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0KB
约13页
文档ID:284781686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_第1页
1/13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教学目的:明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与效用;个人利益和社会选择;福利最人 化和帕累托最优掌握I口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教学垂点:II」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教学难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最能体现经济学这门学科自身历史特性和学科发展 轨迹的分支学科同一般把经济学理解为工程学科性质的应用科学不同,福利经济学更 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福利经济学不仅关心“是什么” 等一类问题,也同样关心“应该如何”筹此类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福利经济学和 传统的道徳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木质上说,将福利经济学仅仅视为强调技术分 析及其应川的经济学分支,把它理解为纯粹的研究人们幸福或快乐的经济原因的科学是 不足取的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 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人化的问题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两派, 前以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羌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

虽然新福利经济学和III福利经济学在效用理论 上存在重大差界,但是二者在内容上还是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的无论新IH福利经济学都 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第二,效用的定义与一般的经济学分支 不同的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样或或公共选样的道徳判断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对人类 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伦理学探索,因此它隐含着明显的价值判断,比如,好的或坏的以 及最优的或最差的社会福利计划等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一)福利经济学的内涵福利是一种利益或好处,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心理层 面的下面反应福利不仅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同时,福利具冇某种相对性,在资源 有限或分配规则既定的前提下,一个人的福利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很可能是一种挫败或 剥夺1、个人福利在福利经济学领域内,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 效用的总和个人福利既可以是收入和财富的客观度量,也可以是效用的主观评价因 此,从这个意义上对以说,效用水平不仅和个人拥用的收入和财富总量有紧密联系,它也和个人的心理状况联系在一起,它最终是个体对满足感客观和主观的评价的综合的结 果一个人的福利水平,除了首先要受收入财富因索的影响,它还受到影响收入和财富 水平的政治经济制度坏境的制约。

所以,个人福利最大化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冃标驱动所 付出的努力,即对追求个人私利的种利哆力,也取决于个人决策及其之外的制度条件和 外部环境因素个人福利最大化是以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2、社会福利虽然人们可以将社会福利界定为一个社会中所冇个体福利的总和但是由于不同的 社会里文化和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杲,要清晰地定义社会福利并不容易,因为特定的文 化制度背景下,不再简单是一•个总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社会福利的 形式最优化等问题背后都含有深刻的规范认识如果我们试图将效用同福利联系起来,那么社会福利则可以被定义为所冇人共同的 效用满足Z和,它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用实现的结果社会福 利的测黙经济学家采用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来描述社会福利函数社会 福利目标的改进不仅同少数处境最差的人的福利改进有关,也同所有人的福利改进联系 在一起二)效用的内涵和测量经济学领域中,效川是消费者行为讨论的最棊木的概念z—,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 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经济学家将效用量化,赋予一定的值,使人们可以测量心理满 足的感觉所以效用的基木内涵是指人从物站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 效用也就越人。

效用和幸福是-•对紧密联系的概念,萨缪尔森就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 幸福=效用/欲望由于效用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 此,如何测量和评价不同人的效用水平并将它们进行类比,是福利经济学中最关键也是 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主题新IH福利经济学的在这一点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基于此,经济 学家对效用的测虽也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基数效用论,另一个是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人小可 以按照一事实上的赋值來进行比较如一个人喝一瓶啤酒的心理满足程度是5个效用单 位,看一场球赛转播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是2 0个效用单位,如果此人在看球赛中共喝 3瓶啤酒,则获得的心理满足就可以用3 5个效用单位来表示所以基数效用理论的两 个基本论点就是:一•是效用可以测量并赋值,二是人际之间的效用水平可以进行比较 就分析方法而言,基数效用论采用了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木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根木不存在一个客观标准,人 们也无法用客观的数值來测量并表示但是,就心理满足程度而言,可以根据满足程度 的高低和偏好顺序来进行排序因此,提出应该用序数效用论来替代基数效用论。

