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

上传人:谢** 文档编号:28461208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试讲稿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三、教学方法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 源中一日

2、,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 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 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 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 ,虚词 而、以、兮 ,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

3、习成果。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 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三)深入研读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 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4、 深愧平生之志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一段中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明确: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深愧平生之志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既自以心为形役 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 深愧平生之志 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

5、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性爱自然、厌官场世俗、好田园之乐)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明确: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四)拓展延伸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官场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官场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五)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五、教学反思本课文着重让学生掌握作品对比、作者对比、思想情感对比,这样对知识举一反三,联系贯穿,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拓宽学生对文本分析理解的思路角度。这一块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启发他们对比分析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