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节社会运行机制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12页
文档ID:284790168
第二节社会运行机制_第1页
1/12

第二节社会运行机制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一) 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机制”一词的基本含义有三个:一是社会物的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即结 构;二是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 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把这三者综合起来,更概括地说,机制就是“带规律性 的模式”,而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 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 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二) 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说,可将社会 运行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可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自发机制和人为机 制自发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如一夫 一妻制人为机制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 地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如政策导向机制自发机制体现了社会运行的规律, 其形成过程是自然的,也是漫长的人为机制虽然是人工设置的,但也体现了社 会运行规律违背了社会运行规律而强行建立的社会运行机制,其结果不是该机 制根本无法运作、达不到预定目标,就是妨碍了社会运行,最重要被废弃。

第二,按照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不同,可以将社会运行机制划分为经济 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心理机制等第三,根据社会运行机制的表现形态,可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显机制和隐机 制所谓显机制和隐机制是针对自然机制而言的,人为机制都是显机制而没有隐 机制自然机制中就有显机制与隐机制之分,某些自然机制的结构功能或作用原 理与作用过程不为人们所知,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隐机 制社会运行机制研究的任务就在于,不仅要研究人为机制的产生、形成、发展 和转换,还要研究自然机制中的显机制和隐机制,尤其要研究尚不为人们所了解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隐机制,尽量消除这些机制对社会运行的消极 影响,尽可能利用这些机制为实现社会运行目标服务第四,按照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不同,可将社会运行机制分为一级社会运行 机制、二级社会运行机制、三级社会运行机制等等三)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研究社会运行机制既有理论意义,乂有实践意义从理论意义方面的意义看,社会学研究的种类很多研究社会运行机制,是 对以上研究方式的综合,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一种观察社会的新角度 社会运行机制是人类社会在有规律地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 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 理。

其理论意义表现为:第一,突出了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有助于我们去研究 社会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并找出这些因素带有规律性的作用模式第二,突出影 响因素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社会运行的内在过程,掌握 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作用的一般原理,进而运用这这些原理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 协调发展第三,这种贴近社会实际生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沟通理论研究和经 验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从实践上来说,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社会学研究更好 地为社会改革服务在新的世纪里我国要全而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深化改革, 尤其是要改革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促 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从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角度看,我们需要解 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旧体制下,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机制由哪些,它们是怎 样发生的、其阻碍作用有哪些只有首先弄清楚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准改革的方 向,选择改革的突破口第二,我们要建立的新型运行机制有哪些,其运作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运用 这些机制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机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并 不都能促进社会发展,即使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机制,也不一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能发挥预想的功能,关键在于运行机制有特定的运作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定 条件,某种运行机制才能正常运作并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三,在新1 口两种运行机制转换时期,将会产生哪些机制性病变,如何预防 或治理这些机制性病变新旧两种机制的转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 转换、逐步过渡的过程,因此会有许多过渡性的运行机制产生这些过渡性机制 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产生机制性病变这种病变轻者使过渡性机制功能紊乱 乃至无法运作,重者引起社会震荡总Z,我国社会改革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社 会运行机制二、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一)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对独立性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整合、激励、控 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这五个二级机制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所谓相对独立,是指这五个二级机制中的每一个机制,实质上是考察社会运行过 程、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一个角度,也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但由于社会系统 的复杂性和有机联系性,我们无法也不能将社会系统分割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只 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考察,因此重复考察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说 这五个二级机制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指功能上、结构上的联系,独立则是 指考察角度上个独立社会运行机制都是围绕着社会运行目标而建立起來的,是为实现社会运行目 标服务的。

社会运行目标是由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大众文化、历史条件四个因 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目标一旦确立之后,所 有的社会运行机制都将围绕社会运行目标而被建立起来因此,社会运行目标对 社会运行机制起着导向的作用这一导向过程是动态调整过程一方面,社会运 行机制不断调整结构以符合社会运行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运行机制在具 体的运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现社会运行目标与社会实践相冲突而无法实现,这样 就需要对社会运行目标进行修正、调整社会运行机制建立之后,就要作用于社 会运行系统,发挥其功能具体地说,动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运行提供适 度的动力;整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协调社会利益,促使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成 有机整体;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促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社会倡 导的趋于一致,激发社会活力;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 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保障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木牛活条 件、维护社会运行安全这些机制在结构上应该是协调的,在功能上应该是耦合 的、互相补充的,其协调中心就是社会运行目标同样地,运行机制与运行系统 之间也存在反馈,运行机制也在不断修正、不断调整之中。

