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及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43KB
约14页
文档ID:285250054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及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_第1页
1/14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及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 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引领、湖湘特色的职业学校和专业群,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现就“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优计划”)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建设一批起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打造湖湘职业教育品牌,带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对接“三高四新”战略关键领域和新兴优势产业,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提升职业院校和专业群与产业的对接度,增强职业教育支撑现代产业体系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全过程,着力破除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不断深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活力  坚持成果导向加强“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催生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推动项目单位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十四五”期间,遴选建设3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含职业本科学校)、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6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200个左右优质专业(群),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选优配强职业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创新与专业群相适应的专业治理组织架构,扩大专业群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职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建设,中职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思政教育示范团队和思政教学名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动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项目单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持续推动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推动与行业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工作,立项建设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优质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达30%以上,高水平专业群、优质专业(群)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达40%以上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探索定制化培养新模式,扩大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的专业覆盖面和培养规模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依托合作企业,将真实项目、真实产品引入学校,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一批创新创业讲堂,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导师,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协同攻关,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品质和综合能力。

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推进质量评价改革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动态更新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评价制度倡导以作品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评价,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业评价制度出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强化劳动素养和劳动实践评价探索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学生成长诊断分析系统,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健全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毕业标准,加强毕业考核,严把出口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和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健全师德失范行为警示处罚制度,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创新师德教育、注重师德激励,树立一批师德典型  培养引进领军人才争取学校举办者支持,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学校(专业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培养引进一批优秀专业(群)带头人、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导师(教授),优质中职学校至少有1名市级以上人才称号,优质专业(群)至少有3名以上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高水平高职学校至少有1名省级以上人才称号,高水平专业群每个专业至少有1名正高职称专任教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博士占比达到15%。

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  建设教学创新团队推动落实高职院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项目单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承担的教学课时比例占30%以上引进一批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组建结构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协同开发模块化课程,协同开展模块化课程教学,高水平专业群和优质专业(群)至少建成1个以上省级及以上专业教学团队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岗位职责和标准,构建教师分级分类评价体系突出育人成效和教育教学实绩,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业绩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学校绩效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创新专业发展机制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专业,加强新兴专业建设,提高专业集聚度,形成与区域行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体系。

每个高水平高职学校重点建好3个专业群,其他学校重点建好1-2个专业群;每个优质中职学校重点建好2个专业(群),其他学校重点建好1-2个专业(群)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毕业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深化与行业企业、村镇、社区合作,建设一批示范产业学院  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争取学校举办者支持,加大教学设施设备投入,项目单位每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增长值不低于10%或超过1000万元校企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高水平高职学校至少建成1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质中职学校至少建成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水平专业群、优质专业(群)至少建成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深化课程改革动态更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优质中职学校至少主持1个以上省级职业教育标准开发,高水平高职学校至少主持1个以上国家级职业教育标准开发,高水平专业群、优质专业(群)核心专业至少建成1个以上省级优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深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高水平专业群、优质专业(群)至少建成3门以上共享核心课程,至少有5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有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智慧式教材或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授上课和传帮带制度,带动青年教师推动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探索专业导师制和小班化探究式教学  夯实基本办学条件对标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积极争取学校举办者支持,着力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教学、文艺体育、校园文化、生活设施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发展需求,适度超前部署校园网络,主干网支持IPV4和IPV6双栈部署,有线接入网基本敷设校内建筑,无线校园网覆盖校园全场景推动建设校园物联网和校园5G网,建设安全、高效、节能的校园数据中心及其相关系统  完善智慧教学设施推进人工智能和5G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教室、直播教室、智慧实训(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环境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等应用系统,探索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形成泛在化、个性化、智能化学习体系。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改革教学资源库应用评价机制,推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和开放共享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湖湘特色数字博物馆,实现区域共享和校企共享推动建设一批网络直播公开课,培育一批网络教学名师推动项目单位面向社会开发一批职业培训包,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聚焦行业产业共性技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发挥学校专业和人才优势,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每个高水平高职学校至少建成1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每个优质中职学校至少建成1个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每个高水平专业群至少建成1个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创造条件建成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个优质专业(群)至少建成1个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强化协同攻关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和未来产业等领域,探索建立与“双一流”高校、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机制,提升高水平高职学校、优质中职学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技术研究能力推动项目单位突破学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积极探索专业群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研联盟”,面向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

鼓励支持高水平高职学校、优质中职学校建立全国性、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  改革教科研评价创新教科研评价机制,不以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评价教师教科研成效,建立健全解决教育教学、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教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催生一批教育教学效果好、社会贡献大的教科研成果建立以创新成果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对在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工艺开发、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等作出突出贡献的,申报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对接产业园区和企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搭建校企就业创业合作平台,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和创新创业高水平高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就业起薪点、自主创业比例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