播双方的各种差别而造成的障碍差别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生活经验、教育背景以及心理因素等。

对农政策传播是一种下行传播,受众对政策作出的反应不仅受传播者 意图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农村受众本身的综合媒介素养2000年全国人口 普查结果表明,在全国8507万文盲人口中,城镇文盲冇1842万,占城镇 人口的4.04%;有6665万文盲在农村,占农村人口的8.25%文化知识的 慣乏,限制了农村受众接受现代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导致农村经济 发展滞后,形成了难以克服的怪圈因为文化索质的不足导致农村受众在 媒介使用能力上的劣势,也使用得农民在接收国家颁布的政策的信息时出 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也导致了政府与农村受众在共同的意义空间上存在 障碍四、传播渠道不够完善“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在此我们可把农业政策类信息传播分为组织传播渠道和非组织传播 渠道,可用以下图来表示组织传播是指某个组织凭借组织和系统的力量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秩 序、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传播是国家农村政策信息传达的主要途 径,是各级党政部门从上往下逐级传达英传播效果失真主要受以下几种 因素的影响:(1)信道网络不健全由于政治与行政体制方面的缺陷,我 们的信道模式基木上还只是以层层传达最高领导层的指示为主,并没有 真正建构成一个科学的信道网络。

2)信道经常受阻受利益驱动,政策 执行者对某些政策不贯彻不执行,造成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肠梗阻”和“走 样”3)信道不规范政府决策者没有必要的参照标识,政治权力就极 有可能陷入过分迷信自我或无所适从状态,更多地导致“唯长官意志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构成了非组织传播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大众传播 方式,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注册的各类电视台冇上千家,开办对农栏目的 只有1%,省级电视台中,只有约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专栏,与365家注 册的各种电视媒介相比,开办率只占4%尽管大众媒体机构在报道农村信 息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在大众传媒的报道对象中,“农民”基本处于“边 缘”状态在农业政策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渠道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在传播形式上主耍是口头传播,我们知道,它有许多优点,比如方便 简单、随时可传;亲近生动,富于人情味但口头传播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那就信息无法固定,容易产生扭曲,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变形,它最容易使 政策的传播完全走样,也最容易产生谣传此时,适时适量的正确舆论导 向显得格外重要五、社会舆论环境对传播障碍的扬抑传播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是相关的舆论的形成与大众媒介是分不 开的舆论,即在社会变动中产生的某种信息从信源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 扩散开来,获得一定范围的信息接受者,形成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意见,并 对社会事件产生影响。

以三农问题为例,自从政府传达要把三农问题作为 重中之重的问题来解决的精神之后,媒体便加大报道力度,让全社会都来 关注三农问题,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比如对农民T欠薪问题, 由于政府、媒体都一条心去解决问题,使得对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得到很大 程度上的改善所以,好的社会传播环境会抑制障碍的产生,相反,差的 社会传播环境会滋生传播的障碍媒体的舆论导向是利于培养好的社会传 播环境,也利于减少传播障碍的六、对策:构建良好的对农政策传播体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关于对农政策传播障碍的原因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能够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 传者、信息、传播媒介和受众四个要素的作用,可以针对上述的分析采取: ①减少传播层级,使传播渠道更畅通;②加强对农村基层的宣传,使传播 信息的透明度更强;③传播符号更规范,语义更明确;④加强农村基层的 文化教育;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⑥改进农村基层干部 的领导水平等微观方面的措施在宏观上:①充分发挥政府在建立良好的对农政策传播体系的引导作 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对农政策传播中的纽带作用;③引导农村受众的主 体认同感,提高农民朋友的媒介素养。

以此来弥合农村信息传播鸿沟,打 通农村舆论,合力建设农村信息交互传播体系参考文献:[1] 赵晓春主编•农业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 版[2] 施拉姆著•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3]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