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85065665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龚裕强2017)(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体温监测、出凝血监测、氧疗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重症医学科 龚裕强龚裕强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体体 温温 监监 测测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一、正确评估正常体温及波动范围一、正确评估正常体温及波动范围一、正确评估正常体温及波动范围一、正确评估正常体温及波动范围二、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二、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二、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二、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三、低体温产生的原因,不良影响、预防和处理。三、低体温产生的原因,不良影响、预防和处理。三、低体温产生的原因,不良影响、预防和处理。三、低体温产生的原因,不良影响、预防和处理。 2相关知识相

2、关知识(一)体温的形成(一)体温的形成体温体温体温体温: : : :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维持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维持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维持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产热产热散热散热3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 )氧化分解氧化分解氧化分解氧化分解释放能量释放能量释放能量释放能量产热产热1.1.产热产热增增加加产产热热因因素素故故:热主要是

3、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热主要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 肌运动产生肌运动产生。(二)产热与散热(二)产热与散热相关知识相关知识a a交感交感交感交感N N兴奋兴奋兴奋兴奋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 b b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代谢率上升c c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 寒冷环境中寒冷环境中寒冷环境中寒冷环境中寒战寒战寒战寒战产热产热产热产热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4故: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泄故: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泄2散热散热1 1)辐射: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辐射: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

4、式)辐射: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辐射: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2 2)传导:)传导:)传导:)传导:4 4)蒸发: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蒸发: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蒸发: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蒸发: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 热方式。热方式。热方式。热方式。(二)产热与散热(二)产热与散热相关知识相关知识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3 3)对流:)对流:)对流:)对流:51. 疾病对体温的影响;疾病对体温的影响;2. 2. 手术麻醉期间多种因素:手术麻醉期间多种因素:术前用颠茄类药物抑

5、制汗腺分泌术前用颠茄类药物抑制汗腺分泌; ;麻醉药物对体温中枢的影响、麻醉药物对体温中枢的影响、手术室环境温度、手术敷料覆盖手术室环境温度、手术敷料覆盖; ;大量输血输液大量输血输液; ;术中并发恶性高热术中并发恶性高热; ;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thyroid crisisthyroid crisis)等因素;)等因素;体温影响因素体温影响因素体温监测是临床常规监测项目体温监测是临床常规监测项目体温监测是临床常规监测项目体温监测是临床常规监测项目危重病人通过动态监测皮肤温度及中心危重病人通过动态监测皮肤温度及中心危重病人通过动态监测皮肤温度及中心危重病人通过动态监测皮肤温度及中心温度的温度

6、梯度,可判断末梢循环状态温度的温度梯度,可判断末梢循环状态温度的温度梯度,可判断末梢循环状态温度的温度梯度,可判断末梢循环状态是否改善,休克是否纠正。是否改善,休克是否纠正。是否改善,休克是否纠正。是否改善,休克是否纠正。6第一节第一节 体温监测的方法体温监测的方法7(一)玻璃内汞温度计(一)玻璃内汞温度计 是最常用的温度计。是最常用的温度计。(二)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温度计。(二)电子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温度计。优点:优点:具有测量精确灵敏。具有测量精确灵敏。直接数字显示。直接数字显示。远距离测温。远距离测温。常用于手术麻醉期间和危重病人的体温监测。常用于手术麻醉期间和危重病

7、人的体温监测。一、测温方法一、测温方法8二、测温部位二、测温部位测温的部位可分为中心和体表两部分。测温的部位可分为中心和体表两部分。 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机体内部的温度称为中心温度中心温度(core core temperaturetemperature););-准确可靠。血液循环丰富,受环境准确可靠。血液循环丰富,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因素影响小。 体表各部位温差很大,取其平均值。体表各部位温差很大,取其平均值。9(一)(一)口腔温度口腔温度(oral temperatureoral temperature) 病人张口呼吸,测温前冷热饮食可造成误差。病人张口呼吸,测温前冷热饮食可造成误差。 麻醉和

8、昏迷病人以及不合作者不适用。麻醉和昏迷病人以及不合作者不适用。(二)(二)腋窝温度腋窝温度(axillary temperatureaxillary temperature) 一般认为腋温比口腔温度低一般认为腋温比口腔温度低0.30.30.50.5。10(三)直肠温度(三)直肠温度(肛温肛温,rectal temperaturerectal temperature) 温度计置入深度一般为小儿温度计置入深度一般为小儿2 23cm3cm,成人,成人6 610cm10cm。 缺点: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在体外循环降温和复温过程中,缺点:直肠温度反应较慢,尤其在体外循环降温和复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温度

