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568736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烟台城市发展战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实习报告题目:青岛、烟台两城市发展战略姓名王士华院系地理与规划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10级本科学号20102613642指导教师王富喜2013年7月31日青岛、烟台两城市发展战略王士华(地理与规划学院 地理科学2010级本科20102613642)摘要:纵观世界城市体系的发展,正确的发展战略是不可或缺,处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中, 城市发展战略的产生,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打破城市发展瓶颈增加了信心,青岛在明确 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沿海城市发展的典型,在经济发展及区域辐射带 动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烟台作为相邻的沿海城市,却与之截然不同,缺乏上升到政府意志层 面的战

2、略,这是限制城市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城市战略 空间格局 产业格局当前,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已起到越来越重耍的作用,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 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经济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耍标志。(1) 在冃睹了相邻城市,青岛的H益崛起之后,发展的鲜明对比,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 距下,烟台该何去何从?青岛与烟台同为临海型城市,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无 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工业,旅游业以及港口的发展,烟台都落后与青岛。原因何在? 青岛市在明确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发展起来的,而烟台却缺乏上升到一定层次的发展 战略意图。一、青岛(一)、青岛市目前发展状况据数拯显示,“十一五”前四年,青岛经济年均增长

3、14%。2005年,全市实现GDP 为2695. 5亿元。“ 一五”第一年的2006年,全市GDP突破3000亿元,达到3183. 18 亿元。2008年,全市GDP跨越4000亿元大关,2009年达到4853.87亿元,进入全 国大中城市10强行列。青岛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Z,是山东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品 牌Z都”。工业有纺织、机车车辆、机械、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家用电 器、啤酒、卷烟等。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集团。 截至2007年度,青岛市共有2个产品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中国名牌产品 总数达到69个,占山东省中国名牌总数的25. 1%,

4、是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最多的城 市Z-o近儿年除了传统的轻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重化工产业也获得了 长足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突飞猛进,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截 至2007年,青岛市共有12家金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定。其中,海尔、海信、 中石化安全工程院建设的3家实验室还首批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认定。最近5年来, 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已由62家增加到8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89家增加到 150家。同时,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智能交通、网络家电、300公里高速列车 以及太阳能光热光电和生物柴油等循环经济领域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或核心技术正在 突破,从而带动了企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

5、提升。(2)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以轻工业为主,但是进入21世纪Z后, 青岛抓住了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特别是H韩的工业转移,积极发展重化工 业,使得重工业占经济的比例在2005年首次超过轻工业。另外,青岛的民营企业也 在近儿年异军突起,有力地带动了国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 创建中,青岛市民营企业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0个,占全市新增中国名牌总数的59%, 彻底扭转了以往该市依靠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名牌江山的局面。至此,青岛市民营 金业共培育了 38个中国名牌产品,青岛是山东省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全国也位 居前列。青岛的商业较为发达,位于市北区台东的商业步行

6、街闻名全国。2010年青岛市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 5666. 2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9%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0亿元,增 长1. 4%;第二产业增加值2758. 6亿元,增长12. 6%;第三产业增加值2630. 6亿元, 增长14. 4%o三次产业结构为4. 9:48.7:46.4。2010青岛GDP5666亿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达到9500美元,接近1万美元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24998元,增长11.8%;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

7、49元,增长12.4%。(二)、青岛市的城市定位与产业结构根据资料分析,可以将青岛的城市定位描述为:构筑大工业体系,包括港口、 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 料四大工业基地;打造“品”字大都市,构建大青岛的框架;保持在山东经济发展 中的首位度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冃标主耍有: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 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 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 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

8、小康社会。根据上述产业结构,用BCG矩阵分析法可知,旅游、电子家电、造船汽车机车 集装箱制造、石油化工和新材料是明星产品,应该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和市场机会, 以长远利益为冃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竞争地位。结合产品组合法分析,大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高度的公众支 持,因此属于坐鸭类。(三人“构筑大上业体系,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 城市”的战略及措施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结合青岛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构筑大工业体系, 打造国字号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1、从全新的视角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是市委市府2007年底提出的新的城市发展

9、战略,也是青岛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布局。首先这个战略是“环湾保护”,表现了经济发展要与环境相互协调,严格保护 环境的思想。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是青岛最重耍的生态环境。其次才是“拥湾发展”。它第一层意思是对青岛城市化进程做一个新的空间布 局,大约会取得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层意思是树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走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Z路;第三层意思是重新定义城市发展内涵,即要实行“以 人为本”的发展。该战略近期的主耍举措是打造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和保护胶州湾湿 地。从区域经济圈的角度看,该战略将提供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一个平台。这是青岛未來耍努力实现的一个蓝图。2、以制

10、造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要另辟蹊径从冃前的情况看,制造业将继续扮演青岛经济的主角,青岛产业的调整不可能 一蹴而就。面对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青岛仍然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青岛的制造业耍坚持走以 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否则发展余地 很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而,青岛市耍突出集约、环保和创新导向。3、从“外向型”经济转变到“内外优化”型经济青岛市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在人 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遭到严重挤压,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 从外贸出口看,青岛传统产品、加

11、工贸易出口仍占较大比重,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 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偏低。在这种出口结构下,面对着全球市场疲软,必然对整体 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对外开放是青岛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尽管遇到了困难但也不能放弃,问题 在于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青岛市应该在优化外贸结构方面加大力度,加 强鼓励扶持和分类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同时, 在提升外资层次方面强化措施,严格实施项冃准入标准,重点鼓励有利于青岛市经 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进制造业项冃、服务业项冃和环保项冃的引进。4、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彻底转变产业结构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对传统产业实行改造和技术

12、支撑,而且本 身就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传统的服务业包括旅游、商贸和运输等,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IT产业、 通讯、文化和中介服务等。青岛市要做出决策,确保今后儿年里,服务业比重每年 都要有所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四)、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3)(1)依托主城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 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 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 框架。规划以强化

13、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H 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 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 务设施建设,加强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联系,实现新、老城区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冃标, 全面引导旧城旧村的更新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旧城旧村更新改造Z间的联 系,积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寻找空间,为旧城旧村更新改造寻找主题,重塑城市新形象。(2)拥湾发展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 小

14、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主要 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加强陆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 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 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一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 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 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 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 以即墨、胶州、胶南

15、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 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3) 组团布局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 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 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 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 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珈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 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4) 轴向辐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一胶州一平度一济南发展轴。重点发展 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一即墨一莱西一烟威发 展轴。重点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烟台、威海市相协调。依托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一胶南一口照发展轴。重点发展胶南市, 并与半岛城市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