在运行机制的共同作 用下,运行系统具体运行的结果就是社会运行状态,或良性或中性或恶性社会 运行状态反馈到社会制度,有可能促使社会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社会运行状态或维 持良好的社会运行状态,也有可能促使社会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运行实际状 况,还有可能彻底变革社会制度,这就是社会革命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对社 会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来自社会运行系统内部,还来自系统外的扰动)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研究社会运行动力机制,就是要研究给社会运行共给适度动力的原理、方式、 手段与过程1. 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社会需要这一范畴是不断变化其内涵的但是就其基本方而而言,还是可以 将其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而按主题层次划分,则可 以分为个人需要、集体或集团需要,生存需要指维持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而发展需要则指维持有机体基木牛存条件以外的其他需要社会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运行的动力,在于它自身的内在属性:1•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任何需要,不管其程度强弱如何, 也不管其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它都有一个不可遏止的、要求满足的态势或趋势 需要和满足的不可分割性,决定需要本身必然要推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 活动,成为个人、组织与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的内在动力。

2. 社会需要之所以成为社会运行动力,还在于它有一种永不会满足的特性 并不是说一种需要满足了,社会动力就消失了马克思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 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这种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不仅使它成为社 会运行动力之源的原因和根据,而且还保证了它作为社会动力具有不可遏止的向 前发展的趋势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由动力结构、运作过程,运作方式与手段三部分组成2. 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结构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由外围结构和内核结构两部分组成外围结构包括动力主 体、动力受体和动力传导媒介动力主体有三个层次,它们是个体行动者;群体、集团;国家、社会三个 层次的主体所发生的动力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互相传递传递既可以在同一层次 主体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层次主体间进行动力传递媒介是社会动力从一个动力主体传导另一个动力主体的渠道,也是 社会动力积累和递增的主要凭借之一它能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社会 运行动力整合为一体,成为社会运行的整体动力利益是最重要的动力传递媒介, 文化也是重要的洞里传导媒介文化传到社会运行动力的原理是,文化价值观和 其他文化模式通过社会化和内化过程,将Z融入个体的人格系统里,从而影响并 改变微观动力主体的需要结构,从而使它的动力发生变化。

同时信息、经验汇报、 文件传达也是传导动力的一种形式动力受体是指人们获得需求满足的对象、工具、资源等,满足需求的对象即 满足物,包括以物质形式存在的硬性满足物和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软性满足物 工具是在满足需要过程中,人们自己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如果需求满足物是动力 的直接指向,那么,工具则是动力作用于满足物或获得满足物的桥梁社会资源 作为动力受体,在于它可以被改造为某种满足物,或者作为工具,去获取某种需 求满足物需求满足物的破性与软性之分是社会运行动力机制采取不同手段的依 据社会动力机制的内核结构包括动力源、动力方向、动力储存体和社会行动四 个要素动力源是人们的内在需求由动力源产牛的动力是原牛性动力由动力主体 之间的动力传导i f j产生的则是次生性动力动力方向指动力与社会运行目标一致或相背直接关系到动力主体的动力性 质动力主体的层次不同,动力贮存体的形式也不一样微观个体行动者的贮存 体就是个体行动者的能力;中观集体动力贮存体是其集体的凝聚力、政治实力和 经济实力;宏观社会国家动力贮存体包括现实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建 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权力体系社会行动是社会动力的直接表达,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其实度动力转化为 社会行动,就是要求人们将自身的各种动力转化为社会劳动,创造更为丰富的物 质、精神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要求人们克尽职守,积极工作,遵守各自 的角色规范,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3. 社会运行动力机制运作过程与手段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由五个环节组成,即动力源的开发、动力转化、动力培育、 动力分配动力监控与反馈1) 动力源的开发动力源的开发也就是人们内在需求的开发适度动力 原则要求人们的需要保持在一定限度一定范围之内,并具有止确方向,这就是说 需要应是合理的合理需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合理需要是与生产力水平相 适应的需要;其二,合理需要是社会需要、群体需要、个人需要互为手段,互为 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三,合理需要是以按劳分配、按劳致富的方式来满足的需要 适度动力原则要求,对于合理需要应积极开发,以扩大社会的动力源,对不合理 需要则应加以某种限制或改造2) 动力转化环节合理需要严格来说还只能是动力的一种潜在形态动 力转化环节就是要将这种潜在形态的动力转化为现实动力,转化为种实现需要 满足物的社会行动由需要到社会行动之间,由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构成需要 ——行动链条个体层次的需要——行动链条是:需要、愿望、动机、目标、社 会行动中观、宏观动力机制的需要——社会行动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