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上传人:hh****pk 文档编号:285135651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严飞浅论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盘锦市第一完全小学严飞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着力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参与,学生 的全身心投入,然而欲达到这样的U的,最关键的在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从乐学到会学,从会学到学会,最终达到学有所成的日的。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 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特殊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 果。我

2、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 “好 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学为乐,没 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乐Z”的境界。木文拟就初 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些体会。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增强教师个人魅力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还不完全成 熟,他们的往往事根据老师同他们关系的亲疏來

3、决定对某一门课的喜欢或讨厌,“亲其 师,信英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教师要真诚的和每个学生交朋友,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近 感、信赖感,这样会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在上课时,老师会经常发现某些同 学的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让这些学生站起來然后人声批评一通,或是用 力敲敲讲台,喊几声:“注意”。这种做法,往往是暂时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 题,而不能根本上使学生主动把注意力投入到语文学习当小去。我们不妨在课堂上幽默一 点,开一个玩笑,对昏昏欲睡的同学说:“该醒醒了,火车到站了”。这种积极引导使学 生感到亲切,比那种对着全班人发脾气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心理上增添了亲近 感,由

4、此折射到老师所教的课程上,激发了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性。教师的个人魅力集中体现在,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教态的亲和力两个方面:第一,教师 鲜明、生动、有一定艺术性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第 二,教态要平和自然,教态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 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表达思想、传递教学信息的有力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英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在教学 中要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咀嚼

5、、推敲,体 会文章的深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语言、体态的亲和力和情感传递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一定难度 的问题,在学生的冋答接近正确而缺乏口信时,教师应投以亲切、鼓励的口光,消除他们 的紧张心理;对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在提问时可川眼神征求他们的意见,明知学生不会 而强逼学生冋答,这样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也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教 师要及时给各种程度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扬声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从教师的 赞美声小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C二、注入新颖教学内容,课堂多鼓励少批评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 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

6、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力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 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2各 种类型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教学时要注重阐发它们的个性,引导学 生产生探讨的愿望,使学生学得愉快。初小生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新奇的事物往往能 引起他们的强烈的探究兴趣,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 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在设计各种体裁 课文的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的愿望和现令的语文能力 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教学于段也日益

7、丰富多样。教师在 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也应把电视、录像、电脑、音响等媒体运用在教学中。这样,学生 就会觉得有趣、新鲜,从而精力集中,认真学习。如在上朱口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 放课文的朗诵录音。同学们在欣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沉重失落中与第四、五、六段的轻松 誓悦中,迅速把握了全文的感情脉络:“淡淡的喜悦川夹杂着淡淡的悲哀”,也基木理解 了文章的主旨和语言特色。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上琐忆 和火刑这两篇课文时,可采用“比较法”教学,因为这两篇都是纪念性的文章,那么 在选材、组材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上课时,在黑板上列一个图表进行比较,学生 就很容易掌握

8、课文的内容。如在上荷花淀一课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可用“揭疑 法”教学,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勇敢而育爱国心的农村妇女形象。 但在水生参军一节,却写到她的哭,这是否有损水生嫂的形象,作者用笔是否自相孑盾呢? 学生根据提岀的问题思考、阅读,课堂上学得就更加主动。问题冋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成就 感,没肓思考好的,听课时就会集中精力听讲,寻求正确答案。学生既提高学习的兴趣, 又开动脑筋,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并可适当地以多媒体作辅助,使每本书、每个单元、 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有新意。在课堂上新颖的教学内容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还应该运用一些教 学技巧:多川鼓励少川批评。课堂上老师

9、应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 题,发表不同见解。不耍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讲法不一样就横加指责、批评,而是 要因势利导,讣人家都來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对于成绩差的同学也应该让他们令站起來 发言的机会,并借机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都能动脑筋,想问题,个个参 与。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肯定正确的内容,指出错课的地方,这样学生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对于学生的作文,主要挑选写得 好的,在班上朗读、传阅或是在墙上办“作文园地”张贴出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 师不要吝啬表扬,一句表扬胜过十句批评。如果老师对值得称赞的地方作出恰当的表扬,

10、那么,学生就会很快乐,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三、运用真情叩击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白己进入角色,以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白己对所教学科 的严谨态度去影响学生,川真情叩击学生的心灵,川发自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心 理学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ttt界是一片汹涌的人海,从來也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 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吋的情感渲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去调动学生的情 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动而辞发。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再是枯 燥的符号;文章中所描绘的人、事、景、物,所流淌的情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在学生 心小引发共鸣。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语言

11、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自12真正动情,才能感染学 生,才能使学生真心溶入课堂。语文教师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 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无论是诗经中“关关睢鸠”的爱情 吟咏,还是唐宋诗词的恢宏气度;无论是屈原崇高的人格,还是鲁迅先生力透纸背的忧 思,文字中所蕴含着的深遂的思想,在教师情感的牵引下就可以成为学生丰富的精神财 富。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而不能只看作是在完成一项T作 或任务;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深切的责任感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着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 陶、情的感染,沟通心灵,激发兴趣。语文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不是单纯地带着学

12、生学习语文,而是要用口己的良好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一个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能只是让学生 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要止学生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不断实 现口我超越,深刻感受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达到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口 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文科教育。” 3因此,教师要从学习考的需要和愿望岀发, 注重学习主体的亲身实践和现场感受,以充分的时间、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13、、讨论、 体验和探究,使语文学习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 现、不断创新的阵地。四、培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对于语文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层次,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木 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美感体验,对 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至关重要。作文课上我曾引用 两段报道作为供料作文的材料:一是四川一男孩掉进江里,囤观者儿十人,竟无一人救 助,一孕妇发现后却纵身跳入江中,将男孩救起,结果上来时,

14、发现她的钱包被小偷偷 走;另一个是某地方官在言及本地区生产假冒名牌产品时说:“生产假冒名牌产品是为地 方赢得效益,也能满足人们的名牌欲望和生活的需求。”同学们在听这两则报道时聚秸会神、兴致很高。听完后议论骤起,群情激愤。我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思考:前j则材料救 人者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围观者隔岸观“火”,无情无义;偷窃者趁“火”打劫,道德 沦丧。后一则材料:某地方官强词夺理,是十足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他 不顾广人人民的死活和消费者的权益,充当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保护伞。这样一点拨, 既使同学们明辨了是非,又使同学们的情感和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学习的

15、最言接的兴趣往往是由于觉得事物或活动木身 有意思而自然引起的,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兴趣一旦被激起,便会引起愉快、紧张的情 绪,产生参与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动的意志去努力地进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学重点是激发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只有当学生对语文真 正有了兴趣,求知才会成为学生迫切的愿望与觉的要求,唯育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 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参考文献1 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岀版社,2003: 69.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9.3 钟启泉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6.4 李焕甲.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來.当代教育论坛.2005. 7. 155张瑞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改革与探索.2004.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