如前 而的例子喝啤酒和看足球比赛获得的心理满足很可能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所以很难來测 量这两种心理感觉并进行加总但是人们可以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效用,比较的前提是取 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如有人认为看足球赛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大于喝啤酒,就可以说看足 球赛的效用第一,喝啤酒第二,排序结果也就出來了序数效川论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无 差界曲线法是经济学中一个常用的工具序数效用论通过不同的无差异dii线能直观地反映出处于不同福利水平的消费组合, 但是无法比较不同人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很大缺陷二、 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本质上关注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或使得资 源配置最优化,它对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的关系保持着白己独特的看法一) 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经济学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其利益的戢后决定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为满足口我利 益而采収的行动是一个理性的决定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人化,如果个 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H然达到最人化然而,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为会受 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结的利他行为总是在道德上加以肯定推崇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 个人追求自我利益,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并不恶,但是,个人必须考虑到他与社会之间的 连带关系。

二) 社会选择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无法同政策(政治)过程保持分离,而在处理经济问题、社会问 题时选择适当的对策也是福利经济学考虑的问题在经济中采取的决策或选择,民主制 度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市场,但就政治过程而言采取的决策或选择则是投票因此,资本 主义民主制度下,帀场和投票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 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是政治过程的结果好的社会选 择不仅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 衡关系社会选择的机制将影响集体或群体的福利,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将产生不 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从不同的个体偏好出发,最后实现社会的最优,是新福利经济学领 域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就社会选择两种机制的制度來说,有很多问题将在不同方面 对福利结果产牛•影响如投票机制中存在的个人的投票行为、可供选择的方案的弹性制 度、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投票影响力、投票时间与具体安排等都冇可能对最后的结果产生 影响三、 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的最终目标Z—是为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促进资源配直的效率最 高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制度本身的限制,人们必须在给定的条件下实现促成社 会选择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

一)福利最大化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一成本比率的最 大值对功利主义经济学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也是符合最大多 数人的利益选择在庇古的I口福利经济学思想里,福利最人化是指国民收或物质财富的 最大值而在新福利经济学的体系里,福利最大化则意味看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资源 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个人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血社会福利的最优值则取决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剩余值的最人化前者主要受个人的效用评价影 响,而后者更多受政治过程彫响对个人|佃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来 说,福利最人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人们在这种 分配中不仅没有出现利益受损的情况,反而利益或处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福利最 人化目标在木质年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是效率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没冇损害社会的公平对许多政府决策者來说克服市场体制的 缺陷从而获得福利最大化是当前公共经济政策追求的核心冃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在1 9世纪撰写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中,在基数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 效用最人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了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

介绍帕累托最优首先 要介绍帕累托改进的概念,所谓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悄形: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的处境 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 帕累托改进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捉 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福利水平就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 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不仅同资源配置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同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冲突相 关,实际生活中,通常发生的是一些境况的改善同时伴随另一些人境况的恶化,此时社 会福利的变化并不总是符合预期的标准基于帕累托最优,传统福利经济学中提出两人 基本定理,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是指, 在特定条件下,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配置 在这里定理完全可以完全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市场失灵是不存在的,而政府的十预是十 分有限的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从恰当的资源分配开始,那 么市场可以取得每一个帕累托最优这一定理的假设同上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一门主要研究财富和幸福的应用社会科 学。

在经济学领域内,尽管学者们对福利经济学有不同的界定,但是人们一般认为英国 经济学家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这门学科庇古将财富或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认为一个 国家内部经济福利是最重要的同时,他还将计量的方法用于对经济福利的测量,并坚 持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效用理论庇古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主张基数效用论 因此,基于同后来的福利经济学发展方向和内容上的差界,后人将庇古所创立的福利经 济学归类为旧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起源作为一门学科,福利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早期,但是作为一种系统学说,福利经济学不可 避免地受到早期经济学史发展的影响庇古所创立的福利经济学体系而言,它一方而受19世纪影响深远的功利主义思潮的彩响,另一方面,也同早期已建立的经济学思想体系 密切联系在一起一)道德哲学起源早期的经济学总称为政治经济学,它在英国大学教育体系多属于道德哲学范畴毫 无疑问,从学科发展历史來看,经济学一开始就和道徳哲学保持了密切的关联同当代 流行的、强调数最分析的经济学风格迥异,早期的经济学更多的是从规范理论的角度来 探讨经济学问题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发展起來的功利主义学说不仅成为19世 纪英国社会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是福利经济学一个重要基础。

功利主义认为人是利己的 动物,个体的行为选择趋利避害的动机,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一个社会最 大的效用或幸福就是实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在传统福利经济小,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