9、滞后现象。存在明显的温度滞后现象。(四)鼻咽温度(四)鼻咽温度(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和深部)和深部鼻腔温度鼻腔温度 可反映脑的温度;可反映脑的温度; 随血温变化迅速,是目前监测中心温度常用的部位。随血温变化迅速,是目前监测中心温度常用的部位。 缺点:受呼吸气流温度的影响;缺点:受呼吸气流温度的影响; 有可能损伤粘膜而鼻出血:肝素化的病人不宜使用。有可能损伤粘膜而鼻出血:肝素化的病人不宜使用。11(五)食管温度(五)食管温度(esophageal temperatureesophageal temperatur

10、e) 食管内测温与探头的位置深浅关系较大。食管内测温与探头的位置深浅关系较大。 食管温度对血温的改变反应迅速,是体外循环期间降温和复温过程食管温度对血温的改变反应迅速,是体外循环期间降温和复温过程中监测中心温度较好的方法。中监测中心温度较好的方法。 小儿食管测温时置管深度为小儿食管测温时置管深度为10+10+(2 2年龄年龄/3/3) 。(六)鼓膜温度(六)鼓膜温度(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鼓膜温度与脑温相关良好,是目前鼓膜温度与脑温相关良好,是目前测量中心温度最准确的部位测量中心温度最准确的部位。

11、 鼓膜脆弱易受损伤。鼓膜脆弱易受损伤。12(七)其他部位测温(七)其他部位测温 皮温应测皮温应测1010个点以上个点以上取其平均值才有临床意义。取其平均值才有临床意义。 用用4 4点法点法,即平均皮肤温度,即平均皮肤温度0.30.3(胸部温度(胸部温度+ +上臂温度)上臂温度)+0.2+0.2(大腿温度(大腿温度+ +小腿温度)。小腿温度)。 皮肤温度可间接反映外周灌注状态。皮肤温度可间接反映外周灌注状态。肌肉测温是将测温装置的细针刺入三角肌。研究证实,恶性高热肌肉测温是将测温装置的细针刺入三角肌。研究证实,恶性高热时,肌肉温度的升高先于其他部分的温度具有诊断价值。时,肌肉温度的升高先于其他部

12、分的温度具有诊断价值。13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14一、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部位部位部位部位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口温口温口温口温 37.0 37.0 (36.337.236.337.2)肛温肛温肛温肛温 37.5 37.5腋温腋温腋温腋温 36.7 36.7 (36.537.736.537.7) (36.037.0 36.037.0 )(一)正常体温(一)正常体温(一)正常体温(一)正常体温15(二)生理变化:体温波动(二)生理变化:体温波动(二)生理变化:体温波动(二)生理变化:体温波动0.510.5

13、1内内内内一、正常体温值及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值及生理变化1 1昼夜:清晨昼夜:清晨昼夜:清晨昼夜:清晨2626时最低,下午时最低,下午时最低,下午时最低,下午2828时最高时最高时最高时最高2 2年龄:年龄:年龄: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婴幼儿成年老年婴幼儿成年老年婴幼儿成年老年3 3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4 4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5 5、其他:环境、情绪、其他:环境、情绪、其他:环境、情绪、其他:环境、情绪16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

14、定: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自主性体温调节;有意识的行为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有意识的行为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是在丘脑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危重病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内环境的改变等,均可致体温过高或过低。危重病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内环境的改变等,均可致体温过高或过低。中心与外周温度梯度中心与外周温度梯度是是外周循环是否充足的有益指标外周循环是否充足的有益指标。当外周血管收缩。当外周血管收缩及低心排时,温度梯度增加;而当心排出量增加

15、时随着外周血流的增加,及低心排时,温度梯度增加;而当心排出量增加时随着外周血流的增加,温度梯度数值减少。因此可用于判断治疗反应。温度梯度数值减少。因此可用于判断治疗反应。17二二 、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原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原

16、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18分为四种:分为四种:(以口温为标准)(以口温为标准)(以口温为标准)(以口温为标准)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升高 发热发热 分度分度u 低热低热低热低热 37.538 37.538 37.538 37.538uu 中热中热中热中热 38.139 38.139 38.139 38.139uu 高热高热高热高热 39.141 39.141 39.141 39.141uu 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 41 41 41 41 人体最高耐热为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0.641.4 ,41.4 ,高达高达43 43 则则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41 可引起永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久性脑损伤19体温升高的热型体温升高的热型1.1.稽留热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体温持续于39394040以上,以上,24h24h波动在波动在11以内。以内。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恙虫病等极期。可见于大叶性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