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陆游爱国诗论文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11页
文档ID:285597425
陆游爱国诗论文_第1页
1/11

江西科技师苑大学科研讪I练题目(中文): 浅谈陆游的爱国诗 院(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生姓名: 刘能文 学 号: 20103475 指导教师: 李娟老师 2012年5月 31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1、 引言 32、 陆游生平简介 33、 陆游爱国诗的主耍思想内容 54、 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色 8结语 12参考文献 12论陆游的爱国诗汉语言文学(3)班 刘能文 20103475摘要: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充满了现实主义,内容丰富爱国御侮是陆游的主题,以身许国恢复中原是诗人的理想 从他的诗集中可充分看到陆游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爱倒主义惜感关键词:陆游爱国诗人思想内容艺术特色1.引言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 人他一生创作诗歌无数,今存有九千多首,诗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爱国是 陆游诗歌的主导思想,主要表现在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这 类题材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沉郁悲壮,是最能反映南宋时期爱国热情,在思想上、 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他有高洁正直的品格,他是忠 贞爱国的志士他渴望能够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毕生为Z奋斗;他用自己的诗 词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投降卖国的和戎政策,表达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为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呐喊,唱出了吋代的最强音他的爱国情怀执着坚贞,至 死不渝2、陆游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也 是史诗上最多产的诗人,今传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南宋前期,当时战争 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期,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富有学术和文学传统的地 主家庭里,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 杀掳掠的种种暴行,父亲陆宰和其朋辈们都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生活在 这样的环境里,陆游口幼就受到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 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一一五三年,陆游进士考试,名列第一,但在第二年复试时,因为“喜论恢 复”,为掌权的主和派所不满,被秦桧所黜免,宜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被起用 一一六二年孝宗赵吞继位起用老将张浚,图谋恢复,主战派悄悄抬头,陆游被蜴 以进士岀身。

但孝宗主要着眼于陆游的诗才,对诗人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并不重 视,张浚北伐不久失利,陆游也以“交结台谏,鼓唱是卄,力说张浚用兵”的罪 名被罢职还乡为了施展抗金复国的报负,陆游在山阴多次上书求职,宜到四十 六岁,才得一•职后随王炎到抗金前线,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上是一个极为 开阔,极为舒畅的阶段,诗人在这里接触了抗敌的人民,勇敢士兵,英雄的将领, 也间接了解到中原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鼓舞,坚定了抗金必胜的信念诗人 铁马戎装驰骋 在边疆上过着艰苦而有意义的生活,走遍了以南郑为中心的四北 边防一带,他考察汉中地理民情,提出以此为根据地进取中原的策略我昔从 戎清渭策,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飞霜掠面……寒 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⑴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在苟安求和的南宋王朝统治下,陆游的振奋只是暂时的,不久朝廷把王炎 调走,恢复中原的计划全部落空,乾道九年(1175年),陆游从南郑调任安抚使 衙门参议官,后改任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这对志在抗金的陆游是一次很大的打 击,他的心情极为闷闷不安逆胡未灭心不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正是这吋心 情的流露陆游木來就不拘礼套加Z他止处于极度苦闷Z中,更加借酒浇愁,甚 至“脱山漉酒”,“柱茹看山”因而乂被忌为“恃酒颓放”,知嘉州的官职也被取 消了,诗人索性自号“放翁”,以示反抗。

后被招东归,几经落职,一直到去世 他在故乡度过了悠闲而又贫困的20年,这时他与普通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写 下了大量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的词嘉定三年(1210年)86岁的老人临死 前仍念念不忘的是国家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虽然篇幅不长,但份量却十分沉重,拿它 作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很合适,而且在其他诗人中是不多见的 ⑵全诗二十八个字极其朴素平淡,但蕴含的感情极其深厚,悲壮慷慨,使后世读 者看到了一位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彖一个在病榻弥留Z际的人,想 到的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样博大的胸襟,而诗人却以“北定中 原”来表达其生命中最后的意愿对丁这首诗的评价有明代学者胡应麟:“悲愤 Z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清代诗人贺贻孙「'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 可泣鬼神二、陆游爱国诗的主要思想内容:陆游的《剑南诗稿》中保存了 9300多首诗,在这众多的诗作中,爱国御侮 是一个基本的主题,那种为多难的祖国而歌唱,而呼喊的一贯到底的精神,不仅 远远的高出了他同时代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抒发以身许国, 恢复中原的理想,表达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是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重耍内 容。

陆游从十儿岁开始写诗,直到八十高龄还是“无诗三FI却堪忧”,辛勤而持 久的创作劳动,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一位诗人陆游诗歌最主要 反应南宋社会的各种矛盾,自始至终贯穿着抗金复国的强烈的爱国思想首先,反映当吋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 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侵入中原的女真部族同汉族和 比,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女真贵族对宋王朝的侵略,给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人民奋起抗击这种斗争,不仅直接打击了入侵的女真 统治者,而且激励和鼓舞着南宋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抵抗决心陆游对中原人 民斗争精神是深有感受的他不仅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抗战派的将领身上,而冃 寄希望于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他在诗中曾经表彰了北方人民为南宋军队传送情 报的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 《追忆征西幕中I 口事》;他的《登程》诗更直接歌颂“遗民世忠义”歌颂忠义民军的勇敢斗争,表示 愿用自己的诗去鼓舞坚持斗争的人民,“系箭射我诗,往檄武陵侠他坚信只要 “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 《哓叹》闾对北方民心的高度评价, 坚定了诗人对北伐的胜利信念。

陆游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同他对人民的这种认识 相联系陆游的战斗诗篇,在表达人民抗金意志的同吋,常常贯穿着诗人以身许国的 雄心壮志,展现了诗人口身的崇高的爱国者的形象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 这是诗人三十二岁写的;“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太息》这是诗人四十八岁时写的;“老病虽疲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141这是六十四岁时和八十二岁时的诗句这些分别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句,足以说明诗人一贯的精神状态时时怀念被金 国占领的中原,渴望战斗,愿意为祖国的统一献身,这种饱满的战斗热情,构成 了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基调,也是诗人陆游给人的最突出最鲜明的卬象亘古 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这句话,的确概括了陆游性格的基本方面但是,在投降,妥协的风气经常弥漫着南宋小朝廷的现实情况Z下,诗人的 愿望从來没有实现过,“报国欲死无战场”,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极短的时间曾 经心情舒畅地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以外,大量的岁月是在投闲弃置中消磨掉的心 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内心的要求与现实的处境Z间形成尖锐的矛 盾。

因而我们在陆游诗中虽然常常看到诗人渴槊战斗的雄姿,但随之出现的却是 壮志莫酬的深沉的忧忿如《金错刀行》诗小所展现的诗人形象,是豪迈的,乐 观的,但是诗人这时己是五十岁的人了,依然“功名未立”,只好一个人提着宝 刀,站在旷野上,顾望着八方荒远的远方,他的内心的忧忿都得到很好的艺术表 现在《楼上醉书》中,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突出: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 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 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第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 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无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 [5] 壮志未酬,年华消逝,收复河山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诗人的内心感到深 沉的痛苦诗中深夜凭床大叫的举动,梦醒时的潸潸泪痕,豪饮纵博以强作欢娱 的表现,都是这种内心痛苦无法排遣的结果这里所表现的虽是个人的感情,实 际上概括着当时许多爱国志士的思想,这也是陆游诗歌所以震撼人心的原因,尤 其可贵的是陆游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某些抗战派的将 领,他内心的爱国激情,始终不曾为人的蹭蹬失意的遭遇所熄灭,也不会因年龄 老大血诚弱,在这方而诗人晚年所写的一些绝句是感人至深的。

如他六十八岁罢职闲居在山阴乡间写的《十一月风南大作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乂如他的临终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虽然这里也有深沉的失意的悲愤,但更感人的却是他那永久不衰竭的战斗的渴望 和至死不渝的胜利信心其次,深刻揭霜了南宋统治集I才I苟安误国,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诗人主 张国内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进步思想陆游诗歌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的腐朽 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抛弃广大的中原地区而和女真贵族订 立丧权辱国的和约陆游对此感到无比义愤,他在《醉歌》小沉痛地写道:“战马死槽栃,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洲,异域视京雒对丁一小撮官僚贵族只知结党营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难当头的 岁月,一味荒淫享乐的丑行,诗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⑹正是这一小撮腐朽堕落的统治者压在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的头上,使南宋 的形势江河日下,正气始终得不到伸张随着每一次合约的签订,恢复中原的希 望就更加渺茫,人民的苦难也就愈益加重。

随意在陆游的作品中,对投降政策的 揭露,往往是同表现爱国者的抑郁,人民的失槊同时尖锐对比的表现的这也在 他的代表作品《关山月》小表现得非常清楚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7]诗人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概括了三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形彖,组织在一•首诗 里,统治阶级在和戎影响下出现的文恬武嬉的情况同爱国志士的内心痛苦,中原 人民失望的泪眼,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艺术的反映了长期存在于南宋统治者与 广大人民在恢复中原上的孑盾态度其他如:“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等等,在形象的构成上都具有这种特 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虽然那样坚决主张抗战,却反对狭隘的民族报复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澹,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延,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长歌行》)囿 这种主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是陆游的诗歌内容的精华部分三、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色陆游的诗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